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族:你們沒有罪過,我們沒有食物

王族:你們沒有罪過,我們沒有食物

「他爺爺一輩子用過十餘個狼牙棒,每用一個都堅持兩個準則,其一,外出或走親戚必帶狼牙棒,爺爺認為狼牙棒避邪,隨身攜帶可一路平安;其二,遇到比人高大的獸類,必使用狼牙棒,其鐵鎚和鐵刺對獸類的打擊,往往致命。」

狩獵的人

(節選)

王族

夾子

獵人埋設夾子前,會對獵物念叨一句諺語:「你們沒有罪過,我們沒有食物。」

夾子,是獵人對捕獸夾的簡稱,專用於狩獵。

所謂狩獵,其實就是人與獸類鬥智斗勇,比如用夾子獵捕獸類,誘惑獸類掉進陷阱、鑽進圈套等等,至於獵人埋伏等待獸類出現後將其捕殺,則是人類使用弓箭和槍械後才有的事。

人與獸類共處同一生物鏈,人為了活下去,就得吃獸肉,而為了吃上獸肉,就得用夾子獵捕野獸,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獵人在埋設夾子時還會說一句諺語:看來它的皮毛成熟了。說這句諺語時,他們語氣沉重,本能地流露出殺氣。這句諺語的信息量很大,凡是獵人一聽便明白,野獸經過夏季食草後,已變得膘肥體壯,到了可獵捕的時候。

因野獸大小不一,夾子便有了多種。常見的有捕熊夾、捕蛇夾、捕狐狸夾、捕兔子夾、捕黃羊夾、捕旱獺夾等。最大的是捕熊夾,其彎形扳機上帶有尖齒,一夾便可使熊腿斷裂;如夾擊到熊的頭部,則能致其瞬間斃命。最小的是捕兔夾,其威力不大,卻能把兔子拖死。獵人收穫最多的,是在掙扎和絕望中斃命的兔子。

有一人用夾子夾住了一隻狼,那狼無望掙脫,便咬斷被夾的那條腿逃走。從此,一隻三條腿的狼,成為一團揮之不去的陰影,獵人們每每安夾子時,總是緊張地向四周張望,如果地上有三隻狼的爪印,他們會遠遠避開。一隻狼能咬斷自己的腿,如果人被它撲到爪下,後果不敢想像。

安夾子有學問,年輕獵人的夾子即使夾住了野獸,卻仍發生讓其掙脫逃走的事情。他們的夾子都不錯,但因為他們沒有掌握獵捕規律,常常便空無所獲。

經驗豐富的獵人,一眼便可發現有利的環境。比如他們從不將夾子設置在樹樁或石頭上,那樣更容易讓野獸的掙扎受力,逃脫的概率更高。他們常常把夾子固定在草叢或土中,野獸一旦被夾住,便因無法向上蹦跳掙扎,死死被拖在原地,最多挨一天一夜便會死去。

白哈巴有一人,是牧民亦是獵人,他每去放牧總是盯著牧場後面的山坡看,看了三年終於看出了名堂。他說狐狸很狡猾,它們每毎需要排泄時,總是要找到上一次排泄過的地方,將新排泄物壓在舊排泄物上,目的是讓人誤以為那裡只有一推排泄物,它們出現過一次後再未現身。狐狸的思維接近人,反而容易被人識破。那人悄悄把一個夾子安在那堆排泄物下,一隻狐狸再次來排泄時,便被牢牢夾住。那人上山時狐狸已死去兩三天,但它臨死前把尾巴折過來,讓自己卧在了尾巴上。它死得並不悲愴,像是一覺睡去再也沒有醒來。

另一獵人的經歷更有意思,他耗十年時間,終於摸清了狼的一個規律。原來,狼也有極為固執的一面,即它們每得到肉食後,必叼到上次啃食過的地方去吃。狼此舉有兩個原因,一是上次吃過的地方安全,此次可放心食用;二是它們認為熟悉的地方,好記又好找,所以它們便將吃剩的肉儲存在那裡。那人將夾子埋在一隻狼藏儲的肉中,幾天後那隻狼來吃肉,被夾子把頭部夾擊得粉碎,當場便斃命。那人從狼頭上取下夾子時,無比驚訝地發現,狼眼中布滿驚駭和恐懼。他想,狼在死去的那一瞬間,心裡瀰漫過怎樣的屈辱和恐懼?對於狼來說,那亦是內心的火焰,從內心竄至瞳眸,凝固成了最後的絕望。

