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網台趨同加劇,正劇導演齊拍網劇,或許並沒那麼糟

網台趨同加劇,正劇導演齊拍網劇,或許並沒那麼糟

「鬼吹燈」系列的新作《怒晴湘西》被爆將於近日開拍,導演一職依舊由《黃皮子墳》的導演管虎掌舵。這一部主要講述上了一代盜墓人鷓鴣哨吳尊、陳瞎子潘粵明與紅姑娘辛芷蕾之間的故事。告別了之前革命題材電視劇《沂蒙》、電影《老炮兒》帶來的輝煌,管虎已經在網劇的探索道路上越走越遠。

管虎並不是唯一幾個從傳統正劇轉戰網路平台的導演,如果說從前,只是偶有幾個吃螃蟹的人的話,那麼,如今這種跨界創作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常見。

哪些導演做了跨界嘗試?

導演張黎擅長宏大敘事,兩部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獨佔豆瓣國產劇評分前二的位置,分別斬獲9.6、8.9的高分。而最近,張黎接拍了根據網路小說《武動乾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

電視劇《紅色》被譽為國產燒腦神劇,其導演楊磊,轉身就拍了玄幻偶像劇《九州天空城》和青春偶像網劇《逆襲之星途璀璨》。

一直以來善於拍攝年代戲的孔笙導演,拍出了《闖關東》、《父母愛情》等多部優秀的年代電視劇作品。近年,也轉型拍攝了網劇,《琅玡榜2》、《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使其受到了多方關注。

此外,《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的導演胡玫,《炊事班的故事》的導演尚敬,《射鵰英雄傳》導演鞠覺亮等,也都紛紛拋棄了擅長的正劇,轉而投入了網劇、網文劇的懷抱,執導拍攝了《帝王業》、《史上第一混亂》、《幻城》等電視劇。

隨著大批正劇導演的紛紛「下海」,可見,這種情況,並不是某個導演的放飛自我,而是演化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效果如何?成果檢驗有好有壞

按道理來講,正劇導演轉頭拍攝網劇,對於藝術的要求應該是一以貫之的。但事實卻是質量與口碑的參差不齊。

楊磊執導的戰爭題材電視劇《紅色》,豆瓣評分高達9.2分。可到了轉戰網劇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九州天空城》豆瓣評分僅為5.0分,大美瞳,深V裝的非主流審美,遭到了一眾網友的吐槽,《逆襲之星途閃耀》豆瓣評分4.1分,更是被網友冠上了套路、尷尬的頭銜。

難續口碑的當然不止這一位,香港導演鞠覺亮執導了83版《神鵰俠侶》、03版《天龍八部》、03版《射鵰英雄傳》等多部高口碑金庸武俠劇,可最近他拍攝的網劇卻遭遇了口碑的「滑鐵盧」,《幻城》豆瓣評分僅有3.0分。

但有的導演卻能延續之前的好口碑,例如曾經執導過《闖關東》、《戰長沙》的孔笙導演,又接連執導了《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琅琊榜2》兩部現象級高口碑網劇,在豆瓣分別斬獲了8.1和8.5的高分。

為何起點基本相同,最後成果的檢驗卻有好有壞呢?

縱觀那些成功的網劇,我們不難發現,它們都有著正劇的高質量,用做嚴肅劇的態度,創作網路劇,同時,依循網路的創作規律。

比如,《軍師聯盟》在「大事不虛」的框架之下,加入輕鬆的敘事手法和一些現代的、快節奏的細節。在劇中,司馬懿和兒子互相吐槽,相愛相殺。為社交媒體貢獻了不少話題發酵點。又將歷史正劇「二次元化」,從而與網劇彈幕形成良性互動。

另一部成功的網劇當數《河神》,其保留網路小說中情節的跌宕起伏,為了阻止魔古道的復辟,捲入了一樁樁驚悚離奇的案件之中。險象環生,相較於正劇四平八穩的敘事方式,更能使觀眾產生代入感,同時《河神》又兼具正劇的製作精良,兩種類型優點的結合,使《河神》脫穎而出。《法醫秦明1》的導演徐昂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網劇也可以帶著嚴肅的標準去創作,兩者有交集,並不衝突。」

而再反觀那些口碑撲街的網劇,多少都有一些「態度不端正」,例如《幻城》,拋開「cosplay」不說,劇情拖沓、特效廉價、後期剪輯混亂,槽點多到數不過來,虛有網劇的表,卻沒有演技、緊湊的劇情做支撐,對於導演鞠覺亮,多少有點「晚節不保」的既視感。

正劇導演紛紛「下海」,原因為哪般?

