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上炒幣記 封面故事

海上炒幣記 封面故事

如今,無論是「鏈圈」還是「幣圈」,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出海,到境外去。而在他們身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這個行業。

/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李碧雯 胡坤編輯|米娜

劉志平(化名)急切地想出去,到境外去,將他的區塊鏈項目團隊也帶出去。

在2017年9月4日監管風暴來臨的前一天,他作為一家實名公鏈公司的創始人,還以創新代表的身份在跟西部地區的一位副市長探討業務,但第二天回到北京後,就有經偵人員找上門來,他一度以為自己的牢獄之災已經不可避免了。

9月4日,央行聯合七部委發布《公告》: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即ICO)進行融資的活動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行為,要立即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對於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

政策出台後,北京市金融局召集註冊地位於北京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和已經ICO的創業公司負責人開會,胡君(化名)作為一家交易平台的CEO也參加了。在會上,金融局的一位領導指著台下一百多位參會者說:「因為ICO,因為在座的各位,區塊鏈在中國將倒退5年。」台下,所有人都低頭沉默不語。

會後,一些較大的交易平台和ICO項目的創始人及核心高管還被口頭傳達限制出境。若非如此,恐怕就沒有現在風頭正勁的幣安(Binance)什麼事了。幣安的創始人之一趙長鵬是加拿大國籍,幣安是一個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其註冊地為香港,團隊也分布在全球各地,這使得幣安得以領先火幣網以及老東家OKCoin一步,率先全面轉戰海外,然後在短短几個月迅速坐上全球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的第一把交椅。

隨後,有傳言稱幣圈「教父」李笑來已經被北京市金融局請去「喝茶」,甚至有人言之鑿鑿地稱其已經被抓。儘管後來李笑來親自出來闢謠,但整個圈子早已人心惶惶。

2月5日,業內瘋傳ARTS聯合創始人蔣傑因發行「空氣幣」(即憑空發行的數字貨幣)而被抓。兩天後,這位1991年出生的前ARTS聯合創始人出現在眾人面前,他看起來臉色發黃,沒刮鬍子。他說,已經幾天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之後他表示:將把全部利潤拿出來彌補投資者損失,還幣圈一個寧靜。

2月10日,OKCoin創始人兼CEO徐明星正式辭去公司高管職位,OKCoin的海外業務及旗下OKEX交易所由海外團隊全面接手,徐明星本人從此將只負責區塊鏈技術項目OKChain的研發和應用,他以這種近乎自殘的方式將自己和ICO切割開來。

「走吧!連自己的人生自由都沒法保證,還做什麼做?」劉志平覺得,對於已經ICO或想要ICO的區塊鏈項目團隊來說,這裡已像是不祥之地。

幣圈與鏈圈

2017年年底的北京,正是流感最肆虐的時候,龔曉輝(化名)將自己的老婆孩子提前送回了老家,但他自己卻沒法離開這座城市,已經開始咳嗽的他甚至沒時間去醫院。他的整個團隊和設立在新加坡的基金會已經開始全力運轉,以確保在2018年3月底之前能完成全部的ICO工作。「時間真的很緊。」他吸著鼻子說。

龔曉輝一邊看著手機上的比特幣價格走勢一邊搖頭嘆氣。在經歷了約兩個月的下跌之後,比特幣以及其他主流數字貨幣開始重拾升勢。對龔曉輝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的區塊鏈項目正處在最後的海外ICO(首次發行代幣)衝刺階段,比特幣的價格越高,意味著他發行的代幣所能換回的比特幣越少。

在幾公里之外的東三環一處創業空間里,劉志平此時也正在籌劃如何將他的區塊鏈項目和團隊帶到境外去,他已經開始著手在香港註冊一家新公司了,他迫切希望能在一個新的環境重頭再來。

嚴格地說,龔曉輝和劉志平並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前者屬於「鏈圈」,後者屬於「幣圈」,他們倆也互不認識,甚至可能從來沒有在同一個場合出現過。這兩個圈子裡的人相互鄙視,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所謂「幣圈」,是指專註於挖礦、炒幣甚至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籌資的一圈人;而專註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應用,甚至從區塊鏈底層協議編程開始做起的那撥人,業界俗稱「鏈圈」。

曾有人這樣比喻:幣圈就像是江湖的劍宗,整日刀光劍影,跌宕起伏。鏈圈則像是江湖的氣宗,穩紮穩打,練基本功。龔曉輝認為幣圈和鏈圈的顯著區別之一就是幣圈普遍都有一個交流社群。不過現在,無論是「鏈圈」還是「幣圈」,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出海,到境外去。

而在他們身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這個行業,每一天都有新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出現,每一天都有新的ICO白皮書面世。在北京、深圳的一些酒店裡,關於區塊鏈的論壇或內部交流會一場接一場,有些甚至是被明文禁止的ICO路演。