大多野獸遊走牧場和便道時,都有遵循以往足跡的習慣。獵人發現它們的這一規律後,便在沿途安下夾子,每每都收穫頗豐。讓人不解的是,前面已有野獸被獵捕致死,後面的野獸卻重蹈覆轍,仍然沿記憶中的路線前行。於是,獵人們便守株待兔,捕獲一批又一批獵物。他們為此總結出一句諺語:熟悉的路在你心裡,等待你的夾子在路上。

也發生過獵人利用夾子,和野獸鬥智斗勇的事情。比如狼群,成群結隊經過一地時,後狼會踩著前狼的爪印前行,那樣就會讓人覺得只有一隻狼在走動。因為眾狼重複同一爪印,那爪印便顯得深厚,一位獵人因此上了當,以為是一隻肥胖的狼走過後留下的爪印。另一獵人告訴他原因,他才恍然大悟。他們沿那爪印布下十餘個夾子,三天後便夾住了六隻狼。它們雖然被夾子死死拖著,但卻極力撲抓對方,要把對方咬死。起初那獵人不解狼為何那樣反常,後來才知道在狼界有一個規律,如果一隻狼被囚禁後無望生還,別的狼便要把它咬死吃掉。

那六隻狼終未掙脫夾子,它們被獵人打死時,眼睛裡還冒著怒意,似乎要撲過去撕咬另一隻狼。

布魯

有一年在博樂見到一蒙古族牧民,他雖然騎在馬上,卻並不拿馬鞭,而是將一長柄木器搖來晃去,那馬似乎害怕會被抽打,四蹄陡然快了很多。

細看,那木器頂端系有一個鐵鎚,明晃晃地透著殺氣。當時心想,此物莫不是一件擊打物?

向那人請教,他答曰,是布魯。

我先前聽說過蒙古族的布魯,今天突然見到,便從那人手中接過,學他的樣子揮舞了幾下。明顯的感覺是,其木柄長短適合,可舒適自如地揮舞。尤其是頂端的鐵鎚,每每揮出便傳來重力感,似乎要急於擊打向目標。

此物的攻擊性很強。

那牧民要急匆匆離去,問他要去哪裡?他說有很多人在山的另一邊舉行圍獵,如果他去晚了,獵物就全跑了。我們不解,既然是很多人圍獵,為何會讓獵物全都跑掉?他說那些人的本事不行,說是圍獵,其實是湊熱鬧,真正捕獵的人是他,他不到場,那些獵物咋來的還會咋回去。

此人很自信,但不知其本事究竟如何?

他說完便匆匆走了,我們盼望能從山那邊傳來消息,讓我們知道圍獵的情況。

下午,那人返回時與我們相遇,他的馬背上掛著兩隻鹿角和一塊鹿肉。原來,他趕到山那邊時,能捕的小獵物,比如兔子、旱獺等都已被人捕獲,唯獨一隻野豬咆哮嘶吼,既不攻擊人,又不打算離去。一群人與一頭野豬,便僵持在那裡,似乎樹上落下的一片樹葉,都能驚得人心顫。

他斷定,那頭野豬是不能捕殺了。人們說起動物的兇猛時,都會說一豬二熊三老虎,況且現在的這頭野豬已發怒,萬萬不可與它硬拼。他將眾人勸退,藏在一塊石頭後用布魯猛擊石頭,野豬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疑惑了一會兒便轉身離去。

他為這件事遺憾,因為他已經兩年沒有見到野豬了,此次錯過,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碰到。

我們閑聊,很快便說到了布魯,他說布魯是專用於攻擊獸類的獵具,其出現時間在弓箭、套索和捕獸夾之前,是真正的獵具鼻祖。

這就有意思了,遙想使用布魯的年代,游牧民族將布魯擲出,上可擊空中飛鳥,下可砸地上走獸,是何等厲害。不僅如此,布魯還被用於防身攻敵,是當時的一種武器。其實,就布魯的意義而言,它是較早出現的冷兵器。

匈奴和契丹都使用過布魯,有據可查的是,匈奴的「沁型器」,契丹的「骨朵」,都與布魯有承襲關係。如此說來,看上去冷冰冰的布魯,給了人們肉食,給了人們安全,更給了這個世界一種文明。

