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識腫瘤微環境中的MDSC細胞

認識腫瘤微環境中的MDSC細胞

癌症中,髓系細胞異常分化。其中,MDSC聚集於腫瘤及外周淋巴器官,成為腫瘤微環境的標誌,通過抑制免疫反應,促進腫瘤發展。

什麼是MDSC?它是英文「myeloid-derivedsuppressor cells」的縮寫,即髓系抑制細胞,也稱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顧名思義,這類細胞來源於骨髓,能顯著抑制免疫應答。熟知的免疫負調細胞還有調節T細胞(Treg)。

癌症中,髓細胞異常分化。其中,MDSC聚集於腫瘤及外周淋巴器官,成為腫瘤微環境的標誌,通過抑制免疫反應,促進腫瘤發展。

MDSC可分為兩類:多形核MDSC(PMN-MDSC)和單核MDSC(M-MDSC)。它們不僅形態不同,在腫瘤中的分布、作用以及結局均有差異。下面將淺述MDSC的特性,或許能對腫瘤治療有新的啟發。

一、MDSC的發育和分化

MDSC來源於骨髓中的骨髓祖細胞。正常情況下,在機體對抗細菌或病毒的免疫反應中,髓細胞能快速分化為成熟的粒細胞、DC或巨噬細胞,通過激活吞噬作用、呼吸爆發、釋放前體炎症因子,以達到抑菌和抗病毒作用;當炎症消散後,骨髓細胞的生成回復正常水平。

但是在病理狀態下,特別是腫瘤發生時,骨髓腔受異常信號持續刺激,大量非成熟髓細胞(即MDSC)聚集於腫瘤和外周淋巴器官,MDSC分化為成熟髓細胞(成熟粒細胞、DC、巨噬細胞)的能力降低,並過多產生ROS、NO、Arg1、抑制性細胞因子,抑制免疫功能正常發揮。

二、MDSC的轉移

MDSC在骨髓中產生後,受多種因素影響,轉移移至腫瘤或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因素是腫瘤產生的各種趨化因子,如下表所示:

PMN-MDSC和M-MDSC,受控於不同趨化因子,但這些趨化因子沒有腫瘤特異性,且持續存在於腫瘤微環境(TME)中。因此單一阻斷某種趨化因子,無法抑制MDSC向腫瘤轉移,除非靶向阻斷多種趨化因子共同的受體。

三、MDSC的分布與功能

分布在腫瘤和外周的淋巴器官,MDSC免疫抑制的機理是不同的。通常來說,在腫瘤中有更高比例的M-MDSC,而在外周淋巴器官中以PMN-MDSC為主。

外周的PMN-MDSC,產生ROS,通過耗竭L-精氨酸(通過Arg1)、隔絕半胱氨酸或由IDO激活減少色氨酸水平,來消除T細胞增殖所需關鍵營養物質。ROS非常不穩定,因此PMN-MDSC需要細胞間的緊密接觸,以發揮它對T細胞的作用。並且這種接觸是T細胞抗原特異性的。

而腫瘤的M-MDSC產生大量NO、Arg1和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這些分子比ROS生物半衰期更長,相比PMN-MDSC,與T細胞接觸不需要那麼緊密。因此,M-MDSC顯著抑制非T細胞特異性的免疫應答,且比PMN-MDSC具有更強的抑制活性。

四、MDSC的分布與結局

MDSC分化為巨噬細胞、DC的能力下降,可能與M-MDSC有關,因為PMN-MDSC不增殖,存活期短。

在TME中,M-MDSC快速分化為腫瘤相關細胞(TAM);而在外周(脾),MDSC還能緩慢分化為巨噬細胞和DC。因此腫瘤與M-MDSC有更密切的關係。

但是,是否選擇抑制M-MDSC可以治療腫瘤?還需大量研究來解答此問題。

五、腫瘤中的M-MDSC

在腫瘤中,是什麼影響了髓細胞的功能和分化?近年來已經有證據表明,缺氧,特別是低氧誘導因子-1(HIF1α),誘導M-MDSC分化為TAM,能抑制抗原非特異性T細胞激活。缺氧還會使MDSC、TAM、DC和腫瘤細胞,高表達PD-L1,發生免疫逃逸。

腫瘤中,缺氧,使能量代謝的方式也發生轉變,變為以糖酵解為主的產能方式(Warburg效應)。乳酸,作為糖酵解的產物,使HIF1α誘導TAM,產生NO,通過增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A)和Arg1表達,促進腫瘤生長。也許通過調控能量代謝防止,可對腫瘤治療有積極作用。

結語

MDSC通過調控癌症多方面免疫反應,對腫瘤進展有重要作用。本文淺述了MDSC的來源,分化,轉移的機理;特別指出M-MDSC與腫瘤密切相關。很多現象的分子機理尚不清楚,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期望新的研究進展會對腫瘤治療有新的啟示。成功的癌症免疫治療依賴於消除不同的誘發元素(如MDSCs)導致的免疫抑制性屏障,這一點變得越來越明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目前人們在探索不同的治療方法,以便:誘導髓系細胞分化;抑制MDSC增殖;清除MDSCs;抑制MDSC的功能。想了解更多,請看《The nature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 the tumormicroenvironment》。

信息來源: Vinit Kumar et al. The nature of myeloid-derivedsuppressor cell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rends Immunol. 2016 March ;37(3): 208–220. doi:10.1016/j.it.2016.01.00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Nature雜誌腫瘤相關研究盤點
Personalized Cancer Therapy:精準腫瘤學資源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