有悲觀者認為區塊鏈會是下一個鬱金香泡沫,樂觀者卻認為其將構建一個全新的數字王國,如預言家KK在《失控》一書中所寫到的,人們將猶如蜂巢一樣協同工作,社區將取代公司成為新的組織形式。而在爭論聲中,更多的普通大眾開始關注ICO,即使他們中的大多數看不懂白皮書,分辨不出「空氣幣」與真正代幣的區別,但也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這與2015年上半年A股牛市中投資人寧可投錯,也怕踏空的心理如此相似。不過與A股的韭菜不同,他們被業內人士稱之為「羊群」,即所謂的「一個代幣一滴血,十萬羊群十萬軍」。

「當投資收益超過50%時大家就會瘋狂,當收益漲到100%的時候,就算是犯罪,很多人可能也會All in進來了。」一位業內人士說道,「不能以一個理性的視角看待一個瘋了的行業。」

當中本聰2008年創造出比特幣概念時,他或許想不到,由比特幣以及基於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新認知讓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和投機客為之瘋狂。

「它的瘋狂在於它是技術創新和資本狂熱的疊加。」華創資本合伙人唐大牛說道。2013年比特幣的火熱讓大家開始關注其底層技術區塊鏈,後者指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分散式賬本。無論是鏈圈還是幣圈的人,他們總喜歡將當前的區塊鏈所處階段比作是1994年互聯網剛興起時,「它將像互聯網一樣改變世界。」他們總興奮地這麼跟外行人介紹。

不過這恐怕也是幣圈和鏈圈達成的唯一共識,沒人能分得清到底誰是真正的技術信徒,誰是投機者。鏈圈和幣圈是兩個世界的人,鏈圈的人感興趣的是做成未來的BAT,而幣圈的人則更為關心的是每天各類幣種的上漲下跌。

一直以來,這兩個圈子裡的人都相互看不起:鏈圈裡的人認為幣圈的人太「假」,以區塊鏈之名行圈錢之實;而幣圈的人則認為鏈圈裡的人太「傻」,只知道苦哈哈地寫代碼。但現在,這兩個圈子裡的人卻出現了一絲融合的跡象。比如,龔曉輝就認為自己是純正的鏈圈人,一直以自己堅持做行業和生態為傲。不過現在,他也要發行代幣和建立自己的社群了,而這兩件事以往都是幣圈的人才做的。

轉戰海外

龔曉輝這次ICO的規模並不大,總共也就打算髮行價值大約2000萬美元的代幣(tokens,虛擬賬戶名稱,即電子化的虛擬貨幣)。對於ICO的前景,他很樂觀。按照現在的市場熱度來看,他預計2000萬美元的代幣一個小時就能被認購完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從「9.4」新政之後,ICO在國內已是被禁止的非法集資行為,龔曉輝也明白這一點,他強調自己所有的ICO項目都是在合規的前提下進行的,負責具體操作的基金會設立在國外,將來的路演也會在國外,投資者也來自國外。為此,他還打算在代幣認購階段屏蔽掉國內的IP地址,以免國內投資者參與。

為了這次ICO,龔曉輝建立了專門的團隊,撰寫了白皮書,這些都花費不菲。而將來發行的代幣在接入海外的各交易平台時,他付出的代價則更大。按照目前的行規,他要付給每個交易平台一定比例的代幣,還要交一筆上幣費。以接入眼下最火的幣安為例,他除了要無償給後者發行總額5%的代幣外,還要額外付出1000萬人民幣的上幣費。

不過,這些都是值得的。他的區塊鏈項目和食品安全有關,計劃2018年9月份上線。在此之前,他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招募人員、購買設備,ICO募集來的資金能解他的燃眉之急。此外,ICO發行的代幣可以承擔流通支付的功能,在這個項目的生態里不可或缺。

雖然被業內公認為幣圈大咖,但劉志平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單純的幣圈人。「我可是有具體區塊鏈應用項目的。」他說。

嚴格來說,劉志平已經「出海」了。「9.4」之後,他發行的代幣和其他很多代幣一樣,也接入了海外的一些交易平台,但是他的項目、團隊等「肉身」還在國內。隨著國內針對ICO的政策風聲越來越緊,他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也越來越強烈。他希望自己的項目能夠儘快徹底「出海」,自己本人則像圈內知名投資人薛蠻子一樣定居國外,「連春節都在國外過算了!」