說到這兒,他才說出今天圍獵中的又一幕。他趕到圍獵現場時,那頭野豬並非與人們在對峙,而是大聲咆哮著要撲向他們。他命令眾人:亮出布魯!眾人便舉起了布魯,但野豬仍在往前撲。他又命令眾人:集中布魯。眾人便將布魯集中在一處,野豬看到布魯的閃光匯聚成一片,便停止咆哮站在那兒不動了。真正的對峙,其實就是從那一刻開始的。

這麼說,他用布魯敲擊石頭迷惑野豬,則是後來的事。相比之下,發生在前面,眾多布魯一起發光的事情,要有意思得多。

他說起布魯的來源,很早以前,人們騎馬追逐動物,那時候還沒有長矛和獵槍,為了對野獸一擊即中,人們手握野獸的大腿骨,在馬背上擊打野獸。從那時起,人們掌握了兩種使用大腿骨的方法。其一,在馬背上將大腿骨掄起,用其堅硬頭部擊打動物;其二,用力將大腿骨投擲出去,將動物打暈或打死。堅硬的大腿骨,在人的智慧作用下,成為當時驚雷閃電般的獵具。

後來,人們為了加大打擊力度,便依照野獸的大腿骨,設計出了布魯。

至今,布魯的用法仍為擊打和投擲兩種,而且其形狀也很像大腿骨,握在手中靈活自如。

他聊得興起,便說起馬背上的鹿角和鹿肉的來歷。那頭野豬離去後,他們圍住了一頭鹿,但那隻鹿很厲害,不但能躲過人們甩出的布魯,而且能從人們頭上跳躍過去。但它畢竟已被圍死,跳出一層包圍,很快又陷入另一層包圍。他看了看那隻鹿的蹄子,便讓人們用布魯去擊打鹿的四蹄,每打一下便退後,讓後面的人上去再打。如此頻繁的攻擊,讓鹿亂了陣腳,加之四蹄一一被砸得粉碎,很快便倒在了地上。分獵肉時,因為他功勞最大,便得了兩隻鹿角,鹿肉也比別人多了兩公斤。

問他如今使用布魯的人多嗎?他說,有人用,長生天給的東西,怎麼能不用呢?人的眼睛是天給的,腿是地給的,肚子是肉給的,肉是動物給的,所以就一定有用布魯的人。他伸出三個手指頭說,現在的布魯有三種,最大的是吉如根布魯,用銅或鐵打制的鐵鎚,用牛皮繩系在布魯前面,專門打大野獸;其次是圖拉嘎布魯,把圓形的鉛頭、鐵箍環和銅帽,固定在布魯前端,用於直接擊打動物;最後就是海木勒布魯,多為鐮刀形,專用於投遠和投準的訓練。

聽他這麼一說,便去看他的布魯,是典型的吉如根布魯。

聊得差不多了,他騎馬離去。我發現那根布魯被他插在腰上,那小鐵鎚雖然在晃動,卻不如被他持在手中威風。等馬進入一片樹林,那人和馬便不見了影子。

過了一會兒,樹林里傳出一聲獸類的嗥叫,我盼望響起布魯的擊打聲,但過了很久,都悄無聲息。

石夾

走進石夾的野獸,命只剩下一半。

此諺語說的是,用石夾捕獵的事情。

石夾是一種特殊的獵具,取之大自然,發力於其自身,往往一擊便可將野獸捕獲。

第一次見石夾,是在可可托海的一條小河邊。一位牧民介紹石夾之前,先是介紹了黑貂。他說那一帶的黑貂很多,多到什麼程度呢,給你打個比方,有多少石頭就有多少黑貂。我細看,河谷中亂石林立,僅有幾處是不被石頭覆蓋的沙地。便疑惑,在被石頭霸佔的一方世界,黑貂吃什麼呢?石頭是冷硬的,沙地不長一物,黑貂為何不去尋找活命的好去處,卻死守這麼一個艱苦之地?

那牧民說,黑貂的脾氣怪得很,跑出去抓到老鼠、兔子和旱獺等,不論多遠都要回到此河谷中,直至鑽進石頭下面才會鬆口氣。所以說,黑貂的日子過得很緊張,像在荒野中放羊的人一樣,總擔心自己會受到侵害。

聽他那麼一說,便覺得黑貂以亂石為家,在艱苦條件下守著自己的家。

那牧民說這些亂石看上去不起眼,但如果用好了,就是最厲害的獵具——石夾。他神秘地一笑,讓我看河谷中的石頭有什麼不一樣,我看不出什麼,他便又得意地一笑說,你看不出名堂就對了,如果你一眼就看出了名堂,那我不就白費工夫了嗎?我問後才知道,他利用板狀和錘狀的石頭,在河谷中安了五個石夾。用他的話說,那是他的五隻手,一旦黑貂出現,就一把抓住它們。

他眼睛微眯,似乎在看著什麼,又似乎什麼也不看。我疑惑,用石夾捕獵的人,都是如此神情嗎?

