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女神伯恩哈特和肖像藝術的新時代

一代女神伯恩哈特和肖像藝術的新時代

莎拉·伯恩哈特 (Sarah Bernhardt),一代名伶。19世紀後三十年、20世紀初歐洲「美好年代」 最享有盛名的舞台劇演員。她被譽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她給予了無數藝術家以創作靈感,同時期的畫家、雕塑家爭搶著為她畫像、塑像。她推動了新藝術風格 (Art Nouveau) 的發展,無數裝飾藝術品、廣告畫都以她為原型創作。

感謝本文作者 翁昕。

對於籠統的肖像這件事,前面已經寫了不少了。從古羅馬的雕塑,到今天我們用手機實現的自拍,都是肖像。在這些作品中,也展現出不少肖像本身的功能和特色,無論是人物的表情、衣著,手邊的道具還是所處的環境,都可以幫助呈現被描繪者的形象。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們,總結出了各種經驗。但除去這些比較實際的技巧,對於藝術家,以及面對肖像畫的欣賞者來說,一個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肖像已經被那麼多人畫過了,我還能畫出什麼花樣來?

在傳統肖像繪畫的黃金時代,也就是中世紀晚期到十八世紀,肖像畫已經從宗教繪畫中逐步脫離出來,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人們還沒有見過「照相機」這樣的東西,對於肖像繪畫的需求,遠較今天為多。因此,當委託人有非常明確的「形似」的要求之下,對於藝術家來說,可供發揮的幅度,反而不如今天為多。

到了19世紀,儘管「至少要畫得像」這個要求仍然存在,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這個任務交給照相機。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便提到過,有史以來的第一張照片就是一張「自拍」,事實上,當照相術發明之後,攝影師立刻意識到,這是用來完成肖像的絕佳媒介。和繪製肖像相比,照片既能保證人物的逼真,同時又無需肖像的委託人反覆為畫家擔任模特。雖然那個時候的照片還不能做到「立等可取」,但和油畫相比,等待的時間仍舊是要短多了。很快地,拍肖像照便成了那個時候的流行,很多原本沒有考慮為自己定製肖像畫的人,都開始拍肖像照片了。

當然,人們對待肖像照的態度,和對待肖像畫還是有所區別的。由於其廉價和可複製性,人們更多地把攝影當成一種「版畫」,而非嚴肅的藝術創作。另一方面,應用攝影最廣泛的便是當時的各大劇院,從廣受歡迎的劇目中衍生出的劇照和明星的定妝照成了大受歡迎的「周邊商品」。

人們本來以為畫家會在照相機面前失去存在的價值,但結果是,在藝術逐步過渡到現代主義時期的時候,藝術,尤其是看似具有極強實際功能的肖像藝術不但沒有消亡,反而煥發出了活力,藝術家們將自己的藝術主張,更自由地運用到了肖像創作中,令肖像畫的面貌比以往更為豐富多樣了。

要體現那個照相術初起,繪畫大幅變革的時代,去看看莎拉·伯恩哈特就再合適不過了。她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影星。她的容貌姣好,同時戲路很寬,不但悲劇和喜劇均能勝任,甚至就連反串扮演男性的「哈姆雷特」也大獲成功。除此之外,她還寫了若干部戲劇和小說。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現在可能很難想像哪個人會得到「全世界最著名的女演員」這樣的稱號。但在當時的歐洲,用「傾國傾城」來形容伯恩哈特,恐怕還會受到過於謙虛的質疑。這樣一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關於她的肖像作品。

佚名,伯恩哈特和母親像,1856

目前最早的一張記錄伯恩哈特容貌的圖像,是這件根據她12歲時和母親的合影所創作的版畫。拍攝照片的時候是1856年,照片的成像效果還不穩定,讓版畫家根據照片的形態進行「後期處理」,是通行的做法。除此之外,那時還非常流行在照片或者版畫的下面用花體字標註上人物的姓名、拍照的情境,再畫上框子。連照片帶標註等等加在一起,還有一個專有的名詞,叫做「carte-de-visite」,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拜訪卡」。

