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礪刃有聲故事會:中國成語故事之四十五:畫餅充饑

礪刃有聲故事會:中國成語故事之四十五:畫餅充饑

魏明帝擇才適用,盧尚書巧言善諫

今天講的成語是「畫餅充饑」,我把故事總結成了兩句話,「魏明帝擇才適用,盧尚書巧言善諫(jiàn)。」

故事出自《三國志·魏書·盧毓(yù)傳》,盧毓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為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明帝曹叡(ruì)把他提拔為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和曹叡有過多次辯駁和爭論,但他一心為公、勤勤懇懇,做了很多有利於國家的事。

比如,另一位侍中高堂隆多次因修建宮殿的事情,懇切地勸諫魏明帝,惹得明帝很不高興。盧毓就進言說:「臣下聽說『君明則臣直』,古代聖明的帝王惟恐聽不到臣子指出自己的錯誤,因此才有敢諫之鼓,讓百姓擊鼓進諫哪!作為近臣就要儘力規勸君王,這正是臣等不如高堂隆的地方啊!高堂隆雖然表面上狂直,但陛下還是應該寬容他為是。」

魏明帝曹叡見盧毓忠心耿耿、公正無私,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負責選舉推薦人才,以及官員的升降和替換。接著,魏明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沖。魏明帝說:「鄭沖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於是,盧毓又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後來,魏明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盧毓選舉人才,標準是先看性格品行,再考慮他的口才和才智。因為盧毓認為,才能是為了行善,若不能行善,有才也無用,甚至會給國家帶來禍患,不可任用。

有一次,中書郎一職出現空缺,魏明帝下詔要求盧毓推舉人才:「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意思就是: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時不要只因為他的名聲,名聲就好像在地上畫餅,其實是不可食用的。

盧毓回復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為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氣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辨,虛實混淆(xiáo)。」魏明帝採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人們總結出「畫餅充饑」作為成語,畫的餅當然不能解除飢餓,比喻只憑虛名、空談或者空想來安慰自己或欺騙別人,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今天的成語故事就講到這裡。不過,提到畫餅充饑,王叔叔還想起來一個小笑話,給大家講一講,逗個樂兒。

說有兩兄弟都是吝嗇鬼。這一天,二弟要出遠門,臨行之前,用稻草扎了一隻雞,給大哥送去了。到了家裡一看,只有嫂子在家呢。二弟就說了,「嫂子,我要出趟門,今兒個來給大哥辭行來啦。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得嘞,瓜子不飽是人心,您就把這隻雞收下吧!」

嫂子一看,心裡頭說:「行啊!真有你的!」嘴上不能這麼說呀,「哎喲,兄弟,你怎麼這麼客氣呀?你這一出去,不定多會兒才能回來,今兒個別走,無論如何在家裡吃飯。來,坐下,坐下!」

說著就在桌上擺了兩副筷子,放上兩個碟兒,然後拿出毛筆來,蘸了點水,在桌子上畫了張餅。「兄弟,吃把,趁熱兒,涼了就不好吃啦!」

這位二弟心想,「還是嫂子厲害啊,我扎只雞還用了根稻草呢,她這倒好,一點水就把我給打發了。」這麼想可不能說呀,象徵性地伸手把餅拿起來,裝模作樣地吃了幾口,「哎呀!嫂子這手藝可真不錯!吃飽了,吃飽了,謝謝您啦!我先走一步,就不等我大哥回來了。」

二弟走後,不大工夫,大哥回來了,嫂子說:「你那位好兄弟,今兒個給你辭行來啦,還送了只「雞」來。」說著把那隻稻草「雞」拿了出來。

大哥說:「人家給咱送禮來,沒留人家吃飯嗎?」

「留他吃啦!吃得烙餅,我用毛筆蘸著水在桌子上畫了一張,有這麼大。」說著,用手一比劃。

大哥一瞧:「嗨!這都怨我不在家,就憑這隻『雞』,說什麼也不能給他吃這麼大張的『餅』啊!」

故事來自《中國成語故事》,快樂起航改編播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礪刃少年營 的精彩文章:

三則原創故事,讓我們瞬間悟通教子之道!

TAG:礪刃少年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