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草園之豆蔻

百草園之豆蔻

趣味小故事

豆蔻一詞,典出唐朝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意思是說,姿態輕盈舉止優雅正是十三年華,就像二月初枝頭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盡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人,捲起珠簾故作嬌俏的美女沒有人比得上她。

這是杜牧在揚州期間,寫下了這首詩贈給一位歌女。詩中用早春二月初樹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喻十三歲的少女。因此,豆蔻後來就被用來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豆蔻,也可寫作「豆蔻」。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化濕,

行氣,

溫中,

止嘔。

應用

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白豆蔻辛溫芳香,能化濕,行氣,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者,常與厚朴、蒼朮、陳皮等行氣、化濕葯配伍。濕溫初起,胸悶不飢,舌苔濁膩者,可配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湯;熱勝者,可配黃芩、黃連、滑石等,如黃芩滑石湯。

用於嘔吐,本品行氣、溫中而止嘔。以胃寒嘔吐為適宜。可單用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小兒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細末,常摻口中。

——摘自《中藥學》凌一揆主編

注意事項

大抵辛散之劑,不能補益,《藥性》稱其補上焦元氣,恐無是理,但不甚克削耳,世俗不察而信之,誤人不少。治寒氣神效,肺腎中有火及虛者忌之。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

用法用量

3?6g。入湯劑宜後下。

——摘自《中藥學》 凌一揆主編

常用方

白蔻同丁香、砂仁、陳米、黃土、薑汁丸,名太倉丸,治反胃。同人蔘、生薑、陳皮、藿香,治胃寒嘔吐。同半夏、陳皮、生薑、白朮、白茯,治寒痰作吐。同藿香、陳皮、木香,治上焦滯氣。同人蔘、白朮、陳皮、生薑,治秋瘧,胃嘔不食。同扁豆、五味、橘紅、木瓜,治中酒嘔吐。

——《本草經解》葉天士

【新媒體編輯:梅仟/郝素素】

【審核:段翔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醫覽葯 的精彩文章:

百草園之蒲公英
名醫風采之李時珍

TAG:博醫覽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