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用藥系列四-兒童用藥小百科

寶寶用藥系列四-兒童用藥小百科

親愛的朋友們,想必大家都特別關心兒童用藥安全問題,因為兒童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善,肝臟、腎臟的代謝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切忌給孩子濫用藥物,一定要在醫生、藥師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用藥。今天您的藥師朋友跟您分享以下的兒童用藥知識。

1

兒童用藥「三忌」

忌濫用維生素:不要以為孩子吃了維生素就有益無害,如維生素A、維生素D,吃多了會出現厭食、發熱、煩躁、哭鬧等。維生素C雖然用處多,但大量服用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

忌濫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不管什麼原因就使用抗生素。根據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的種類、病情輕重等情況,在醫生、藥師指導下科學合理選擇抗菌藥物的種類、用藥途徑、劑量、療程等。

忌濫用解熱鎮痛葯: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解熱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正確診斷,耽誤治療。特別是幼兒高熱時,如果使用解熱鎮痛葯不當,還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發生虛脫

2

家中藥品妥善存放

家中藥品要妥善存放,謹防兒童接觸,以免發生誤服中毒事故。兒童發生誤服和服藥過量的事件時常發生。在沒有成人監護下,兒童隨手可以拿到,誤將藥品當「糖果、小食品、飲料」食用。一旦發生誤服、過量服用藥物、或者孩子突然出現不同尋常的癥狀,都應第一時間就醫。

3

藥物起效有快慢

藥物起效有快慢,不要指望都能 「藥到病除」。大多數家長在給孩子治病時,都比較祛病心切。在一個醫生那兒開了葯,吃了一兩天發現沒有明顯作用,就停葯,或者增加藥量,或者換藥,有的甚至反覆到多家醫院就診。這樣不僅浪費精力和財力,還可能會延誤治療。

其實,很多時候醫生的診斷是明確的,治療也對路,開出的藥品也有效,只是少給病人說了一句話:服藥後大約多長時間才能見到療效。畢竟藥物起效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疾病要經歷的病程也是不同的。

每種疾病都有它固有的發展歷程有些常見病不治就能自愈,被稱為自限性疾病,常見的如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性腹瀉等。這類疾病在兒童身上高發,疾病好轉通常需要 1 周左右的時間。正因為很多小寶寶的病,病程在 5~7 天,而很多家長的耐性頂多就是 2~3 天,往往到了 4~5 天的時候就堅持不住了,換個醫生再給寶寶看一遍。

面對兒童自限性疾病,家長往往表現得太過焦慮,不停地尋找「名醫」。其實,不存在治療兒童常見病的名醫,家長缺乏的是對常見病的基本認識,以及對常見病的護理知識。兒童常見病,「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4

這頓忘了吃藥,千萬別下頓補

如果漏服一次葯,千萬別下次加服。如果一次吃下兩次的劑量,吸收入人體的藥量起的可就不單單是治療作用,而是有害的副作用了,嚴重者甚至會中毒。有些藥物的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很接近,擅自加量非常容易中毒,而且任何藥物吃進去都要通過肝臟代謝、腎臟排泄,擅自增加藥量會給肝腎造成負擔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般來講,如果想起來的時候距離下次吃藥還有足夠的時間間隔,可以在想起時及時把漏服的葯補上,下次的葯仍按原來的時間服用。比如一天一次的葯(即每24小時服一次),在五六個小時內發現忘吃;一天兩次的葯(即每12小時服一次),在三四個小時內發現忘吃;一天三次的葯(即每8小時服一次),在一兩個小時內發現忘吃,都可以及時補上。但如果想起來的時候已接近下一次吃藥時間,就不要補了

親愛的朋友們,這次的小百科您記住了嗎?祝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出生不久就變成植物人,結果是因為媽媽在孕期時吃的東西
挑食、便秘、食物過敏……1—2歲寶寶餵養難題,你不可不知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