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析「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淺析「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風の詩

 Dramatic

押尾コータロー 

00:00/04:01

(點擊按鈕,只想給你好聽的)

很多人不理解宣揚「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者的邏輯,似乎戲子在他們眼中便是極端低賤,軍事科研就是極端高貴一般。

誠然,如果宣揚此類言論者不是為了標榜自己是多麼崇高而正義,多麼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話,從出發點來說,這種話並沒有哪裡不對。

然而,一個無需過多解釋的事實是:一種站在極端立場上的觀點和非黑即白的邏輯,大多是不正確的。

14世紀中葉到16世紀,歐洲發生了被稱為「文藝復興」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時,新興資產階級只能通過文學、繪畫、戲劇等藝術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人文主義的訴求,以示對教會控制精神世界的強烈不滿。

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薄伽丘、但丁、彼得拉克等人是那個時代的「戲子」,但他們留下的巨大精神遺產,時至今日還在影響世界。

反觀我們的鄰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不時便能聽到朝中社激烈的措辭和激昂的炫耀,全國的文化浸淫在政治軍事和科研中,對「將軍」的崇拜是如此深入人心——怎麼沒見他們成為世界強國?

其實,上述兩個例子皆為極端,它們的預設立場是強烈地歌頌那些處於時代制高點的偉大「戲子」,以及他們帶來的不可複製的貢獻,或是抨擊「將軍」崇拜意識——它們幾乎佔據了思潮的全部,卻並未帶來什麼好處。

我們首先應該明白,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著反作用。某種程度上,因為所謂「戲子」的存在(這裡指歌手、演員以及與娛樂有著很大相關的職業),文化得以傳播(當然並不一定都是優質文化),審美逐漸改變(當然不一定都是提高審美能力),思維得以進化。

遠古時期,人類如果僅僅以尚武為終極意識形態,讓暴力充盈自己的思維,那文明永遠不會產生。真正文明的發源是一個吃飽了的祖先在某個器皿上刻下的第一個原始文字。

土耳其有一部講述反恐戰爭的優秀電影《山》,裡面反恐小組的指揮官給女記者留下的遺言中寫到:

「我想讓我的女兒像你一樣,堅定知性、蔑視一切,我想她會批判國家和軍隊,揭露我們的缺點,但這些都無所謂,只要她擁有愛。」

「戲子」們創造和傳播美、愛和情感,啟迪智慧,使人類的思維愈發飽滿,科學因此得到深層次地發展,文明因此開啟新階段。

達爾文的進化論、馬克思的資本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來不是憑空產生的。他們一定擁有一種「人」擁有的濃厚的抽象素質。

然而,當屠呦呦獲得諾獎的消息不敵某明星結婚時,南仁東逝世卻無人問津時,薛之謙的破事佔據版面時,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關注點出問題了。

當然,之前提到的對「戲子」傳播美、愛和情感的肯定,並不代表我們視那些與我們毫不相干的瑣事甚至負能量的行徑為美。

這二者決不可混為一談。

我們需要的美好事物,不是披著浮華外衣的糟粕,而是真正能使我們的價值觀和審美能力進步的藝術作品,是可以推動時代發展的精華。

這些美好的價值比今日很多佔據版面的戲子家事高出了不止一個檔次。

話說回來,「戲子」需要靠曝光度來生活,而「將軍」需要靠科研成果、領軍成就來評判,二者領域不同。但是,作為鎂光燈下的公眾人物,都有傳播正能量、推動社會進步的義務。

起碼在道德立場上,對於他們行為的審視,可以用同樣的標準來判斷。國士無雙,為國貢獻一生星辰隕落,吾輩定當繼承其遺志前行;「戲子」才情,啟迪民智,當然值得吾輩讚揚歌頌。但「出軌」、「離婚」這些一看便可以定性的,是有悖於我們正常的價值觀邏輯的。

對那些對我們審美價值毫無積極影響、甚至蒙蔽了我們看世界的雙眼的頭版頭條進行批評,何嘗有錯?

極端的言論和思想往往會把我們引向錯誤的結果,當不具備足夠知識水平對一件事情定性時,緘默是一種美德。

即使能成功定性,也希望我們可以永遠理性客觀,永遠保持一顆對美、愛和情感渴慕的心,一顆能被正能量感動並發出敬佩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乎娛樂 的精彩文章:

今天,你僥倖了嗎?
不主動怎麼知道會不會有故事呢?

TAG:閑乎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