他帶我去看石夾,走近後才發現,一塊平展的石板下大有名堂,那麼大一塊石板,居然只用一根撐桿頂著。他說這個撐桿不能太粗,否則擋了黑貂的路,它們就不會鑽進入石板下面。我想摸一下那撐桿,他攔住我說不想要手了嗎?那撐桿一碰就倒,石板砸下來,你的手就變成了肉糊糊。我細看那撐桿,果然其支撐處斜頂著石板,一碰就會砸下。

再看石板深處,才發現平鋪有一根木棍,木棍上趴著一隻兔子。想必那兔子已放得久了,散發著一股腐臭味。我不解為何要在石板下放一隻兔子,那牧民說兔子是誘餌,腿上有一根繩子連著撐桿,黑貂一扯兔子,那撐桿就被拉倒,石板轟然砸下,黑貂一聲慘叫後就會斃命。

我沒看見兔子腿上有繩子,那牧民說黑貂狡猾得很,所以把繩子埋在了沙子中,那樣才能讓黑貂上當。

看似簡單的石夾,卻具有極強的殺傷力。人類善於運用智慧,萬事萬物無不都能成為獵具。有時候,甚至能成為武器,用於防身攻敵,效果俱佳。

我問那牧民,為何石夾只獵捕黑貂?他說也有松鼠、野雞和兔子等誤入石板下,被砸得肉身模糊,一命嗚呼。它們沒有價值,反倒會害得獵人重新設置石夾。後來,獵人們靈機一動,將死去的兔子用於當誘餌,很容易讓黑貂上當,被砸死在石板下。

說到黑貂,人們喜歡的是它們的皮毛,每有黒貂被砸死,他們從石板下小心翼翼將其取出,第一眼要看的是毛皮是否完好,如果完好便可賣上好價值,如果受損就大打折扣了。

其實捕黑貂不易,有一次,他的一個石夾砸到一隻黑貂身上,因為力度不夠,加之地上的沙子鬆軟,那黑貂便將腰彎下,將嘴和爪子齊用,挖出一道槽子逃之夭夭。

獵人使用石夾久矣,於是與黑貂之間便發生了很多故事。有一位獵人,碰到一隻母黑貂帶著剛出生的一隻幼貂,聞到作為誘餌的兔子味道,便往石板下鑽。母貂在慌亂中碰到了石板,於是像所有觸碰機關的情景一樣,那石板砸了下去。母貂在那一刻將幼貂護在懷中,它被砸死,而幼貂則幸免於難。獵人有講究,如果野獸沒有徹底喪命,他們則不會露面,因為他們不讓彌留之際的野獸看見他們的臉。母貂死了,那小黑貂像是明白了什麼,嘶鳴著消失在了亂石中。

之後數年.那獵人房前屋後便經常出現貂爪,他想起那件事,便覺得那小黑貂已經長大,要找他報仇。

後來那人死了,墳前經常出現貂爪的印痕。人們每每提及此事,內心便一陣驚悸。

圈套

把一塊肉放在圈套中,就能讓野獸把頭伸進去;把一塊石頭綁在一根木頭上,就能把野獸吊起來。

圈套,是用得最多的一種獵具。

在新疆阿勒泰一帶,圈套又稱為吊鉤圈套、索套、鐵絲圈等,但叫圈套者仍為多,叫得久了便成為固定叫法。人們每說出圈套二字,旁人便感覺到鐵絲圈正在收緊,其氣氛馬上會變得緊張。

製作圈套不費事,只需一棵樹、一根木頭和一塊石頭。獵人在木頭一端綁上石頭,將木頭橫插在樹杈上,然後在另一端繫上一個鐵絲圈,再在鐵絲圈與樹身之間連接一拫鐵絲,把誘餌垂掛在那拫鐵絲上,一個圈套便宣告完成。

圏套是最古老的獵具,古人因為需要食用獸肉,便琢磨出這一借樹木和石頭之力,致獸類喪命的捕獲方式。因為其製作方便,捕獲率高,至今仍被獵人使用。

此圏套與人們通常所說的圈套不同。人們通常所說的圈套,是一人運用智慧,將另一人引誘進某個事件中,令其喪失自我掌控能力,滑向命運突變後的深淵。這種情況下的圈套,是意念和思維運作模式,不需要具體物質。

