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幣收藏中的發行量、實鑄量到底是什麼?

錢幣收藏中的發行量、實鑄量到底是什麼?

新春快樂

任何一種金銀幣項目的發行量、實鑄量以及存世量,是每個金銀幣收藏愛好者必定要關注的問題。 在我國,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量、實鑄量及存世量影響金銀幣的價格。「物以稀為貴」的法則,在收藏界中同樣適用。很多人總是羨慕別人,能夠在收藏中「慧眼識金」,能夠買到一些「白馬藏品」讓財富不斷增長。其實很多時候,您不必羨慕別人,你只要有心學習知識,一樣也可以找到屬於你的藏品。

舉個例子,早期發行量和實鑄量少的金銀紀念幣,經常出現一幣難求的現象,同時價格也會不定時的暴漲。而一些普眾藏品,價格很難上漲,市場價值幾乎不會增長,按照投資角度來說,就是一樁賠本買賣。如熊貓雙金屬和普制熊貓銀幣對比,你會發行熊貓雙金屬的漲幅已經遠遠超越普制熊貓。資產增值,也是收藏的魅力之一。

所謂的發行量實指發行機構在發行之初所確定的發行數量,一般也稱為計劃發行量。自2001年人民銀行開始以公告的形式公布金銀幣的發行量,後來也改稱為現在我們最常見的一個詞語----最大發行量。而在公告中這個計劃發行量(最大發行量),在實際鑄造中,一般只能低於公告的最大量。當然,在這以前實際鑄造量是會超過計劃發行量的。

實鑄量則是指發行完畢之後,最終實際的鑄造數量。計劃發行量只是一個批准發行量的概念,具體在實際中鑄造多少的數量,就是實鑄量。一般來說,我們收藏金銀幣中,基本上都是以實鑄量做為主要的參考依據。現階段,我國發行的所有金銀幣已經十分規範,一般來說,實鑄量都小於或者等於最大發行量。對於2000年以前的,我國發行的金銀紀念幣,並無規範化,發行相當隨意,實際發行大於(或者小於)計劃發行量也是常有的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就算到如今,也沒有人可以準確統計出準確的實鑄量。(這個問題小天以後再談,這裡不再討論)

存世量則是指某個品種實際存在的數量,當然也是無法準確統計,因為在實際生活中也會有部分金幣也會回爐熔毀,或者是損壞、丟失等等。這個數據相對很難掌控。在以前,或許有些品種因銷售不理想造成嚴重積壓,為避免資金過度積累,也會有回爐重煉的情況。這個數據一般只作為理論上的猜想。

決定一枚金銀幣的價值不僅僅只是看發行量和實鑄量,還要看它的社會沉澱情況、市場需求程度和後期是否有熔毀。如在2002年人民銀行下發文件(銀貨金[2002]20號)「關於對部分庫存金銀幣返熔的批複」。這種結果肯定導致某一品種的紀念幣,價格迅速上漲。

最後,因為我們的貴金屬紀念幣發行時間較短,且在初期,很多鑄造並沒有完全的一個標準形式。有的規格大,面額卻比規格小的金銀幣來的大,這些等等問題,還有待於我們的研究、探討!收藏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在研究中尋求快樂!

謝謝大家!

個人原創文章,希望能給泉友一些幫助、啟發!

文章內容,僅代表個人看法,如有不同見解,歡迎一同交流、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金幣 的精彩文章:

TAG:天涯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