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封奏摺,讓大清苟延殘喘了50年,結果,引進了一批外國「土匪」

一封奏摺,讓大清苟延殘喘了50年,結果,引進了一批外國「土匪」

從英國用毒品敲開大清朝的國門後,兩度戰爭打得閉鎖的大清國滿目瘡痍。一眾妄想從中華大地分一杯羹的侵略者們甚至將鐵蹄邁進了北京城,奪走了無數中華瑰寶,還將建築奇蹟圓明園一把火燒了個精光。無奈之下,大清只能跟外國侵略者簽下一份又一份屈辱條約。

按說,大清最大的仇敵就是這群來自海外的侵略者,可這群侵略者剛剛離開不久,火藥味還沒消散,清政府便卑躬屈膝的向這些外國人求和借兵,要鎮壓在國內作亂的太平軍。之後,這些外國人提供了大量的先進武器支持,成了清朝剿滅叛亂的最大助力。

談到這裡,清政府是如何權衡「內憂」和「外虜」間的利弊呢?為什麼要跟這群外來侵略的仇敵合作呢?

最開始的時候,滿清朝廷的確把這群外國人看成是生死之敵,覺得他們才是威脅政權的最大兇手。但是,當時的朝廷里有些人對外國文化有所了解,他們覺得仇視外國人的做法是錯誤的,這群人也就逐漸成了「主和派」。主和派認為:外國人對中國的土地和百姓沒興趣,更有些主和大臣覺得,這些外國人恰恰可以用來幫助剿殺太平天國勢力,平定大清東南禍亂。

最開始,這種請「外患」來整治「內憂」的聲音並不多,只存在於主和派大臣和少量據守東南的大臣中,所以,咸豐並不認同他們的想法。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敗局中,咸豐皇帝終於意識到了大清已經瀕臨滅亡的邊緣,南方的太平天國勢力聲勢浩大,根本無法拔除,在內外的雙重壓力中大清的覆滅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

在這危急關頭,恭親王遞上一本奏摺,直接將清朝的壽命延續了幾十年。

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咸豐逃亡之際,恭親王負責跟英法聯軍交涉,事實上,恭親王和英法的交涉是清朝官方有史以來第一次跟外國侵略者打交道,這也使得清朝政府對外國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長久的交涉後,清朝以簽署《北京條約》為代價,正式與英法兩國講和。

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

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

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

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

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

... ...

在這場外交活動中,恭親王對外國人有了更深的認識,最開始,他覺得外國侵略者像當時清軍入關時的想法一樣,要佔據中原大地,這種做法自然不會被清朝政府接受。

然而,隨著跟外國人的交流溝通,恭親王了解到外國人僅僅是想要租界、開放通商口岸,藉此從中漁利,並非是想蠶食大清國土。想到此處,恭親王大感寬慰,於是,將這些想法通通寫到奏摺中。

除了恭親王之外,還有不少朝中大臣也看到了這一點。因為,當初外國侵略者已經控制了包括京城在內的大部分中原重地,倘若他們意在國土,必定不會往返其中任由大清前來議和。

之後,有了這批以恭親王為首大臣的「先進思想」帶動,清朝對待外國侵略者的政策直接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隨著恭親王帶領眾多主和大臣聯合遞交奏摺後,咸豐被這群主和派說服了,立即下旨:按照主和派的意思採取了嶄新的對外政策。

這也算是大清政府頭一次認清自己的處境,沒有感情用事。

恭親王遞交的奏摺書寫結構很是考究,先是較為系統的表述了主和派對外國人的嶄新認知,將外國侵略者無意大清國土這點講了個明明白白。隨後,又擺出「內憂」太平天國和「外患」外國侵略者之間的危害對比,最終,得出太平軍才是威脅大清心臟的尖刀,而外國侵略者的危害更小的結論。

借著這一結論,恭親王重新制定了清朝政府的外交方針,因為中國曆的史名著《三國》在清朝廣為流傳,朝廷官員們也將當前形勢按照「三國」的局勢來了個透徹分析。他們將外國侵略者比作東吳,覺得可以跟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進一步聯合外國人剿滅本國大患太平軍。

所以,對於外國侵略者提出的諸多無理要求,他們也都同意了,意在維持雙方關係,畢竟,這群外國侵略者只能算是「小害」。

其實,當外族力量極其強大且恰逢中國內戰的時候,賣國就像做生意,誰賣得好,誰賣得多,誰賣得巧,誰就相對更有機會奪天下,反正亂世之中,天下又不是自己的——金窩銀窩,又不是自己的窩。

如今,我們站在滿清的角度來看待此事,恭親王帶議和派上奏這這篇奏摺還是比較客觀有效的。在皇帝採納了奏摺中的做法後,外國侵略者也間接幫助清軍消滅了心頭大患。

可以說,大清能夠在後來還能夠殘喘五十年,完全得益於這篇奏摺,倘若清政府繼續固守自封,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恐怕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又是另一個樣子了。

參考資料:

『《北京條約》的簽訂、《太平天國的覆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為了給中國省下一點經費,他突然消失無蹤,至今下落成謎
慈禧逃跑後,一直有一個西北男子沿途陪伴,之後此人更是名揚天下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