而獵人們所說的圈套,則有具體指向,亦有固定的使用方法。比如製作圈套,首先要選樹,而且必須是那種高大結實,且長有叉枝的樹,才能被獵人一眼看中。

其次是選一根同樣結實的木頭,和一塊大石頭。之所以要選結實的樹和木頭,是因為圈套做好後,要靠其二者發力和受重,如果不結實,便經不起野獸的掙扎或撞擊,會讓獵人白忙活一場。

至於作為誘餌的肉,常常是一隻兔子或長尾鼠,獵人在出門時就已經備好。

設此圈套,必須在野獸經常出沒的地方。有的野獸喜歡走熟悉的路,還有的野獸習慣在以前捕食過的地方,再次尋找能吃的東西,這些都是讓圈套發揮威力的機會。如果圈套周圍地形開闊,樹木稀少,獵人就會設置障礙,逼野獸走向已變成圈套的那棵樹。

作為誘餌的那塊肉,時間長了會發出異味,這正是獵人之所望,因為野獸對腐爛發臭的東西敏感,遠遠聞到就會撲過去。

作用誘餌的一塊肉,於是便變得像圈套的開關,一旦吸引了野獸的目光和嗅覺,它就打開了圈套的一連串密碼,亦將野獸一步步引向死亡深淵。

那是驚心動魄的一刻,野獸看不到繫於那根木頭一端的鐵絲圈,便將頭伸入鐵絲圈中,叼住那塊肉向下址,鐵絲圈便脫開系肉的那根鐵絲,死死套在了野獸脖子上。此時,木頭另一端的石頭受力下垂,那根木頭斜升而起,將野獸吊在了半空。因為鐵絲圈是活扣,野獸越掙扎便被拉得越緊,加之它們自身在向下垂落,最後便被勒死。

這就是古老的圈套,其暴發出的力量,讓野獸很快就變成了獵物。

獵人會定期去査看圈套,大多野獸被吊起後,挨三四個小時後就會斃命。獵人將圈套卸下,抽出深深勒進野獸脖頸的鐵絲,一次獵捕完美結束。

也有意外,一頭哈熊(狗熊)掙脫了鐵絲圏,但它卻並不離去,而是躲在旁邊的樹林里,等待獵人上山後進行報復。它熬過幾日,終於等到了獵人,它大叫著撲向獵人,獵人閃身躲過,才知道捕熊不成,熊反過來要用大掌把他拍成肉餅。情急之下,他躲到圈套一邊揺動那根木頭,意欲用鐵絲圈去套哈熊的頭。那哈熊深知那根鐵絲圈的威力,嗥叫幾聲後轉身離去。

圈套乃千年獵具,其殺氣令那哈熊望而生畏,那位獵人亦在關鍵時刻躲過了一劫。

奇怪的是,自此再也沒有野獸接近那裡,也許是那隻哈熊向所有野獸傳遞了某些信息,它們每每走近那裡,便頭一轉繞道而去。

另有一位獵人,設置的圈套空放了幾年後,便將其移回家中,準備選擇合適的地方再次設置。不料家中的牛羊和馬卻都懼怕圈套,每每近前便驚恐嘶鳴,轉身往遠處跑去。那獵人驚嘆,圈套這東西,任何動物都害怕。他扛起那根木頭和鐵絲圈,搬到村後的山岡上,家中才安靜下來。

受此事啟發,一位牧民在狼群頻繁騷擾牧場時,做了幾個圈套立在牧場邊上,狼群便再未出現,整個夏天,牧場上一片安寧。

格扇

保護院子的是柵欄,保護羊群的是格扇。

格扇是柔軟的獵具,卻同樣能讓野獸斃命。

細看格扇,是將繩子織成絲網狀,纏繞於木杆上,然後一圈一圈繞成陀螺狀,一直盤旋至圓心。織絲網所用皆為繩索,織出密集的方格後,顯得頗為結實。

如此柔軟的格扇,獵物一旦陷入其中,便辨識不了方向,其足爪還會被纏住,在最後被困死。

格扇是獵人發明的,他們長久與獵鷹同棲,與獵犬相伴,深知如何對付狼和狐狸。最早時,人們為了防止狼的侵害,便把羊圈的頂部封死,羊群雖然安全了,但因為羊圈密不透氣,讓不少羊患病死去。一位老人說出一句像諺語一樣的話:封閉的羊圈,會讓羊群得疥瘡。於是,人們便在羊圈的頂部開一個通風口,將羊圈中的臊氣抽出去。但這樣就給狼提供了機會,它們從通風口跳下,瘋狂撕咬羊群,有時候夜深人靜,狼咬死羊後吞吃一番,然後從容離去。為了收拾狼,人們將格扇設置在通風口下,狼一跳下來,四爪便被纏在格扇孔中。人們聽到羊圈中有動靜,拿上刀棍去把狼打死。

