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著名攝影家耿興余《攝影藝術生產》論新觀點

著名攝影家耿興余《攝影藝術生產》論新觀點

《攝影藝術生產》

文/耿興余

馬克思提出「藝術生產」的理論概念(《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導言》)。攝影經過170多年的發展,確立了藝術桂冠的地位。攝影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它的產品——攝影作品是「藝術生產」的形態。攝影審美主體(攝影家)的藝術創作活動,攝影藝術作品(第一審美客體)和攝影藝術審美鑒賞者(第二審美主體)三個部分(環節)構成了完整的藝術生產系統。通俗簡要地說,攝影藝術創作是「生產」;攝影藝術作品是「產品」;攝影藝術審美欣賞是「消費」。

攝影創作是審美活動,鑒賞也是一種審美活動,都是在反映「社會人」的生活,在創造審美價值。

「攝影」的概念是寬泛的,是攝影技術,攝影實踐及攝影創作的總稱,是拍攝技巧、暗室、數碼技術多體裁攝影的泛指。它是一種精確複製,逼真再現客觀對象的技術形式。攝影是傳遞知識和信息的手段,也是情感交流的媒介。它跨越世界不同民族語言障礙,是溝通人類信息情感的載體。從不同角度,劃分它的門類。按色彩分:黑白和彩色攝影;按照光分:可見光、全息、紅外線和X光攝影;按媒介分:圖片、電影、電視攝影;按工藝分:常規和特技攝影;按題材內容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攝影;按領域分:科技、商業、新聞、教學、軍事、文體生活攝影;按表現方法分:紀實和創意攝影;按社會功能分:實用攝影、社會紀實、新聞和藝術攝影等。

社會紀實攝影

社會紀實攝影是攝影體系中一個獨立的門類,以反映社會現實為內容的攝影門類。它是以紀實的手法,能動地反映人類生存狀況、社會生活和探索人文精神的一種攝影形式。它以現實生活為依託,折射、涵蓋道德觀念、情感世界、文化內涵。社會紀實攝影,是現場真實環境和真實時間的真人真事。它不允許虛構和擺布,它以不干涉被攝對象而抓拍的紀實瞬間。具有見證性和逼真的現場感受。

逼真、精確、現場感是紀實攝影的主要特徵。在以被攝對象的神態、表情、舉動、內涵表達為主要特徵的紀實攝影中,強調了攝影家的主觀能動,強調了發現與抓拍,強調了紀實與創造、再現與表現的相互統一。攝影審美主體(攝影家)的思想情感、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滲透到拍攝的作品中去。紀實是一種現實的真。攝影藝術的真,是含概社會生活本質的真,通過攝影者的觀察、選擇、提煉、去粗取精的概括,才能將紀實的真,升華為藝術的真。

所以,社會紀實攝影,不僅僅是單純的紀實、複製及膚淺描繪。而是涵蓋了作者複雜的發現、取捨、構思、抓拍,融入作者情感和理想的藝術創造過程。因而它屬攝影藝術形式,是審美主體(攝影家)的審美藝術創造。它的題材原自社會現實,原自人生百態。它抓取的是具有典型瞬間、典型社會意義的剎那。

通過對人類生活、生存狀態的瞬間定格,頌揚人類的崇高情感,揭示蘊藏的社會內涵,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寄託作者的情思。以自己拍攝的作品震撼觀眾心靈,與觀眾情感交流。

《艱難都在征途上》是我拍攝比較滿意的一幅作品。它雖然是雪域高原牧民生活場景的寫實定格,但它在我拍攝之前已經醞釀很久:一個人的成長充滿了艱難險阻;一個社會的發展充滿著艱難歷程;藝術創作之路充滿著艱難。當社會紀實場景呈現在你面前時,攝影者會將自己蘊藏已久的情感與現實場景相撞擊,迸發出巨大的創作慾望,剎那間構思構圖,當快門按下時,一幅醞釀已久的作品嘎然而生。這就是社會紀實攝影創作的全過程。它是依一個發現的現場景為依託,融入自己的思想、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抒發了作者內心蘊涵的情感,因而它是攝影藝術創作,而不是生活複製。是社會紀實攝影藝術,而不僅僅是「紀實攝影」。

攝影審美主體在攝影

藝術生產中的主導作用

如同其他一切生產產品者一樣,攝影家的攝影創作也是一種生產,不過它生產的是一種藝術產品,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精神產品。攝影家是攝影藝術生產的主體,是攝影作品的生產者。攝影家手握照相機,要懂相機性能使用技巧,要懂感光材料、數碼成相原理,要懂攝影的分類,攝影藝術在藝術中的屬性,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等等。

深入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攝影藝術生產,其產品資源來自社會。攝影審美主體(攝影家)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深入到社會人的最底層。只有善於觀察社會中人的生存狀況、精神面貌、神采舉止,才能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創作題材。

既然是用於感染人、教育人的認識價值的攝影產品,攝影家必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即唯物主義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善於區分丑與美、善與惡,真與假,頌揚真善美,棄其假惡丑。攝影也暴露醜惡,但是為了向美的轉化。

