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GDP投向對照表」中謬誤的幾點看法

關於「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GDP投向對照表」中謬誤的幾點看法

最近互聯網上流傳著一張名為「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GDP投向對照表」,假借根本不存在的所謂聯合國「人類發展署」的數據指出,中國經濟總量的70%被政府用於行政開支,而美、日、德、英等7國的該項支出均在10%以下。實際上,這種言論既缺乏嚴謹的數據支撐,也缺乏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客觀把握,屬於有意抹殺我國民生建設成就。對於這種誤導社會預期、混淆視聽的言論,應旗幟鮮明地予以反駁。

首先,我國政府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政府消費支出佔GDP比重等指標均處於世界平均水平,國際比較中不存在我國政府消費支出異常巨大的問題。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口徑計算,2016年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公共財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佔GDP比重約為30.2%,低於美國31.2%、英國38.6%、加拿大40.0%、德國45.0%、義大利46.9%、法國53.0%。即使考慮到我國政府土地出讓收入規模較大,加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後該比重將提升到35.0%,也低於上述大部分發達國家。同時,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6年我國政府消費支出占支出法GDP的比重為14.3%,與美國的14.3%持平,低於韓國15.2%、義大利18.8%、英國18.9%、德國19.6%、日本19.8%、加拿大21.2%,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7.1%和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15.9%。這些數據表明,在國際比較中,我國政府消費支出是比較適中的,根本不存在過大巨大的問題。

其次,我國政府在民生領域補短板力度較大,民生改善的成就有目共睹。以包括「三公」經費在內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來衡量政府行政管理費用,2016年我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1.48萬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比2012年下降2.2個百分點。相反,在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等8項民生領域支出為11.43萬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0.9%,比2012年提升3.8個百分點。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加快經濟發展,拓寬居民收入渠道,不斷挖掘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潛力,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生活環境大幅改善,公共服務再上台階,進步有目共睹,人民群眾也有切身體會,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3-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4%,快於同期GDP年均增速0.3個百分點,更快於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0.9個百分點。二是居住面積和質量不斷提高,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6.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5.8平方米,分別比2012年增長了11.1%和23.3%。三是生活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地區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已接近全覆蓋,城鎮地區基本實現社區飲用水經過集中凈化、社區垃圾做到集中處理,農村地區飲用水、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網路體系加快建立。四是醫療文化教育服務水平持續提高,2016年城鎮地區有83.6%的戶所在社區有衛生站,農村地區有87.4%的戶所在自然村有衛生站。城鄉地區教育資源分布更加均衡,城鄉學齡兒童就近入學的比例明顯提升。五是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按現行國家農村貧困標準(2010年價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測算,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至2017年的3046萬人,累計減少6853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71萬人;全國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7年的3.1%,累計下降7.1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1.4個百分點。

再次,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偏低,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人口結構演變、儲蓄率水平等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和合理性。以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最終消費率來衡量民生水平,結論的確是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偏低。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6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僅為39.0%,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58.4%、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51.4%、美國68.8%、英國66.4%。從國際經驗看,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等成功邁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或地區,在經濟追趕階段也普遍出現高儲蓄率、低消費率現象,居民最終消費率水平同樣顯著低於美國、英國等老牌發達國家。我國15至64歲的年齡段佔總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來持續高於70%,青壯年人口比重較高,相應的居民最終消費需求也會相對較低。我國居民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的被動儲蓄、預防性儲蓄較高,加上社會保障標準還偏低,擠壓著其他消費需求,壓低了居民最終消費水平。總的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提升、老齡化程度加快、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社會保障體系健全,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將持續提升。

最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需要保持一定速度,要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6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為8091美元,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16個國家(地區)人均GNI排名中處在第93位,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0205美元,僅為美國58703美元的13.4%。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的問題遠未解決,與發達國家差距仍然較大,保持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仍然是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既發揮好政府在保障民生方面的兜底作用,更要用好政府在穩增長、調結構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增強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精準加強補短板投資,聚焦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發展等戰略性投資;加大脫貧攻堅、「三農」、生態環保等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投資力度,積極推進公益性、准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作者: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胡祖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信息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國家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