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劉邦漢武帝為何都信奉陰陽五行學說?沿襲千年後卻被推翻

秦始皇劉邦漢武帝為何都信奉陰陽五行學說?沿襲千年後卻被推翻

原標題:秦始皇劉邦漢武帝為何都信奉陰陽五行學說?沿襲千年後卻被推翻


諸子百家之中,有一家相當有地位,卻被當今的學者們所忽視。其實這種忽視,應該是刻意而為之。因為這種學說似乎與現在的唯物主義思想格格不入,甚至與封建迷信相掛鉤,不符合現在文化的主旋律。


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創始人是齊國人鄒衍,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道家思想的一個分支,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陰陽家把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


陰陽家的學說,在後世被廣泛應用于軍事、政治、數學、醫學、卜巫、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成為一套公式,天地萬物變化規律無出其左右。現在,在民間似乎只有中醫和算命的才會學習陰陽五行理論。


陰陽五行學說,在當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能夠推算社會發展變化規律,達到未卜先知的目的。鄒衍以此作為歷史變遷、王朝更替的根據。


《呂氏春秋·應同》講得比較詳細具體:「凡帝王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火德之後應該是水德,秦始皇嬴政就自稱秦朝為水德,利用陰陽家的五德循環理論來證明自己執政的合理性,結果秦朝並沒有大治,撐了十五年就滅亡了。後人利用短命的秦朝來詬病五行學說,其實有失公允。秦朝建立一個完整統一的中國,不能說其無德。秦水德是秦王室以黃帝為自己祖先所推導得到的德行。其推導過程是這樣的:黃帝土德→少昊木德→顓頊金德→帝嚳火德→帝堯水德→帝舜土德→夏禹木德→商湯金德→周文王火德→秦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朝的禮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的。



後來劉邦暴力革命推反了秦朝,按照秦王室這個公式,漢朝應該是土德才對,但是劉邦卻自稱黑帝,乃水德,所以制度服色依然沿襲前朝。因此漢初可以說是水德的延續。到了漢武帝時,一些磚家叫獸吃飽撐的沒事幹,提出漢朝應該是土德,原因就是劉邦推反秦朝,是為土克水,大漢就應該是土德。漢武帝被他們吵吵的頭疼,好吧,土德就土德吧!影帝王莽欺世盜名,最終竊取大漢的江山,於是便忙著給自己的王朝「立德」,王莽覺得自己「厚德載物」,應該符合土德,加之自己不是「篡位」,而是受漢室的「禪位」,所以是受生,而不是相剋,那麼自己的土德,必定要受生於火德才對,於是乎編撰出「明漢劉火德盡,而傳於新室也。」漢朝又被無緣無故栽出來一個火德,一個朝代有水土火三德,也是無可奈何。


秦始皇利用五行學說所做的公式化推演,其實未必符合陰陽家五行學說的哲學理論,五行相生相剋,五德的更替,有其一定的規律性,但卻不會是那麼機械化的公式。秦漢直至宋遼金時代,五德終始說一直是歷代王朝闡釋其政權合法性的基本理論框架。「故自秦推五勝,以水德自名,由漢以來,有國者未始不由於此說」。但宋金以後,沿襲千餘年的五運說最終被逐出儒家政治文化的主流而趨於消亡。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罵孔融、楊修,噴曹操、劉表,惡口終招殺身之禍
這個漢奸曲線救國,爭取了漢人和漢文化利益最大化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