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跟狗親嘴會染上狂犬病?這些冷知識你一定不知道!

跟狗親嘴會染上狂犬病?這些冷知識你一定不知道!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冷知識,有些你認為正確的東西未必正確,下面的這些冷知識,有一些肯定會顛覆你的認知。

1

直系親屬之間不建議輸血!

現代醫學證明,直系親屬間輸血有時會發生一種嚴重的輸血反應,稱為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這種輸血反應儘管發病率很低,但死亡率卻高達99.9%,一旦發生幾乎無法挽救。

2

跟狗親嘴會染上狂犬病

狂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皮膚黏膜的破損,然後接觸了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之後就會致病,比如說咬傷或抓傷。人們並不能察覺出口腔黏膜隱性糜爛,在和攜帶病毒的狗親吻後,有可能得狂犬病。

3

買東西時候一律要從後面拿

因為新鮮到的都擺在後面

4

盡量不要在電梯或地鐵里打電話

因為輻射比平時高很多倍

手機要想保持其正常功能,就要和基站之間不斷發送信號來實現。在平時信號好的時候,手機不需要發射很強的信號就可以和基站聯繫上,然而在地鐵、電梯等密閉場所,室外的電磁波很難穿透這樣一個環境到達手機,所以要發射更強的信號。

5

蘋果籽含氰化物是有毒的

但吃蘋果那點量是毒不死人的!

實際上,果核里的氰苷本身並沒有什麼危害,其真正的危害在於遇酸或者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水解出的劇毒氫氰酸(HCN),容易造成人和動物的中毒。在臨床上,氫氰酸大量沉積在身體,會導致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腎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對於普通人來說,水果的果核就別吃了,需要榨汁的話也應該先去核。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種子,吃水果導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6

每25個英國父親就有一個在養別人孩子

這個結論來自於英國《衛報》,根據一項最新調查表明,在英國每25個父親中就有一人可能是在為別人養孩子。在1950年至2004年期間,每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出生的60萬個嬰兒中,大約有24000個嬰兒都不是其父親的親生骨肉。

7檸檬的味道是酸的,卻屬於鹼性食物

檸檬中雖然有檸檬酸,但檸檬酸可以在體內完全代謝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隨著二氧化碳呼出體外,酸性也就被消滅了。而檸檬中的鉀、鈣等離子,卻以金屬陽離子的形式留在體內。這些離子都可以與酸根離子結合,可以降低尿液的酸性,故而被稱為「成鹼性食品」。

不僅檸檬,絕大多數水果都是成鹼性食品。

8中國擁有世界上所有的熊貓除中國以外的熊貓都是租賃或贈送

目前全世界向中國租借了大約50隻大熊貓,一對大熊貓租借一年的費用通常是100萬美元,所得資金會用於中國的大熊貓保護工作。一般租期為10年,到期可選擇續租。

9臘梅其實不是梅花連梅花科的都不是完全是另外一科的植物

臘梅為樟目、臘梅科;而梅花則為薔薇目、薔薇科,兩者從「目」一級就分道揚鑣了。只因兩者都有一個「梅」字,都是先開花後長葉,又都具有芳香氣,且都為冬春季開花,所以不少人常常誤認為是同種。

10普通男人一天說2000到4000個字普通女人一天說8000到10000個字個別女人一天說20000字以上!

從側面證明了男人沉默寡言,女人伶牙俐齒。

113電腦旁邊放仙人掌對防輻射沒什麼作用只會在不小心的時候扎到自己

儘管無論是CRT顯示器還是液晶顯示器都有微量輻射,但是仙人掌或者仙人球自己能抵抗陽光和紫外線的破壞,但它不能讓輻射線轉彎,也沒有任何物質有這種能力,所以,吸收輻射的說法就是無稽之談。

12橘子皮可以引爆氣球,小朋友要小心

橘子、檸檬等柑橘類水果,表皮上有坑坑窪窪的疙瘩,那是油脂腺,擠壓橘子皮或檸檬產生的液體可以溶解氣球表層的橡膠,氣球表層變薄,能承受的壓力就變小,引起爆炸,「實際上,橡膠氣球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承受內部的壓力。比如說我們平常用力擠壓氣球,氣球就會爆炸,道理是一樣的。」

提醒家長,別讓孩子吃橘子時玩氣球,以免發生危險。

13在新加坡的任何一家商店都沒有口香糖出售

1992年新加坡政府頒布了進口及銷售口香糖的禁令。新加坡政府為此做了嚴格的規定,那些走私口香糖的人將被處以一年的監禁和最高達1萬美元的罰款,當然那些少量的攜帶者不算在內。遊客帶一些供自己食用也是允許的。

如今,新加坡人早就習慣了沒有口香糖的生活。街上大大小小的商店裡根本見不到口香糖的蹤影,公共場所基本上也很難再看到口香糖的殘渣。

在節假日里,新加坡人偶爾會去臨近的馬來西亞購買一些口香糖,回家後"偷偷"享用。他們開玩笑說,其實新加坡人可以坐半小時的車去馬來西亞,盡情地抽煙,嚼口香糖,然後再回新加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好習慣,你能數出來幾個
這是近期最大的謠言,別再轉了!

TAG:科普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