佚名,伯恩哈特出演莫里哀喜劇《女才子》劇照

這是伯恩哈特作為演員的首秀登場時拍攝的照片。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人物的姿勢和幾百年來的繪畫肖像作品中如出一轍。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候的照片快門並不是特別「快」,不像我們現在這樣甚至可以捕捉體育比賽中人物的高速運動。要拍攝清晰的照片,需要被拍攝者保持靜止的姿勢一段時間。受到這樣的限制,使得那個時代的照片很少見到非常高難度的動作。

納達爾,伯恩哈特像,1864

納達爾,伯恩哈特像,1865

在伯恩哈特20和21歲的時候,留下了這樣兩張照片。拍攝這兩張照片的人是納達爾,他對推動攝影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當年,攝影師被視為和火車司機一樣的「操作機械的工人」,並沒有被當做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家。他是第一個搭乘熱氣球進行攝影的人。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那個時代的城市鳥瞰照片,都出自於他之手。

杜米埃,納達爾令攝影成為藝術,1863

布魯克林博物館,紐約

納達爾將肖像攝影從一個「按快門的」的角色中解脫出來,讓人們知道,攝影本身,也是可以像一門藝術一樣表現深刻的情感以及藝術家本人的想法的。他的肖像攝影,善於捕捉角色的內心,很多我們現在熟悉的知名人士,比如作曲家德彪西、李斯特,文學家左拉、凡爾納等人的肖像,均是由他所作。從這些照片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是如何去和鏡頭裡的人物溝通,將他們的性格表現出來的。

喬治·克萊蘭,莎拉·伯恩哈特像,1876,小皇宮,巴黎

說回到伯恩哈特本人,在她大紅大紫之後,她並沒有讓自己的形象僅停留在照片上。畫家喬治·克萊蘭便是因他所創作的《莎拉·伯恩哈特像》而知名。有趣的是,這幅畫的創作年代為1876年,在其揭幕之時,便被稱讚為「沙龍風格的巔峰之作」,但就在兩年前,莫奈、雷諾阿等人的新風格卻完全無法獲得沙龍的認可,「印象派」的名聲也是那時得來。和莫奈模糊不清的《日出·印象》相比,克萊蘭的作品華麗而帥氣,從這個時候來看,真的很難想像,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藝術界將產生多麼巨大的變化。

巧的是,伯恩哈特本人,同時也是新藝術運動的領袖阿爾方斯·慕夏的伯樂。慕夏的作品兼具優雅、清秀和唯美的氣質,但在當時卻一直得不到賞識。伯恩哈特非常中意慕夏的作品,並委託他為自己主演的戲劇《吉斯夢妲》創作海報。這極大地吸引了藝術界對慕夏的關注,自那之後,慕夏持續為伯恩哈特創作海報、設計舞台以及服飾。慕夏的綜合藝術才能極大地發揮出來,而他為伯恩哈特創作的《茶花女》海報,更被視為新藝術運動的早期典型作品。

慕夏,《吉斯夢妲》海報,1894,私人收藏

對於這樣一位傳奇女子來說,時代對她是充滿了眷顧的。在她職業生涯的晚期,她甚至趕上了電影時代的到來。作為有史以來最早「觸電」的女明星,她在銀幕上留下了多部作品,這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也能間接地感受到她的神采。而她和同時代的藝術家們一起,開啟了一個肖像藝術的全新時代。

肖像畫會讓人的一瞬間影像有了生命、思想和靈魂,會在一瞬之間,凸顯你的性格、氣質和品味。現在我們可以為您提供獨一無二的肖像定製服務,在「藝術互動APP」搜索「肖像定製」,尋找你心儀的風格,用您的專屬肖像與世界溝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互動 的精彩文章:

國際藝術盛典,重磅來襲!精彩內容劇透,不要眨眼!

TAG:藝術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