學習攝影,除了學習掌握攝影技術技巧外,還要學習哲學、藝術學、文藝美學,美學基本原理。用理論武裝起來的攝影家,才是真正的攝影藝術家。

攝影藝術家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深厚的生活閱歷,健全的心理素質,精湛審美能力。社會知識豐厚,決定攝影人對社會心理人的內在精神感知和洞察能力,決定著其創作作品的意蘊深度。

攝影藝術產品的衡量標準

攝影藝術產品即創作的攝影作品,衡量標準有那些呢,我認為:新穎、內涵、真情、震撼、體現本質特徵等,是一幅作品的成功關鍵。

新穎,新穎包括取材、構思、構圖的不一般性。藝術在於創新。在於抓拍到別人未發現、未抓到的「社會人」典型瞬間。這就要求攝影者深入實際,善於觀察發現。初學者往往有這種情況:一幅好作品出現之後,許多人跟在後邊,按照別人的選題或者尋找同樣的畫面進行所謂的「創作」,這種摸仿而無自己創新的創作方法是不可取的。

內涵,作品的內涵是作品的靈魂,是作品藝術境界的標準,一幅內涵深刻,反映了人與社會普遍性問題,反映了人生哲理的深層意義,其藝術價值是永放光芒的。

真情,紀實攝影,強調了不幹於被攝對象的現場抓拍,強調了反映被攝對象的自然、真情與實感,同時在作品中蘊涵了作者的情思與理念,凝聚著審美主體的態度、情趣和情感,表達著作者的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表象化的複製,膚淺的再現,不能稱其為紀實攝影藝術。

震憾,紀實攝影藝術是藝術的創造,其成型的作品是藝術產品,成功的藝術產品,對鑒賞者都可產生感悟、激動、震撼的感受,產生審美愉悅。人常說,作品的衝擊力,就是攝影藝術產品對欣賞者的震撼。

本質特徵,攝影藝術深奧之處,表現在它的本質特徵。其攝影藝術產品必須是美的。審美性是首要特徵,紀實攝影藝術所反映的是一種美的社會現象,是按照「社會人」規範的尺度衡量標準來塑造美的。是一種精神現象,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攝影藝術是以視覺形象表現人的情感,它又是在瞬間實現審美意向的。這是攝影藝術區別於繪畫等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

攝影藝術是通過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攝影藝術凝結著人類生活中的真善美,通過審美主體(攝影家)創造性勞動,化真為美,表達著人類崇高精神和共同情感。因而攝影藝術美,比現實更典型、更概括、更具美感。攝影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即「藝術生產」;攝影創作,是一種高級的、複雜的精神創造和實踐創造活動。它包含審美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審美傳達。它是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又是一種生產製作活動。攝影藝術生產創造的是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是用來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

著名攝影家耿興余《 攝影藝術生產》論新觀點

中國名家 陝西籍著名攝影家耿興余

祖籍陝西長安,1941年6月生於陝西鎮安。中國攝影家。19歲參軍,曾任航空兵某部偵查科航空照相衝洗員、宣傳幹事、文化科長等職。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老教授協會會員。

1983年轉業,成為中共中央《紅旗》、《求是》雜誌首任攝影記者、主任記者、高級記者。獲國家特殊津貼和突出貢獻專家證書。現為求是雜誌研究所研究員。

作品《艱難都在征途上》在第六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中獲金牌獎、世界華人藝術大展特別金獎、共和國五十年新聞獎。

攝影足跡遍布祖國山山水水。曾到東歐、北歐、南非、尼泊爾等20餘國攝影創作。隨中國攝影家代表團出訪美國、瑞典、丹麥並參加作品展出。《西部情》、《黃河情思》獲世界華人藝術大展金獎,《沸騰》、《手與梯田》、《直衝天宇》獲第十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國際銀獎。《黃河魂》被美國洛杉磯攝影學會評為優秀攝影作品。

攝影編輯出版有《耿興余攝影作品集》、《水鄉周庄入畫來》《龍華烈士陵園》《在攝影中感悟風景》、《民俗攝影藝術的創作技法》和70餘萬字的傳記書稿《影像的記憶》、《路在腳下》、《在空軍航空兵第二十五師》及詩集《戰士的情懷》等多部畫冊、著作、文稿。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美國華人報紙《國際日報》都對其做過報道和專訪節目。

兩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影展。在西安、桂林、柳州、丹麥哥本哈根舉辦個人攝影藝術作品展。「《西部情懷》——求是雜誌社高級記者耿興餘1991—2001中國西部攝影藝術作品展」於2001年9月、10月,分別在中國美術館和福建莆田中國第五屆攝影藝術節展出。其傳略載入《中國文藝家傳記》等30餘部大型辭書。

(著名攝影家耿興余《艱難都在征途上》第六屆國際攝影金牌獎 ,世界華人藝術大展特別金獎,共和國50年新聞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派新聞 的精彩文章:

極簡風運動鞋,魅力竟如此之大!
梅姨武漢行,為何是江疏影全程陪同?她的故事可沒那麼簡單

TAG:九派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