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洲人的辦譜與燒香(六)

滿洲人的辦譜與燒香(六)

繼續2月22日所發的文章《滿洲人的辦譜與燒香》,

2月23日發文章《滿洲人的辦譜與燒香(二)》,

2月24日發文章《滿洲人的辦譜與燒香(三)》

2月25日發文章《滿洲人的辦譜與燒香(四)》

2月26日發文章《滿洲人的辦譜與燒香(五)》

今天發第六部分。

滿換人的

《辦譜》與《燒香》

――之五

祭祀用祭品和祭器

1、年息香:學名杜鵑。春天先開花後放葉。每年農曆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採集其葉,晒乾後製成粉末。年息香一直是滿主要祭祀用香。用時放入有凹槽特製方型香爐碗中,將年息香末放入凹槽中壓實壓平後用香或炭火點燃,氣味芬芳,並有驅蚊功能。

2、黃酒:黃米煮成粥,涼後倒入罐中,加入酒麥曲發酵後,清除上層pu後,中間液體即是黃酒。

3、打糕:大黃米(一種叫「糜子」的糧食作物果實加工後形成的未)漿後蒸熟涼後放入大木墩中間臼坑內或石板上,二人執特製的木槌上下槌擊而形成粘狀體。要求執搥人立正姿勢,不許說話和往手上吐唾沫。加工時切成片狀並用豆面隔之防粘連。也有用豆沙為餡做成團型的。

4、領牲豬、雞、魚、饅頭和各類水果。

5、抬鼓:鼓幫為木製約二十公分左右,鼓面直徑約四十八公分,用牛皮或鹿皮蒙成,使用時雙鼓槌擊之。

6、抓鼓:鼓幫竹製成,高約3到4公分,面約48公分,鹿皮或羊皮單面蒙制,鼓內腔有四支皮繩由鼓幫拉向內中央,並栓在中央一個約五公分大小的銅圈上,每根皮繩上串有八個銅錢,手抓中央銅圈晃動時發出嘩嘩聲響,敲鼓用鼓鞭而不用鼓槌。鼓鞭竹蔑製成,鼓鞭長約50公分,外用黃、白、紅、藍四色布條纏面,鼓鞭下面也有四色布條為穗。

7、腰鈴:銅或鐵製成。為錐形內空約二十至二十五公分長,小頭約兩公分封死而中間有鼻兒以便栓挷皮繩並連接皮製的寬頻上,每約腰鈴數額不等,一般24至32個。手執抓鼓,配合腰身扭動並有節奏地擊打抓鼓,並和其它擊器形成一致的聲音。震耳欲聾的聲音象徵宇宙間氣勢蓬勃的風雷造勢。

8、晃鈴:由黃銅鑄製成的中空球形體,內裝一金屬彈丸。晃動或擊打而發聲。

10、掐拉器:由鐵梨木製成。厚約兩公分,長約25公分左右,一組兩隻,由一方頂側面擊打另一方頂部而發聲。

(待續)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旗人喝茶的規矩
她是故宮裡知道皇帝秘密最多的人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