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寶寶1歲前後需要「長」的智商,這些遊戲都承包了

寶寶1歲前後需要「長」的智商,這些遊戲都承包了

平凡寶寶和天才寶寶的差距在哪裡?除了基因,後天的「栽培」也非常重要。

只要掌握了打開智商大門的鑰匙,咱家寶寶的智力絕不輸給「別人家孩子」。

6個小遊戲,越玩越聰明

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來說,玩是每天的必修課,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玩,不僅能增進親子溝通,還能讓寶寶小腦瓜變靈光。

「打電話」

促進手眼協調能力

工具:準備玩具電話兩部。

玩法:媽媽給寶寶做示範,教寶寶按電話號碼,等寶寶完成後,媽媽模仿電話鈴聲,然後用電話與寶寶通話:「喂?你是XXX嗎?媽媽在家嗎?」

作用:這個小遊戲能強化寶寶手指的力量,促進手部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能力的發育。

「裝豆子」

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工具:準備適量花生豆和兩個礦泉水瓶。

玩法:媽媽演示放豆的過程,突出兩手指捏豆的動作,同時引導寶寶自己也捏豆子,把豆子放入瓶中搖一搖,使之發出「嘩啦啦」的聲響引起寶寶的興趣。

作用:捏豆子可以提高寶寶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捉蟲子」

學會動腦想辦法

工具:準備小蟲貼紙和垃圾筐。

玩法:在牆上貼一些小蟲貼紙,貼在孩子踮腳伸手能觸到的位置。引導寶寶踮腳伸手去摳貼紙。如果高的地方摳不到,幫孩子想辦法,比如拿個小凳子墊高,要注意安全。

作用:捉害蟲鍛煉孩子腳尖、手指尖的力量,也讓其學會動腦想辦法。

「穿彩珠」

集中寶寶注意力

工具:準備適量的大顆彩珠和較硬的繩子。

玩法:媽媽教寶寶一顆一顆地把彩珠穿起來,然後將穿好的彩珠圍在其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當作「項圈」或「手鏈」玩。

作用: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還能讓其學著集中注意力。

「小手畫一畫」

培養塗寫興趣

工具:準備紙和水彩筆。

玩法:媽媽和寶寶各選一隻畫筆,把其餘的畫筆先收起來。讓寶寶學著媽媽在畫紙上畫線條、弧線、圓等。

作用:教寶寶握住筆,可以發展手指、手腕的靈活性,鍛煉小肌肉群、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寶寶對色彩、塗寫的興趣。

「扔紙球」

提高動作控制力

工具:準備籃子和廢報紙。

玩法:把報紙揉成一團,做成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里的球最多。

作用: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觸覺、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都有利於孩子的大腦開發。

有些「壞習慣」也能長智力

不到1歲的寶寶如果出現這4個「壞習慣」,其實是智力發育的信號,請你不要阻止他。

吃手

寶寶三四個月大時開始喜歡吮吸手指。愛吃手是心理發育的正常表現,寶寶主要通過嘴探索自己的身體和外部世界。

家長的正確做法:為寶寶洗乾淨小手。媽媽還可以通過擁抱、親吻安撫寶寶,多陪寶寶一起玩,轉移寶寶注意力,認識更多事物。

扔東西

到了六七個月,寶寶總喜歡把東西扔到地上。其實,這是一種「嬰兒遊戲」,強化了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識,還可以鍛煉手眼協調能力。

家長的正確做法:給寶寶準備些柔軟、摔不壞的玩具,陪寶寶一起玩。家長的積極回應能激發寶寶的反應,使他感到自信和滿足,有助智力發育。

撕紙

有些寶寶喜歡撕衛生紙、書,有時還會往嘴裡塞。這是因為六七個月大的寶寶手眼動作已經協調,發現小手可以抓握改變紙的形狀,感到驚喜和快樂。

家長的正確做法:準備不同材質的紙張,通過撕、抓、揉、拉、放等動作,鍛煉手指協調能力以及指關節靈活性。要注意看護寶寶,不要誤食,不要給寶寶太過鋒利的紙,避免劃傷,撕紙後及時洗手。

到處爬

八九個月時寶寶學會爬,非常興奮。爬行過程中能加強協調能力,讓寶寶主動接觸和認識事物,促進認知能力發育。

家長的正確做法:家長應鼓勵寶寶爬,必要時可以跟他一起爬。如果害怕地面臟,引發疾病,家長可以給寶寶套上罩衫、勤洗手、勤換衣服。

本期

母嬰智囊團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治療師 袁雪梅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教授 李建明

湖南省兒童醫院兒保所副主任醫師 趙 莎

湖南省兒童醫院兒保所主治醫師 徐寧安

編輯:鞠思頔

生命君開小號啦

更多實用、有料的育兒知識

請移步「母嬰日報」翻牌子

(ID:muyingrib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鹽蒸橙子,吃了真的能止咳嗎?真相原來是這樣......
【生命截句】狗群在天空中吼叫,吼叫著那橘色的寧靜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