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3》:一場從全民流口水到全民吐口水的災難

《舌尖3》:一場從全民流口水到全民吐口水的災難

瘋子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會把《舌尖》系列和災難這個詞划上等號。

在我們這個不論胖瘦,卻人人都自詡吃貨的國度,美食絕對是一等一的硬通貨。

所以,當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之時,它的傳播力與感染力都是摧枯拉朽級別的。

當年不知道多少人直接就著碳烤松茸、油燜冬筍等美食下飯。

GIF

看了會餓,恐怕是觀眾對一部美食紀錄片最大的褒獎。

然而過了四年,如今的《舌尖3》非但失去那種看了咽唾沫的神奇功能,甚至讓人想把那口攢了四年的唾沫給吐出來...

舌尖上的中國 第三季

截止目前,《舌尖3》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來到了史無前例的4.3分。

4.3分是什麼概念?

大年初一上映的那麼多電影中,評分最低的《西遊記女兒國》都有4.7分,可見這回《舌尖3》確實是惹了眾怒。

觀眾們如此憤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期望過高。

當然,這不能賴觀眾,誰讓你前兩季把大家的饞蟲都勾出來了。

現在你砸了招牌,怪觀眾口味太刁?沒有這種道理。

GIF

要知道,吃貨是一個很偏執,也很容易滿足的群體,他們的核心訴求通常只有一個——好吃。

只要你能滿足這點,那即便在其他方面做得差一點,多數人也不會揪著不放。

第一季之所以能那麼成功,也是因為整個團隊在拍攝之初想法單純,就當做個美食節目了,啥好吃拍啥。

GIF

第二季因為火了嘛,一成標杆壓力就大了,心思也多了一些,總想讓觀眾一邊流著口水,一邊流著淚水。

比如第四季《家常》里學琴女孩和她媽媽的那頓紅燒肉,我記得當時也被噴得狗血淋頭,還有部分鏡頭的抄襲嫌疑...

總之,第二季里有那麼多顯而易見的瑕疵,但就因為它依然滿足我前面說的那個訴求,所以大多數吃貨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可是這第三季看到現在,竟然沒有出現一樣有記憶點的美食。

第一集談器具,想法是好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幾年不老談什麼「工匠精神」么?

於是鍋、刀、灶、案、籠、壇悉數登場,一個個吹得神乎其技,彷彿用了這些器具你就化為廚神,天下美食盡在你手。

這不免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中華小當家》里,那些傳說中的廚具,生怕下一秒這些罈子里躥出一道金光,讓我也見識見識什麼叫「時間的味道」。

GIF

不過這一集的最大贏家還不是四川的泡菜罈子,而是章丘的鐵鍋。

瞅瞅這華麗的文案,

這炫酷的廚藝展示,

GIF

保證您998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滿滿的都是電視購物的味道。

雖然簡單粗暴,但廣告效果是極好的,短短几十分鐘鍋就脫銷了,訂單排到了兩年後...

整個第一集里,基本上太多沒有食物的戲份,戲份最多的一道菜,是散發時光幽香的「金邊白菜」。

就這還是沾了人家陝菜絕技「花打四門」的光,不然就只能看一看蕎麥粑粑了...

我當然沒有看不起蕎麥粑粑的意思,只是這個色澤實在是無法勾起大家的食慾。

後面兩集「小吃」和「家宴」,吃的倒是有了,但總是一閃而過。

有時候剛覺得有點美食節目的樣子,馬上又切到人身上去了。

GIF

要麼食物乾脆被油煙籠罩,

GIF

而像胡辣湯這樣比較有代表性的美食居然連個特寫都沒有...

GIF

可能現場的各位攝像大哥拍攝的時候真的不餓,也可能裡面出現的那些食物真的不好吃。

現在已經有不少路人起底片中的各種店家了,串串是成都圈內的媒體人推薦的;

河南特產的胡辣湯,非要跑杭州去拍,難道杭州人民沒有自己的美食?現在搞得兩頭不討好。

陝西著名小吃水盆羊肉,片中推薦的也沒有想像的好吃;

煎餅果子更絕,被扒不正宗、不好吃也就罷了,

排隊的人還賊多。

同時這兩集里還出現了各種常識性錯誤,一些是歷史錯誤,比如回坊是何時形成的?

一些是飲食文化上的錯誤,比如缽缽雞、串串、麻辣燙不分...

說實話,類似的問題你不花時間真的搞不清楚啊!

只能說對中國人來說,吃,真的是件很嚴肅的事情。

在很多地方,美食就是一張名片,誰也不希望這張名片上出現錯誤,然後被別人拿著招搖過市。

可即便如此,我也不認為《舌尖3》最大的問題是出在技術或者專業度上,它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對美食的熱愛。

這一點在第三集已經能看見端倪,幾乎整集都在介紹老武術家的傳承,以及一些宗祠文化、鄉村禮節。

請問這些跟美食有半毛錢關係嗎?

到了第四集,導演終於把這種「重文化、輕美食」的畫風推向了極致。

這一集講的是養生,我們中國人向來就有食補的習慣,一旦生了個啥病,醫生大多也會囑咐幾句關於飲食方面的禁忌。

但食補歸食補,它最多只能起到個調養的作用,你好歹也尊重一下科學吧?

裡面一碗煲給痛風老父親喝的元氣滿滿的雞湯就把我給秀暈了。

隨手百度痛風患者的飲食原則,都會出現這麼一些禁忌:

更有人擔心這樣的做法讓痛風病人看到了可咋辦?

好吧,這些我都能夠理解,畢竟老一輩傳下來的「飲食觀」、「養生觀」已經影響了不知道多少代人,陡然告訴他們這是錯的,情感上難以接受。

可問題在於,你養生就養生,為啥要拍一個中醫藥的女大學生自製口紅啊?

一大群人,不戴口罩和手套,坐在桌子這樣瞎搗鼓,真的衛生嗎?

GIF

我是不清楚這個所謂的「中藥口紅」有沒有贊助拍攝(雖然網上能找到同款),

即便沒有,就當是純粹的自娛自樂,它與食物的關係也基本為零。那麼它憑啥可以出現在中國最知名的美食紀錄片?

僅僅是因為一句「從唇間到舌尖」的文案?

這口紅是能清熱解毒,還是能滋陰補陽啦?

到這裡,我們能從《舌尖3》中看到食材與器具的緣分,能看到湖南十大碗的禮儀,能看到中國家宴的文化,以及那句直擊心靈的「愛,就是最好的調味。」

可就是看不到食物本身。

美食當前,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考慮它的器具、禮儀、文化以及愛。

人們只會在乎它好不好吃!好不好吃!好不好吃!

從這個角度看,《舌尖3》拍得還不如那些泡麵和快餐品牌的廣告,起碼人家是真的想勾起你的食慾,而不是愛。

這一點,希望節目組能夠在製作下一季的時候謹記。

嗯,應該,還會有下一季。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口水 的精彩文章:

《舌尖3》火了江蘇,這些美食讓全國人民流口水!
你家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或許都在這裡了,看了別流口水

TAG: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