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事原來都是套路,我竟今天才知道

故事原來都是套路,我竟今天才知道

導言:「你在那萬人中央,感受,那萬丈榮光。」 這首暴露年齡的歌,唱出了每個演講者的強烈願望:觀眾被你的故事所打動、為你的情緒所感染,全場都聚焦在你身上上。

講故事,這個技能你必須 get,人類天生就愛聽故事。

愛情故事讓人們潸然淚下,英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而圓滿的結局又讓人們歡呼雀躍。你需要把握住人類的感情構架,樹立好你故事的結構。在任何你想要施展「故事」魅力的時刻,動用你講故事的武器了。

GIF

故事原來都是套路,我竟今天才知道

一、「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Momomyth 或者 Hero』s Journey)是一種典型的故事結構。在世界各地的民間傳說、乃至宗教神話等文學故事中都可以找到這一「套路」:

·1.英雄被召喚,踏入兇險的旅程

2.獲得「超自然」力量,並使用它去解決一些小難題,英雄開始轉變

3.接受「大師」的教導,結交志同道合戰友

4.更多的挑戰和誘惑,形成最大的考驗

5.通過這一關鍵考驗

6.英雄轉變完成,帶著榮耀回到家鄉。

如今,仍有不少文學作品使用這種結構,比如《獅子王》,再比如《星球大戰》。如果你能將所要傳達觀點是如何產生的這一過程,描繪成英雄歷經萬難而獲得至高榮譽的歷險記——你所要表達的主題和信息,就自然地隨著生動的故事進入到觀眾的腦中了。

適用場景:

- 與觀眾分享你的一段「旅程」;

- 展示「冒險」帶來的「益處」;

- 演示「XX」新發現的是如何獲得的。

舉個栗子:

《我是如何成為悠悠球大師的》:Black 是來自日本的著名悠悠球大師。他把自己「如何找到人生目標、成為世界冠軍」的艱難歷程,作為演講的開始,這樣的勵志故事成功激發了觀眾的興趣;而在結尾,他分享了自己研究出的新技巧,使得整個故事變為圓滿的同時,觀眾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二、「攀越高山」

當你的故事充滿緊張刺激的情節、又富有戲劇性時,可以嘗試「攀越高山」(Mountain)的結構。

在這種結構中,故事的各個「關鍵點」被恰當地安插進整個情節中。但不同的是,「攀越高山」並不一定要一個圓滿的結局,它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

1.設定場景 2.迎接小的挑戰,不斷攀升 3.故事到達高潮,並結束。

很多電視連續劇就採用了以上的「套路」:每一集都有起有伏,經過一系列這樣小的起伏,最終形成季末的大結局。

適用場景:

- 演示你是如何應對一系列的挑戰;

- 逐漸增強故事的張力;

- 闡述一個精彩的推論。

舉個栗子:

《逆境中的機會》:Aimee Mullins使用了「攀越高山」的結構——出生時就沒有小腿腓骨,但她一路積極向上,最終成為了著名的運動員、演員和模特——完成了她個人故事的演講。

三、「圓環嵌套」

「圓環嵌套」(Nested Loops)——就是將故事的幾個部分一層一層地環繞在故事核心的四周。

這種結構不再有 1、2、3 常規順序:關鍵信息作為故事核心,放在最中間;其他部分作為支撐,一環扣一環置於周圍。要注意,最先開始講述的一環,要最後結束,同理,第二個開始的那環則要在倒數第二個結束。

「圓環嵌套」可以這樣直觀地理解:一位朋友遇到了一位智者、並給TA上了一堂重要的課——第一環是這位朋友的故事,第二環是智者的故事,而核心則是這堂重要的「人生課」。

適用場景:

- 描述一個結論/靈感的獲得過程;

- 通過多層次的類比來闡釋中心思想;

- 向觀眾說明某種知識是如何傳授給自己的。

舉個栗子:

《單一的生活是「危險的」》:著名的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將她在大學的經歷、西方世界眼中的非洲等故事作為「圓環」,用來烘托演講的主題——生活需要「多樣性」。

四、「波形圖」

平面設計師 Nancy Duarte在《Resonate》一書中,對一些著名的演講作出了生動的分析,用的就是「波形圖」(Sparklines)。你需要進行今昔對比。

這種技巧是高度「情緒化」的——通過對比,演講者有效地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個人、商業、甚至是社會的問題上來,從而創造並激發他們對「改變」的渴望——它能充分調動觀眾的熱情並給予演講者最大的支持。

適用場景:

- 動員某個事件;

- 建立對某事的期待,使觀眾為之興奮;

- 培養一些「狂熱的粉絲」。

舉個栗子:

《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演講「I Have a Dream」舉世聞名,在這個演講中,Martin 將當時美國社會不平等、沒有包容性的「現實」,與一個所有種族都得到平等對待的理想,進行非常有煽動性的對比,對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五、「攔腰法」

「攔腰法」(In medias res)是指,從故事最為精彩的那一部分開始闡述,再通過倒敘的方式來解說故事的開端和剩下的空白。這種方法通過讓聽眾直接接觸到故事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可以牢牢抓住其探索故事線索的聆聽慾望。

但要注意的是,演講者不能一上來就給出過多的精彩情節,而應該試著通過一些玄虛的、難以捉摸的、需要更多解釋的故事線索,最大程度地調動聽眾的好奇心。當聽眾得到足夠的信息之後,再回去鋪墊故事背景。

此方法只適合長度較短的演講——時間拖得太長,會讓聽眾厭煩並且失去興趣。

適用場景:

- 在演講的最開始就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 使觀眾渴望獲知故事的原委;

- 使觀眾對故事的轉折點產生濃厚的興趣。

舉個栗子:

《我是「恐怖分子」的兒子》:Zak Ebrahim,正如他親自所說,是「恐怖分子」的兒子。他在演講的一開始,便講述了他父親幫助策劃1993年世貿中心爆炸案的罪行。聽眾牢牢地被此故事吸引,並開始認真聆聽接下來他講述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在父親被定罪後的人生軌跡。

六、「思路整合」

在「思路整合」的結構中,每個支線故事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從而聚合到一起產生最終那個強有力的結論。

這種技巧用來講述那些世界上偉大的「合作關係」的故事再合適不過——比如,網頁開發者Larry Page和Sergey Brin的合作故事:

1995年,Larry和Sergey結識於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博士生研究項目。起初,他們兩人互相「看不順眼」——都有很好的想法,但一起工作的時候總是不太順利。可最終,他們卻成功地在一個項目上實現了合作——這個項目,就是谷歌(Google)。

適用場景:

- 闡述那些不錯的想法是如何融合成為一個偉大的創意

- 演示歷史中一個關鍵的進程是如何產生的;

- 講述「共生關係」是怎樣形成的。

舉個栗子:

《舞出你的Phd》:科學家John Bohannon和舞蹈團隊Black Label Movement共同合作,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配合,完成了一場充滿活力、激情十足的「舞講」(dancing & speech)。

七、 「錯誤的開始」

首先講述一個看似可預知的故事,然後突然之間打斷故事情節、從頭開始。因此,你在演講的開端將觀眾置於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中,卻又用一個逆天的轉折使TA們感到無比震驚。

然而,「錯誤的開始」的最大優點在於,它是一名優秀的「注意力黑客」——摧毀觀眾內心對情節發展的預設,使觀眾訝異的同時、對你的信息更加關注。

適用場景:

- 打斷觀眾的期望;

- 闡明一個問題有多種靈活的處理方式;

- 使觀眾全身心投入到演講中來。

舉個栗子:

《J.K.羅琳2008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因「哈利·波特」系列而紅遍全球的J K Rowling,以典型的、常規的方式開始了她的演講——講述她大學期間的故事、父母對她的期望等。當觀眾以為她會自然地談論到寫作上的成功時,她卻話鋒一轉,講起了自己20多歲時、自認為非常失敗的人生。通過這一轉折,觀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發生在名人身上的失敗故事,總會比成功故事有吸引力的多。

八、「美麗的花瓣」

演講者逐一講述每個故事、成為每片「花瓣」,然後闡述故事的核心理念。每片「花瓣」都可以用來引出下一個故事,但每片「花瓣」仍需要保持其獨立的敘事結構。

用這種方式,演講者可以依照演講的中心主題描繪出豐富的故事線索。

適用場景:

- 表述多個看似無關故事或過程的關聯性;

- 展示多個故事情景是如何與一個中心思想相聯繫的;

- 使多個演講者可以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演講。

舉個栗子:

《成功的領導者如何激勵他人積極行動》:Simon Sinek的這個演講所表達的主題本身,更適合使用「圓環嵌套」技巧,但他卻選擇了「美麗的花瓣」這一結構。他在演講中,告訴了觀眾一系列的故事,從而闡明他的中心主題、並逐漸加深觀眾對演講中關鍵信息的印象。

以上介紹的這 8 種經典故事結構,以後你碰到一個枯燥的演講主題,也不用煩惱了——找到故事核心、選擇有效的方法,讓觀眾與你的故事產生共鳴——演講就成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伍德吃托克 的精彩文章:

藝術是一切可能:Rick Owens和Michele Lamy 的暗黑美學

TAG:伍德吃托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