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中國食養篇-餐桌上的中醫藥

舌尖上的中國食養篇-餐桌上的中醫藥

2018年2月22日晚,以「探尋中華特色美食」位宗旨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以「葯食同源」——食療並用的中華葯膳為主題。

為我們開啟了一個餐桌和中醫藥文化的新領域。

GIF

郝萬山老師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授課的課堂上說到:「我們人類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怎麼吃飽不餓,再一個是怎麼健康不病。」

而做一道健康的葯膳,既滿足了吃飽不餓,又可以保持健康不病。

GIF

中國擁有極其古老的綜合性營養學,很多食物被食用,很多農作物被栽培,就是因為他們的藥用和營養價值。人們烹制食用的目的不是風味,而是補養身心,益壽延年。

中醫藥和中國飲食「葯食同源」的觀念,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飲食生活。這些意義非凡的食物,形成了中國人的餐桌上最為獨特的體系。

從鄉村小鎮到繁華都市,總有那麼一群在餐桌上把病治好、把身體調理好的人,他們有的來自海外,有的守著自己的一小片土地。

整日糾結是吃米還是吃面的你,是時候學一些新的吃法了。

GIF

五汁膏

以生薑汁、牛奶、蜂蜜、白蘿蔔汁、雪梨汁在慢熬成膏後,到達能後滴水成珠的程度,再靜置冷凝成合宜的狀態,對於改善胸悶氣短乾咳、少痰、肺熱咳嗽具有一定的功效。

GIF

棗泥山藥糕

將山藥水泡去涎,削壓成泥;紅棗去核蒸制處理為棗泥,用棗泥為餡。做來簡易便利,紅棗補脾生血,山藥健脾益腎,味道清甜,甘能入脾,易於消化,流傳已久的滋補之品。

GIF

中國人以尋常食物來有效養生和療愈是如此普遍。

早在唐代,藥王孫思邈就說過:「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世界萬物相互聯繫,人體是宇宙中的一個微觀世界,從人體到宇宙,都是由氣來提供能量,簡單的說,在食養領域這種能量就是抽象的生命力,以不同形式存在於食物之中。

枸杞羊肉

羊肉性溫味甘,歸脾腎經

枸杞性甘平,歸肝腎經

配伍之後,七情和合,功能益氣補虛,溫腎暖脾。

GIF

豬肚雞

益氣養胃

百合蓮子

健脾潤肺,除煩安神,養心助眠。

艾葉豆腐

豆腐甘寒清熱,艾葉苦溫除濕。扶陽利濕,解熱祛暑。

GIF

傳統中醫藥才炮製的手法,比飲食烹飪技法還要豐富,運用炮製的手法,目的就是要提升食材的效力,消除副作用,變得更安全,更有效,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老酒燉雞子

用冰糖紅糖調製糖水,添加老酒以補足元氣,半糖半水,半酒半溫,打入雞蛋,文火慢燉,保持60度左右的溫度,酒氣蒸騰,讓蛋液懸浮凝聚,成形即止,關火後不開蓋,讓蛋繼續成熟,慢慢封住蛋和酒的元氣,集中食物的生命力。

以養生保健來治未病的觀念,形成了一系列的養生原則和方法,在飲食上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葯食同源、葯食同功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寶庫和智慧源泉。

GIF

響螺片椰肉豬骨湯

生津止渴,解暑滋陰潤肺

水開後加入豬骨、姜塊、響螺片,大火煮開,再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後,加入椰肉和陳皮再煲十五分鐘。

GIF

花膠燉雞湯

補中益氣,滋陰養顏

花膠事先泡發

雞腿去皮去脂肪,切塊切小,與薑片一起放進燉盅,燉煮不超過3小時,在最後20分鐘,放入道地藥材,文火慢燉,最後5分鐘放入花膠燉煮,關火後等鍋里平靜下來,食物元氣全回到湯里再開蓋。

GIF

中國的食用植物大約有兩千多種,藥用植物還遠遠超過這個數目,中醫藥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葯食同源的思想也擴大了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理解。

中國人懂得跟著季節吃東西,用本土草藥做菜,也要應時應季。春季好養肝,《黃帝內經》說:「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GIF

春三草燉鵝

鵝肉甘甜,關門草清肝,日日有解毒,山韭菜正當時令,配伍成春季食養菜。

GIF

酒糟芋頭面

芋頭健脾補虛,散結解毒,酒糟活血止痛,溫中散寒,再搭配其他食材,就是冬日散寒的好食膳。

GIF

秋牡蒿蒸嫩鴨

嫩鴨肉滋陰補肺潤燥,牡蒿解表退熱止咳,搭配起來,適宜在秋燥季節食用。

敗醬草小腸湯

小腸和敗醬草都屬於寒性,只需簡單煮湯,就有利於在夏天解毒利尿清熱。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偏僻的鄉村,濃郁的風土人情,隨處可見食療藥材,藏在遠處山村的古老文化,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探索和發展,離不開新一代年輕人的傳承,北京中醫藥大學,就有無數這樣痴迷中醫藥文化,並深深融入其中的年輕學子。

GIF

山藥雞子黃

健脾益氣止瀉

為母翻遍醫書的孝子王澤平,在假期即將到來之際,將準備已久,可以調理母親身體的山藥雞子黃粥練了一遍又一遍。

把山藥與雞子黃煮熟,依比例碾壓成泥做粥。

簡簡單單,卻一絲不苟。

GIF

當歸生薑羊肉湯

這是東漢張仲景的方子,益氣血,去寒邪,止疼痛,溫中補虛之功。

做法:羊肉加入料酒燒開,以松化質地,解放機理,而後加入生薑,再次以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後加當歸再煮15分鐘,吃來就能讓人氣運血行。

用食物來實現療愈與養生,在人類歷史上,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實踐,追求固本培元,養正攻邪,方便易得以日常手段來強身去痛的基礎理念,構築出我們的現代食養體系。

古老的傳承里,仍有著我們尚未知道的價值。

舌尖上的中醫藥,或許將您餐桌上的一道菜稍稍加入一點新意,便成了一道美味的葯膳。

轉發此文,讓更多人將中醫藥搬上餐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醫世界 的精彩文章:

學習委員焦琦:中醫治療「流感」de臨床經驗
「咳嗽」吃冰糖雪梨?小心越吃越重!

TAG:華醫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