格扇本是用於保護羊的,後來人們發現,它在柔軟中蘊藏著不可預估的殺傷力,遂將其當做獵具。有一人用格扇去捕鷹,不料鷹的足爪太脆,他捉住後只是一扯,那鷹便一聲慘叫,兩隻斷了的爪子,像落葉一樣甩來甩去。

另有一人,他的羊被狼禍害了不少,他恨狼,發誓哪怕再搭上幾隻羊,也要抓一隻狼,活潑了它的皮,砍下它的頭掛在樹上,讓所有狼都看看,那就是禍害羊的下場。他思前想後,將一隻羊放在格扇中心,不給吃也不給喝,那羊又餓又恐懼,便大聲咩咩叫。一隻狼被引誘到格扇跟前,可看見羊的肉身,可聞見羊身上的味道,卻無法撲過去把羊咬倒在地。格扇的厲害之處就在這裡,站在外面便看不見裡面,唯一的辦法就是一躍跳進去。後來,那隻狼蓄足力氣,意欲一躍跳到那隻羊身上,但它的彈跳力遠遠不夠,轟隆一聲便掉了下去。它緊張亂抓,爪子被絲網死死纏住。那人用繩子綁了它的嘴,並將四條腿也綁死,用小刀一點一點地剝它的皮。那狼疼得長嗥,但那人卻不心軟,一直剝到只剩下腳趾和鼻尖,才覺得解了氣。那狼疼得暈了過去,那人以為它死了,便把它扔到了河谷中。當時正值冬季,那狼被凍醒後沿河谷逃竄而去。之後有人見過那隻狼,它一身糊狀,如同是從未見過的怪物。有鳥兒在空中看見它,都會驚恐地叫著飛走。

人們都覺得那人太殘忍,並不是那隻狼吃了他的羊,但他卻認為只要是狼,皆要為他的羊抵命。在牧區有一句俗話:不管是狼吃了,還是沒吃,它的嘴總是血淋淋的。那人那樣做,大概便是這樣想的。

人們認為那件事不是好事,從此都閉口不提。

但事情並未過去,那格扇有一晚發出隱隱聲響,像在低聲哭泣,又像在不停地哀怨。那人想起那隻狼被剝了皮後瘮人的血色,便不由得渾身顫抖。

第二天早上,他的羊死了兩隻。它們身上無一絲傷痕,但卻已經死得硬邦邦的,不知是因何而死。

接下來的每晚,他的羊都會死去一兩隻。他找不出羊的死因,便想這樣到怪事,與那隻被剝了皮的狼有關嗎?一陣恐懼讓他渾身寒涼,再也不敢往下想了。

他無法挨下去,便趕著羊群,提前返回了村莊。奇怪的是,那格扇再未傳出聲響,牧民的羊也沒有再死一隻。

狼牙棒

殺傷力最強的獵具,是狼牙棒。

狼牙棒由棒頭、棒柄和底鑽三部分組成。其棒頭上的錘,多用鋼鐵鑄就,擊打到獸類身上,可使它們身骨碎裂,倒地斃命。

而錘面的鐵刺,則用於刺擊獵物。但凡獸類連皮帶肉被鉤扯起來,輕則留下血槽,重則血肉飛濺,一命嗚呼。

另有尖形底鑽,裝於柄棒的尾部,既可保護棒尾不致破裂,又可擊敵和用於在地上插立。

狼牙棒出自北方游牧民之手,最早的用途是捕獵,在宋朝後傳入中原,變成了擊打類兵器。

如今,狼牙棒仍多被獵人使用,其擊法主要有劈、砸、蓋、沖、截、攔、撩、帶、挑、掄、旋、磕等。

在阿勒泰見一人收集了十餘種狼牙棒,但其柄棒僅兩種,分別為接骨木和白楊木。狼牙棒出彩的地方在棒頭的錘上面,因形狀和分量不同,分別有松頭狼牙棒、六梭狼牙棒、梭梭狼牙棒、短柄狼牙棒、袖珍狼牙棒等,有的用駱駝皮將錘包著,隱去了殺氣;有的則嵌以飾物,顯得頗為漂亮。

