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普:產於我國珍貴的白鰭豚並不是白色,為什麼還叫它白鰭豚?

科普:產於我國珍貴的白鰭豚並不是白色,為什麼還叫它白鰭豚?

鯨是一類完全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全世界總共約有90種,我國已發現的有30種。它們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里,只有我國的白鰭豚,恆河、印度河中的恆河豚,亞馬遜河的亞河豚及拉普拉塔河中的普河豚等4~5種棲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中。

我國特有的白鰭豚,遠在2000多年前就有記載。宋代孔武仲寫了一首「江豚詩」, 指出江豚與白暨豚(即白鰭豚)不是同一種類, 「黑者江豚, 白者白暨"。 白暨豚的名稱代代相傳下來,但後來卻有人把白暨誤傳為白鰭,所以稱它白鰭豚。50~60年前一個外國人將白暨誤作「白旗」,提出中國有一種珍獸叫「白旗海豚",傳到西方。 難怪有人更問白鰭豚的背鰭、胸鰭、背面都呈青灰色, 為什麼叫白鰭豚。 現在我們明白, 人們稱白暨是指與江豚相比它的體色較淺淡,而不是誤傳為鰭和全身皆白色。

白鰭豚體呈紡錘形,上部淺藍灰色,下部白色,長約 1. 5~2.5米,重約55~75公斤,眼小,吻狹長尖出,鼻孔單一,開口在頭頂左側,孔緣有一活瓣可以啟閉。前肢變成鰭狀,後肢退化,體背有一背鰭,尾鰭平展成兩葉,為白鰭豚的主要運動器官。

白鰭豚常在長江中水深、流急的江段,特別喜歡在支流及湖泊入江的匯合處活動,往往3~5隻或10餘只成群遊盪覓食, 常在淺水地段用長吻鑽到水底泥中捕食小魚, 受驚時能發出牛鳴般的低沉叫聲。春末夏初是白鰭豚懷胎、產仔的季節,每胎產1一2仔。

北美洲曾在100萬年前的地層里, 發現過白鰭豚的化石, 以後一直沒有找到過它。到了1916年, 終於在我國長江流域的洞庭湖首次發現白鰭豚。幾十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它的產地僅局限於洞庭湖及其附近的河流中。繼1953 年在上海獲得白鰭豚後,1956年、1957年和1960年又陸續在上海、南京附近發現, 因此白鰭豚在我國的分布是由洞庭湖及其附近的長江中游向東直到長江下游的南京、上海等地。

白鰭豚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極為罕見的珍貴動物,也是一種古老的孑遺動物,它的形態結構原始,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差,水位降落,食物減少,氣候的突變都會給它帶來巨大的威脅甚至滅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八子金名 的精彩文章:

科普:「四不像」到底是什麼動物?四不像真實存在嗎?
科普:你有沒有想過鳥類的嘴型為什麼會是各式各樣的?

TAG:十八子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