雖然質量有高有低,口碑有好有壞,但這樣的扎堆現象讓我們不禁疑問,為何這麼多正劇導演放棄了老本行,轉身拍起了網路劇呢?

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因為物質原因,畢竟導演也要養家糊口,但金錢並非全部原因,與其說導演們「叛變」了,不如用「妥協」來形容這種現象。正劇導演們是可以繼續堅持拍正劇,但這樣的題材能否拉到投資?是否有人氣演員參加?是否有上星平台願意播出?這些問題統統擺在導演的面前,近年來,《白鹿原》等「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已經明確回答了這些問題。

畢竟在流量和話題的時代,被罵不可怕,可怕的是無人問津。拿《極光之戀》來說,劇情尷尬套路,演技浮誇又搞笑,這樣一部電視劇竟然被生生的罵出了一條血路,穩居同時段收視率冠軍,不少網友表示,我就是想去看看,他們到底還能有多尬。果然在流量當道的時代,被罵也是一種成功。

與之相反的,當然就是那些逐漸被遺忘的作品和導演。拿拍了《士兵突擊》、《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導演康洪雷來說,雖然沒有像上面那些導演一樣轉拍古裝偶像劇、網路ip劇,但同時,康洪雷的作品也隨之變得邊緣化。他的上一部作品《吉鴻昌》(後來改名叫《鐵血悍將》)是在張家口電視台播的,甚至都沒有上星播出,多少讓人有些心疼。

除了被動跟風、不得不做的,也有些導演是為了求新求變。張黎說,「想做一個此類劇的標杆,看能不能走得通。」所以才有了《武動乾坤》,導演楊磊也說,「自己想學習新東西,他不希望自己只能做《紅色》這樣的戲」。

轉型必然不是一帆風順。例如《海上牧雲記》的導演曹盾,在面對劇情節奏緩慢的質疑時,就向記者表示,原本40集的劇,在投資方的要求下,「不得不往裡頭玩命的灌水」,撐到80集,一邊是挑剔的觀眾,一邊是投資的金主,面對的又是自己從未嘗試過的領域,轉型的陣痛和風險可想而知。

此外,在網劇這一領域,正劇導演還面臨著一些成熟網路導演的競爭,例如《白夜追兇》的導演王偉、《河神》的導演田裡、《花間提壺方大廚》導演李小江等,對於網劇規律和觀眾需求趨於成熟,正劇導演與之相比,處於天然的劣勢。

不做到與時俱進,就只能被時代所淘汰,歷史正劇,抗日神劇,家庭倫理劇,哪一個類型都曾經風靡一時,而導演順勢而為,其實也不失為一種進步,正如管虎說,「」每一次改變總是會被人瞧不起,但如果你不去擁抱它、了解它、深入它,你可能就站不到時代前沿了」。

在知名電視人凌平看來正劇導演們的轉型非常的合理情理,「無論是商業片導演還是藝術片導演,說到底每個人都想拍一些市場前景好的戲,搜狐、樂視、愛奇藝這些大公司資金充足,導演們在拿過獎獲得藝術價值承認後轉行做網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條件都對正劇導演不利。如今,網劇和台劇的邊界正在進一步被抹平,台網聯動、先台後網、先網後台等現象不斷出現,可以看到的是,網劇和台劇審核標準的進一步趨同。對於正劇導演來說,這種邊界的模糊能夠更好的消除觀眾的「排異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之前正劇作品帶來的光環,將目光聚焦到作品本身,從而形成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此外,目前網劇的受眾已經不再局限於年輕人,中段年齡層、成熟觀眾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這部分的市場缺口或將轉換成這類正劇出身導演的優勢。

求新求變固然無可厚非,但同質化卻多少讓這種創新有點變味,《九州天空城》、《幻城》等電視劇,都在玄幻題材大行其道的當下集體湧現,希望導演們下一次「轉換戰場」,不僅能做到跟隨潮流,更能做到引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這部劇女性必看!婚後幸不幸福全靠它了
張曼玉唱歌難聽不回應,王菲採訪說關你什麼事,巨星都是這樣的嗎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