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01:缺乏服務意識的中國人

《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01:缺乏服務意識的中國人

輕觸下方語音按鈕

文字:阿超 主播:阿超

書名:《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

一天到晚盯著手機

就算你不累

手機也累了

每晚十點

給你的眼睛放會兒假吧~

各位小夥伴兒大家好,近些年來我們總是避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和日本的比較,比如人口老齡化,比如樓市泡沫,這些日本已經經歷過了,而我們也即將要經歷的。當然還有歷史和政治方面,中日兩國的千百年來的恩怨情仇,兩個國家在歷史和文化上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今天阿超就為各位帶來了一本書《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定居在北京,並且娶了一位中國太太的日本學者。作者從一個微觀的角度出發,描述了很多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現象,以幽默而又誠懇的口吻,介紹了普通民眾眼中的,這兩個國家。

作者首先描述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入境檢查處,說無論隊伍排的有多長,那裡的工作人員就像是在播放慢動作一樣,不僅效率低下,且語氣懶散。而且在他們工作的時候,附近還坐著一個看上去級別高一些的「監督員」,這些監督員並不對旅客進行安檢和核查,好像就是為了監督這些工作人員而設立的崗位。

作者說,他曾經在中國的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報道,說北京奧運會上的禮儀小姐和京滬高鐵上的「高姐」,用牙齒咬著一根橫置的筷子,以此來練習「微笑」。這不僅讓他感到費解,對於日本人來說,從事服務業的人,笑迎賓客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就像是在走路的時候,邁出了左腳之後一定會邁出右腳一樣,不需要任何的猶豫,他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要這樣煞費苦心地練習微笑。

而對比起機場的入境檢查處,日本成田機場或者羽田機場的工作人員效率都明顯高出很多,一套複雜的過程僅僅只要10秒,即使前面排著20多個旅客,最多也只要等待3、4分鐘。而且在最後的「遞還護照」的時候,工作人員一定會將護照的正面對著旅客,同時面帶微笑。

離開了首都機場之後,作者再次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差異,就是在他打車的時候,在告訴了司機目的地之後,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反應,因為司機正在收聽相聲,而且音量開得很大。而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日本,他只要一個投訴電話打到計程車公司,這個司機當天就會被解僱。總體上說,日本的計程車司機以老年人居多,但都儀錶整潔,當被告知目的地之後,司機必須面帶微笑的與乘客協商,走哪條路線,得到乘客的確認之後才能發車。在行駛中,司機還要問乘客,是否需要調節空調的強弱,而且出於對乘客安全和舒適的考慮,司機不會突然加速,也不會急剎車,到達目的地之後,司機會轉身面對乘客說,感謝您的搭乘,請不要遺忘隨身物品,最後與你點頭道別,在這整個過程中,司機都必須保持自然的微笑。

之後作者還談到了便利店7-11,2005年之後,日本收購了7-11這個品牌,所以其實現在世界上的7-11,都不是美國品牌,而是日本品牌。作者說,在日本的7-11便利店,普遍都是狹小而整潔,物品的擺放都是整齊而嚴謹,服務員也很熱情,顧客進門會和你問好,買東西找零錢也都是嶄新乾淨的零錢,不像在中國的7-11,服務員基本就是在收銀台里玩手機,不搭理你,店裡的貨物也是很隨意地塞進貨架里,然後找零錢也經常有破損的紙幣,甚至還有用膠布粘的,破破爛爛的紙幣,這讓他覺得很不適應。

作者這本書寫於2012年,距離現在也已經5、6年了,其實現在中國的服務業的發展真的是日新月異,就在2014年的時候,阿超去北京出差,卻是對北京人的素質有不錯的印象的,公交車上有人讓座,計程車司機也是很熱情地跟你聊天,有一次我從北六環想要去東三環,不知道該怎麼換乘公交和地鐵,然後就詢問當地一個老大爺,這個老大爺領著我一路送到公交站台,我記得叫天通苑站,他怕我坐錯車,還陪著我等到正確的班次來了,看著我上車,他才離開。

2015年的時候,我去過一趟日本,當時在大阪的街頭,晚上吃好飯出來,找不到回酒店的路,雖然帶著地圖,但是根本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然後我就用英語問當地人,我指著地圖上這個酒店,我說我想去這個地方,然後對方是個女學生,她也是一路送我到目的地,但是她不是領著你走的,也不和你並行,她就是跟在你後面,你到了一個路口,不知道往哪裡拐,她就拍拍你,告訴你往左還是往右還是直行,然後她繼續跟著你,一直到目的地,她才跟你點頭道別。

至於作者說中國的服務行業的人,不夠熱情,我想可能主要因為他是日本人,在我所接觸到的服務員也好,理髮師、計程車司機、售票員等等吧,態度都是不錯的,可以說一點也不比日本的服務差。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服務業的從業者,收入是很低的,而日本的勞動力成本是很高的,單純從絕對數來看,甚至能有十倍的差距。而且就說計程車司機這個行業,咱們國家的司機,要承擔更多的工作時長,更高的油價和更堵的路況,倉廩實而知禮節,經濟基礎就決定了,他們很難熱愛這份工作。而且我在東京的時候就發現,怎麼幾乎就看不到堵車,也沒有什麼違停,車子似乎就很少,而且在日本打車的價格也高得多,感覺大概是國內的四、五倍。

作者也總結說,中國服務業發展不如日本,是因為「服務就是金錢」的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因為在日本,服務員的收入和這個單位的效益是相關的,我的服務好,顧客就會來光顧,生意好了,我的工資就能提高,可以理解為多勞多得。而在中國,往往是老闆和我談好了,月薪3000,即使你再強調「顧客就是上帝」,那也僅僅只是一句口號,反正我的收入是固定的,我還費那勁幹嘛,只要我不在老闆面前犯錯就OK了,顧客滿不滿意,和我並沒有關係,反倒是你顧客少,我的任務還輕鬆呢,至於你會不會倒閉,我就更不關心了。

接著作者還例舉了海底撈的例子,他說每次去海底撈吃飯,都要排隊,但是排隊的時候,你不僅可以享受免費的水果零食和茶水,男士可以擦皮鞋,女士可以做美甲,小孩也有mini網吧給你打遊戲。用餐的過程,也能感受到服務員的熱情服務,所以海底撈的消費也比一般的火鍋店要貴,服務員的收入待遇也更高。作者最後還是強調,「服務就是金錢」,任何只是強調情懷,強調奉獻,而不談利益的企業,必定不能獲得員工的認同。

在說完了中國缺乏服務意識之後,作者接著開始說,日本是一個缺乏責任感的民族,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人缺乏責任感,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咱們下期再聊吧。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麻煩您把它分享給更多的小夥伴兒。

我是阿超,咱們回頭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事盈門 的精彩文章:

TAG:喜事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