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黃疸不退,這種情況下需就醫!

寶寶黃疸不退,這種情況下需就醫!

醫學上,把未滿月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多發於出生後的一周內。

黃疸是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

黃疸數值怎麼看?

寶寶的黃疸的數值,其實就是監測膽紅素的水平。

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

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

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

黃疸分類

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的黃疸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但生理性的黃疸只需要護理得當,會自行康復

1)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大部分新生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會在1~2周內消退,也有很多寶寶會持續1個半月,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甚至可能持續幾個月。但如果膽紅素急劇上升,進入腦細胞,造成「核黃疸」,就會對寶寶造成嚴重的傷害。

黃疸增加,寶寶是從臉→軀幹→四肢、眼睛變黃。

黃疸減退,是從四肢、眼睛→軀幹→臉退黃。

如果你很難判斷寶寶的黃疸退沒退,可以2~5天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平。 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奶好,就說明黃疸不嚴重,大概三、四周黃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過,早產寶寶相對要慢一些。

但是,還有那麼一小部分的寶寶,屬於「病理性黃疸」,要警惕了。

2)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癥狀比較重,可能還有吐奶、發燒、抽搐、嗜睡、大便發白等表現,而且進展快、持續時間長。

膽紅素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傷神經系統,造成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導致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果。

黃疸護理訣竅

前面已經講了,生理性的黃疸只需要護理得當,會自行康復。

正常的生理性黃疸,我們不必火急火燎給寶寶喂葯,降黃疸,偏方、藥物都不靠譜,最好的辦法還是早開奶!多餵奶!

1

早開奶讓寶寶胎便儘早的排出

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的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乾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多。怎樣看胎便是否排乾淨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乾淨了。

2

多餵奶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除了多餵奶,還有一個不花錢降黃疸的小竅門,那就是曬太陽。

雖說不能完全依靠陽光退黃,但寶寶照自然光是有益的,也有助於寶寶吸收維生素D。(注意不能隔著玻璃曬)不過,寶寶需要溫和的太陽光,不然會傷害新生兒嬌嫩的皮膚,曬太陽的時候,可以給寶寶遮蓋住眼睛,避免刺激眼睛。

黃疸延長,不要驚慌

有媽媽反映,寶寶滿月時檢查黃疸仍然沒有完全消退,還延誤了接種疫苗,因此十分擔心。黃疸消退是從軀幹開始消退,最後才到面部消退,很多爸媽只注意到孩子露出的面部,黃疸不消退,心裡就很緊張。其實只要孩子身上基本退了,問題不大。

什麼情況下需要送醫?

大部分新生寶寶都屬於輕微的黃疸,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得過快,或者當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病理性黃疸)。

下面這幾種情況可能與其他一些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果斷諮詢醫生

早產寶寶黃疸較高。

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膽紅素水平偏高。

寶寶在短期內(如一兩天之內)膽紅素含量上升很快,寶寶很快從面部黃色變成全身黃色。

出生後的24小時內,黃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後又再出現、或者黃疸加重。

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總結

因為聽說黃疸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所以很多家長會特別著急,總想著通過藥物快點讓寶寶退黃。其實,堅持母乳餵養或是光療都比用藥更有效!即便是因為母乳而引起黃疸的話,也不必中斷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數高到需要換血的地步,可暫時停止哺喂母乳兩天,等黃疸消退後再重新喂母乳。

再次提醒,寶寶出生後愈早愈多的母乳哺喂,有助於加速膽紅素排出,預防早發性黃疸,因此,即使是母乳餵養引起的晚發性黃疸,綜合母乳給寶寶帶來的好處,也沒有必要停喂母乳

生理性黃疸無害

但須正確護理

警惕病理性黃疸

及時就醫治療

歡迎下方留言,你還可以下載「媽媽愛我」APP,把你的經驗跟姐妹們一起分享,每日簽到,發帖就有積分送,積分可以兌換禮品哦!媽媽產後用的必需品,新生兒的物什就不用再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這種隔夜的東西要少吃了,3歲寶寶因此患上腸胃炎,家長要重視了
張傑公開了寶寶的名字,網友:聽這名字,就知道孩子的性別!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