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款武器已經成為振國重器:美國從蘇聯搶來的技術

這款武器已經成為振國重器:美國從蘇聯搶來的技術

上期講到二戰後期的德國,為了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能攻擊英國本土,使用了新研製V1導彈。雖然這種導彈廉價便宜,可這種亞音速導彈的故障率太高,並且被攔截的概率也非常大,在另一款導彈的出現後,攔截導彈,當時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就是大名鼎鼎的:V2導彈!

在研製V1導彈的同時,V2導彈也在進行研製中,1933年到1941年的8年里,馮布勞恩和多恩伯格的團隊研發了A1A2A3等一系列試驗型號導彈,可都不太成功,借鑒了A5導彈資料和經驗 的A4型,才算比較成熟,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1942年10月3日正式研發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V2後期一次性投入就高達5000萬帝國馬克,而同時期的納粹核武器項目只得到了1000多萬馬克。A4型號在1944年9月正式命名為:V2火箭!

劃時代的武器!這是第一個飛出大氣層到達太空的人造裝置,V2導彈全長14米,直徑1.7米,發射全重13噸,可搭載1噸重戰鬥部,射程300千米。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攻擊時,導彈先垂直發射到26千米左右高度,陀螺儀控制燃氣舵調整姿態,傾斜40度繼續上升,一分鐘後高度50千米左右,速度達到5800千米每小時!這時由無線電指令系統關閉發動機,靠慣性繼續飛行到100千米左右的高度。

隨後延拋物線以35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自由下落,擊中目標。其制導系統和V1導彈類似,增加了陀螺姿態儀,和加速度感測器,一個用來測量飛行姿態,一個用來測量飛行即時速度,到預定時間高度,切斷燃料,讓導彈自由下落。

由於速度太快了,發射前需要準備的一系列數據又無法像現在一樣,用高性能計算機測試,而且機械的切斷燃料器也無法精確的切斷,速度近6000千米每小時的最高速度下,1、2秒的誤差會導致偏差幾公里,現在的彈道導彈可以用計算機控制在幾萬或幾十萬分之一秒,但還是有上百米的偏差,所以受技術的限制,這款超越時代的武器可以說是一個早產兒,精度依舊感人!

30公里內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五,10公里內只有百分之四十五。截止二戰結束共發射了3745枚,有1115枚用於攻擊英國,其餘的攻擊比利時的盟軍港口,還有500枚用於訓練試驗等。炸毀大量建築,英國死亡2724人,比利時死亡6500人,平均一枚炸死2個人,要知道V2導彈一枚造價可是12萬帝國馬克啊!而且當時英國死傷幾十萬的情況下,不可能因為這幾千人改變什麼戰略。

盟軍飛機上拍到以3馬赫沖向目標的V2

可對英國高層去形成了非常大的 壓力,這是為什麼?因為V2導彈的速度!無法預警和攔截。在導彈自由下落衝擊時,速度高達三馬赫以上,這在當時盟軍看來簡直是神話一樣,無論美國英國,都對其毫無辦法,只能對其工廠狂轟濫炸,導致 V2產量一直不高。V1導彈雖然可怕,但攔截不下的也能及時預警,大家躲進防空洞就好了,而且V1導彈躲避發射時被盟軍轟炸多在晚上發射,平民睡在防控設施內就行,但V2卻在早晚高峰時發射,無法攔截無法預警,隨時都有導彈可能落在你頭上,誰死誰活全靠運氣,這給人們非常大的心裡壓力,在飽受 V1轟炸4、5年的倫敦市民,在V2使用後有近150萬人在這最後一年逃出倫敦。

在樹林中發射V2,躲避盟軍空襲

V1V2導彈並沒有挽救納粹,但這些技術在當時都是極為先進的,也是美蘇量大陣營無法企及的,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都去全力搶奪這項技術。

納粹地下V2導彈工廠

當時的V2導彈工廠位於蘇美協定的蘇控區,而老美製定了一個「回形針」計劃,派遣特種部隊搶先用火車輪差把剩下的導彈和設備搶奪一空。V1導彈也是一樣,更重要的還有,美國人說服了V2火箭之父馮布勞恩博士和其下400多名的科學家團隊,大部分在戰後獲得了美國國籍,為美國的導彈發展產生決定性作用。第一個把人運到月球的火箭土星五號,就是馮布勞恩團隊的傑作。

V2和他的「兒子」們

蘇聯收貨雖然沒那麼大,可在佔領區也得到一些納粹科學家和完整導彈,斯大林下令帶回蘇聯,並給予優質的待遇。1946年蘇聯成功仿製V2導彈,命名R1導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飛毛腿導彈的前身!

馮·布勞恩

看到這些一個人可以影響世界進程的選手,只想起了老師的一句教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關注武備志,每天都有火力分享,別忘了轉發呀!下期在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星武備志 的精彩文章:

吃雞必備!kar98k的傳奇「槍生」,顏值最高步槍!
中國「天箭」航空制導火箭彈亮相,穩步趕超中!

TAG:藍星武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