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竹刻藝術世家朱鶴家族之朱鶴篇

竹刻藝術世家朱鶴家族之朱鶴篇

關注嘉博,獲得更多活動資訊

【 世代有賢者,一藝足千秋】

竹刻藝術世家朱鶴家族

嘉定 |朱氏

凡喜愛中國竹刻藝術者,無不對嘉定派竹刻推崇備至。嘉定派竹刻,是中國竹刻藝術中歷史最悠久、作品最豐富、技藝最高超的流派。而談及嘉定竹刻藝術史,以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三人為代表的朱氏家族,是永遠無法繞開的。他們工詩文,精篆刻,善書畫,文化藝術造詣醇厚而全面,創為竹刻作品,不但技藝精妙,而且氣韻生動、風雅絕俗,從而成為嘉定派竹刻的開創者和早期傳播者。明末清初,朱氏家傳竹刻技藝為秦一爵、沈大生、沈漢川等人所繼承,朱氏子孫中的朱稚美、朱貞一、朱子素、朱昴等開始注重舉業和著述,成為名聞遐邇的文人學者,不少文學作品和史學著作至今仍流傳不絕。

01

嘉定望族:朱鶴家族— 朱鶴篇

朱鶴,字子鳴,號松鄰,是公認的嘉定派竹刻藝術鼻祖。

嘉定竹刻博物館內「三朱研刻」場景 後方老者為朱鶴

祖上本是新安(今安徽黃山市)人氏,宋建炎年間遷居華亭(今上海松江區),至朱鶴時又徙居嘉定清浦鎮(今上海浦東新區高橋鎮),後因倭寇侵擾,舉家避居於嘉定城中東清鏡塘畔,遂世代定居於此。

朱鶴少從著名學者松江曹時中研習文字學,對篆書浸淫甚深,尤其是對用於鐫刻圖章的「繆篆」有獨到的見解,並精於治印。

明末書畫巨匠李流芳,同樣是印壇名家,但在看到朱鶴的印譜後,也不得不驚異嘆服。他認為朱鶴的印章「自大小篆至於飛白、魚蟲之跡,無所不備。其配字之精、用刀之巧,窮工造微,本秦漢之法度而奄有宋元之變通,近世工者皆不及也」(李流芳《松鄰印譜跋》,載佚名《江東志》卷七)。朱鶴在篆刻方面的造詣,由此可見一斑。書法、篆刻之外,朱鶴的繪畫也卓爾不凡。

朱鶴竹雕松鶴筆筒 南京博物院藏

文人多愛竹,朱鶴亦概莫能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沒有把自己的才情用於詠竹、畫竹上,而是全部傾瀉在刻竹上。史稱他的竹刻作品形制朴雅,層次拗深,氣韻清遠,是文人雅士競相追逐的藝術珍品。明崇禎間進士,入清後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的嘉定人何平,卸任後歸居田園,百般搜求,終於得到一件朱鶴刻制的竹罌,喜出望外,奉為至寶,遂將居所命名為「竹罌草堂」,並自號為「竹罌老人」。

何平的摯友、著名詩人宋琬,對此竹罌一見傾心,讚賞不已,專門寫了七言古風《竹罌草堂歌》來記述這段收藏奇緣,描述它的美不勝收。詩稱:「君不見練川朱生稱絕能,昆刀善割琅玕青。仙翁對弈辨毫髮,美人徙倚何娉婷!石壁巉岩入煙霧,澗水松風似可聽。」(宋琬《安雅堂集》卷三)

乾隆詠朱鶴《西園雅集筆筒》 部分

他的筆筒流入清宮後,乾隆帝不但由衷喜愛,而且賦詩稱讚道:「正嘉二百餘年閱,鄰鶴遺雕堅緻真。高技必應托高士,傳形莫若善傳神。雖無紕裂丁甲護,雅稱摩挲筆硯親。凹凸其間疑可步,珍圖欲奪李公麟。」(《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卷七十三《題西園雅集圖筆筒》)。

民國大藏家秦彥沖,一生最得意的竹刻藏品僅有兩件,分別是濮仲謙的酒尊、朱鶴的佛像,因而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濮尊朱佛齋」(鄭逸梅《藝林散葉》第三八三條)。

可惜上述作品今日已難覓蹤影,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為出自朱鶴之手的是藏於南京博物院的《深浮雕松鶴筆筒》,堪稱海內孤品。該筆筒取竹之天然老竿,雕出一截老松巨干,密布鱗皺癭節,斑駁古拙。筆筒一側雕一虯枝,屈曲盤折,枝葉紛披。一鶴立於枝頭,另一鶴則半隱松枝間,引頸相望,情意相對。另一側雕竹枝與梅花,並特辟松皮脫落露木一處,專為題款而設,上陰刻楷書五行:「余至武陵,客於丁氏三清軒,識竹溪兄,篤於氣誼之君子也。歲之十月,為尊甫熙伯先生八秩壽,作此奉祝。辛未七月朔日,松鄰朱鶴。」書法勁逸,頗具晉唐遺風。

竹雕松鶴筆筒 反面題跋

朱鶴交遊甚廣,松江陸深、長洲鄭若庸、嘉定沈齡都與之交誼匪淺。

陸深為弘治間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詩文高逸,書法遒勁而不失法度,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對朱鶴青眼相加,每逢宴會,只要看到朱鶴不在座,便悶然不樂。

鄭若庸是著名的文學家,尤其擅長詞曲,他非常欽佩朱鶴清介絕俗的品格,曾專門為之撰寫了《松鄰子歌》(金元鈺《竹人錄》卷上「朱鶴」條)。

沈齡精於音律,又是頗具盛名的戲曲家,其《四喜傳奇》為明武宗所激賞。他特意創作了《朱松鄰記》(佚名《江東志》卷八《藝文》),闡述朱鶴品行高潔,擇友甚嚴,所交皆為君子,就像仙鶴與松樹一樣,是一對無法分離的友鄰。

選自《詩禮傳家 — 嘉定望族》,2014年;作者:寄廬;配圖:徐征偉、寄廬;編輯:王曉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定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源遠流長的龔弘家族之龔明之篇

TAG:嘉定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