那人說,他爺爺一輩子用過十餘個狼牙棒,每用一個都堅持兩個準則,其一,外出或走親戚必帶狼牙棒,爺爺認為狼牙棒避邪,隨身攜帶可一路平安;其二,遇到比人高大的獸類,必使用狼牙棒,其鐵鎚和鐵刺對獸類的打擊,往往致命。

他說狼牙棒不好用,爺爺練了十年,才敢提著狼牙棒出去打獵。因為狼牙棒都比較沉重,獵人砸出狼牙棒之前,已憋足勁用上了全部力氣,如果一擊砸不倒野獸,便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另外,還必須找准野獸的要害部位,比如頭部,一砸就讓它們頭顱開花,血濺如飛。還有腿和腰,必須一擊使其斷裂,癱在地上再無攻擊能力。

狼牙棒是否順手,關鍵在棒柄。那人的爺爺有一年騎馬去打獵,因棒柄大短,揮出後並未擊中目標,反而差一點砸到他的馬身上。那馬被驚得轉身就跑,不過幸虧那馬跑得快,否則那野獸撲來時,他就會被它的爪子撲倒在地,如果被它的大嘴一口咬住,用那人的話說,他就沒有了爺爺,也就沒有了後面的他。

那人的爺爺後來製作了長柄狼牙棒,遇到一隻黃羊,他便騎馬去追擊。但他揮擊出數次,皆因棒柄太長而沒有力度,那隻黃羊閃展騰挪,從他眼前逃脫而去。他搖頭嘆息,棒柄太短了不行,太長了也不行,把握不住長短的人,當不成好獵人。

因為是一隻黃羊,那馬沒有受到驚嚇,總想賓士追趕,他好不容易勒住韁繩,它才老實了。

他思前想後,終於明白棒柄的長短,以一人身高為最佳。他拿一根接骨木量出自己的身高,做成了狼牙棒的棒柄。

再用,果然順手,連哈熊也倒在了他的狼牙棒下。

奇怪的是他的那匹馬,自從他換了狼牙棒,它便常常反應遲鈍,在他攻擊野獸時不能配合他。遇了幾次危險,他便不再騎它,它閑在村中,見有人扛的狼牙棒的很長,會興奮地嘶鳴。他明白,那次用長柄狼牙棒攻擊黃羊的情景,被它牢記在心,所以它見到長柄狼牙棒,才會如此興奮。

他因此又感嘆,那次用短柄狼牙棒打獵失敗的事,恐怕會給這馬心裡留下陰影。果然,它見到扛短柄狼牙棒的人,便驚恐而去。

他望著受驚的馬,覺得手中的狼牙棒陡然重了。

狼爪

狼爪,也可成為獵具。

有人捕獲一隻狼,剝了狼皮,取了狼牙和狼髀石,把狼肉做了一頓抓飯,最後只剩下狼爪。眾人都覺得狼爪沒有用處,但那人卻把狼爪留了下來。他說,狼能用爪子騙人,我也要用爪子騙狼,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獵人留狼爪的目的,是要在地上蓋上狼爪印,用以迷惑狼喪失警惕。

我在《夾子》一文中寫過,狼走路時,如果前面的狼留下了爪印,它們便會踩著已有的爪印前行。它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暴露自己,讓獵人以為從那裡經過的,只有一隻狼。

狼算計獵人,獵人便也算計狼。他們利用狼的心理,在狼的爪印上動腦子,想出了對付狼的奇妙計謀。比如,他們用狼爪在地上蓋下狼爪印,然後安裝上捕獸器,狼從那裡經過,便會被穩穩捕獲。

獵人深知狼狡猾,如果它們從氣味和地形上覺出不對勁,就會悄悄離去。所以人們安裝捕獸器前,要用茵陳、艾蒿、爬地松和薄荷擦盡雙手,避免留下人的氣息。為了不使狼起疑心,獵人們會在事先把狼爪印鏟下來,待安裝好捕獸器,在上面蓋上從原處挖出的土或雪,再把鏟下的狼爪印放回原處,看上去與原來一模一樣。

有一人不小心吐了一口痰,過了十餘天,一群狼經過設置捕獸器的地方,仍聞到了味道。它們從捕獸器一側繞了過去,似乎已將埋在枯草和樹葉下的捕獸器看得清清楚楚。也有人在設置捕獸器後撒了一泡尿,結果狼群遠遠就聞了出來,一轉身就去了別處,讓那人堅持數日的埋伏化為泡影。人們在後來說,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狼算。與狼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但獵人一直是計謀的設計者,而且佔據主動出擊的位置,所以,不論狼多麼狡猾,獵人總是能想出層出不窮的計謀,加之有諸多捕獸器,所以獵人對狼的獵捕,便一直在荒野中進行,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彩。有一位獵人,專選黃羊下山喝水的日子,去獵捕飢餓已久的狼。狼撕咬吞吃黃羊時,他並不急於開槍,而是等狼吃飽了,才騎馬去追擊狼群。狼吃得太飽跑不動,在他的射擊下一隻只斃命。有一隻狼想吐出食物,以便輕鬆逃離,那位獵人識破了它的意圖,一槍擊中了它的腦袋,它嘴裡尚未吐出食物,而是先冒出一團黑血。

有時候,因為狼的爪印留在雪地上,鏟下後無法長久保留,獵人們攜帶的狼爪就派上了用場。他們設置好捕獸器後,將原有的爪印埋掉,用狼爪在雪地里蓋上一行,看上去像是有狼從那兒經過一樣。為了迷惑狼,他們會在爪印上重複蓋幾次,讓狼相信,有狼剛剛從此處經過,可放心前行。

有一位獵人,什麼都想得周全,唯獨忘了處理曾留過爪印的積雪,一隻狼走到跟前,對他設置的爪印並未起疑,但卻敏感地聞到了原爪印的味道。雖然那爪印已隨著雪融化,但味道卻並未散去,那狼一轉身便離去,獵人的計謀隨即落空。更為離奇的是,第二天早上他才發現,那捕獸器夾著一塊石頭。是狼在半夜用一塊石頭,觸碰了捕獸器的開關嗎?獵人思前想後,終是無解。

獵人與狼鬥智斗勇,時間長了,便讓獵捕這一古老的職業,煥發出浪漫的色彩。狼群經過陌生地域時,從不留下痕迹,所以會讓走在最後的狼負責清理爪印。那隻狼或用尾巴,或拖一根樹枝,將狼群留下的爪印一一清理乾淨。獵人發現這一情況後,便在它們有可能經過的地方設置障礙,逼迫它們從另一處經過,而那裡早已布有陷阱、捕獸器、弓弩和標槍等,只要它們拐入進去,必然會發生驚心動魄的夾擊。

有一隻狼,曾吃過重複狼爪前行的虧,所以看見地上有狼爪,便會另選道路。有獵人已盯了它很久,便故意在一條路上用狼爪蓋上爪印,誘惑它從另一側穿行。它不知道,在它繞行的地方早已布有捕獸器,並設置了一個台階,它一爪踩下便被捕個正著。

狼喜歡在以往吃過肉食,或撒過尿的地方停留,左聞右嗅一番後才會離去。據說除了狼之外,哈熊和狐狸也有此習慣,它們是在觀察那些地方是否有變化,藉以判斷自己的生存會不會受到威脅。

有一隻狼,看到吃過肉食和撒過尿的地方後,留下了一串爪印,下次它再來,查看爪印便成為首先要做的事情。獵人掌握了它的這一規律,隔幾日便拿上狼的蹄爪,對著地上的爪印蓋一下,無論颳風下雨,那爪印都像狼剛剛踩過一樣。

那狼後來又經過那裡,見地上的爪印頗為清晰,便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它一高興,便在以前撒過尿的地方,又揚起腿撒了一次尿。獵人早已在那兒設置了捕獸器,它剛撒完尿,便「啪」的一聲被夾擊住脖子,不一會兒就斷了氣。

獵人上山收捕獸器時,見那隻狼的眼睛,仍死死地盯著他蓋在地上的爪印。

推薦閱讀

斯坦貝克:人鼠之間

海因里希?伯爾:洛恩格林之死

王族

王族,甘肅天水人,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出版有散文集《第一頁》《獸部落》《上帝之鞭》《兩千年前的微笑》《逆美人》《清涼的高地》《遺失西域的鑰匙》;長篇散文《懸崖樂園》《圖瓦之書》《狼界》;非虛構三部曲《狼》《鷹》《駱駝》,小說集《十三狼》,長篇小說《狼蒼穹》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文學 的精彩文章:

赫爾曼·黑塞:一個已經消逝的德國

TAG:未來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