在項目之前,國內各大交易平台都已經實現了出海。在監管政策出台後,國內最大的兩家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火幣網和OKCoin都迅速轉移到國外,並都放棄中國網站,上線了國際版網站。火幣網轉戰新加坡,並在香港設立了子公司。OKCoin也通過投資、合作的方式,拿到了多個國家的數字資產交易牌照。不過,這波交易平台出海潮中最耀眼的明星卻不是它們,而是幣安。這家2017年才成立的新銳,在落地日本後迅速實現了彎道超車,目前交易量穩居全球第一。

2月1日,幣安宣布不再為中國用戶服務。OKCoin創始人徐明星將辭去OKCoin CEO職位,並交由海外國際團隊負責,他僅負責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此消息宣布沒多久,2月11日,比特幣中國宣布,將旗下BTCC交易平台的股權100%轉讓給香港一家投資基金,並表示將業務重心轉移到BTCC礦池、Mobi數字資產錢包和美元現貨交易平台。這意味著這些交易平台已經完全割裂了同國內的臍帶,徹底成為了「海外」的交易平台。

ICO項目方也通過在海外成立基金會的形式進行募資,以繞開監管。此外,海外路演等活動也開始增多。

1月15日,比特幣導航信息網站BTC123在日本公海舉辦了Block Hot For the Future海上區塊鏈峰會。據公開信息,共有2000多人參與,進行了5天百場海內外項目的路演。「輪船路演我們是第一個做的。」BTC123董事長尚小朋介紹稱,為了這次活動,旗下的會務組準備了差不多近2個月的時間,主要參與者有政府官員、投行、企業家、項目方、礦池、礦機生產商等,主要是為了讓參與方更好的交流。在5天的輪船航行里,峰會氣氛空前高漲,但舉辦方明確要求話題避開ICO,而主要討論區塊鏈技術落地的問題,還有一些海外公司介紹自己公司的業務模式等。

不過尚小朋同時也表示,「9.4」政策後更多的區塊鏈項目偏向從海外發起,路演的數量沒有減少,但大都去了國外,有不少選擇去離中國本土不遠的日本公海路演。

據了解,海外公司在中國路演沒有受到有關部門的干涉,因此很多公司選擇曲線救國,先註冊一個海外公司,再去中國路演。

「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熱度、參與人員還是以中國居多,所以把路演集中放在中國是最好的選擇。雖然新加坡、瑞士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但是去瑞士的話本身投資人不多,去那邊路演的很少。在中國舉辦300人、500人會議是很簡單的事情,受眾群體、宣傳力度還是不一樣的。」尚小朋表示。

當然,這些在國內的路演都是在私底下進行的,投資者的認購也是「遮遮掩掩」。在普通投資者的層面,雖然目前也可以通過場外交易獲得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數字貨幣,然後進入交易平台購買代幣進行交易,但畢竟不能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了。總體而言,在國內,監管之前ICO代幣發行和交易的瘋狂已經不再了。

坐莊者的瘋狂

2017年7月份的某個周六深夜,投資者劉明(化名)正要睡去,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響,電話那頭是劉明很早認識的一位莊家朋友,此前擅長於炒期貨,2017年開始轉戰幣圈。那位莊家朋友提醒他,明天有一隻幣會漲。劉明很快明白,這位朋友很有可能要拉升這隻代幣。掛掉電話後,劉明迅速和他的基金合伙人商量買入了這隻代幣。之後,劉明一晚上沒睡,一直盯著這隻幣的走勢圖。到第二天早上7點多鐘,走勢圖呈直線上升,劉明知道,莊家的誘盤已經奏效了,信奉著買漲不買跌的投資人殺了進來,將幣價又迅速推高了幾倍。劉明看準時機,在高點賣出了所持有的這隻代幣,一晚上獲得了近7倍的收益。

從2017年年初開始,投資者們加速湧入數字貨幣這個聲色場。加密貨幣市值從年初時177億美元增長至5728億美元,翻了32倍。逐利者聞到了金錢的味道,並且發現了一個比炒幣更賺錢的方式,那就是參與山寨幣的ICO。

「以前資金團的人都在二級市場炒幣,後來發現ICO更簡單、更暴力,買幾個以太幣、比特幣直接參投某個項目,換來代幣,代幣一上去,能夠拉五倍甚至十倍,而比特幣在整個2017年也只漲了十倍,但是有些幣漲了上百倍。」鏈向財經和ICO365的創始人李雄解釋稱,「投資比特幣就像開捷達,投資山寨幣就像開跑車、飛機,後者更快、更刺激。」

通常來說,一級市場的投資分為幾個階段,天使、私募、Pre-ICO、ICO。項目從投資者手中募集以太幣、比特幣等主流幣,並按照代幣和主流幣的一定比例,將項目代幣發放給參與的投資人。山寨幣的ICO類似於A股的打新股,無論項目好壞,一旦項目上到了交易所,其二級市場總會相對於一級市場給予一定溢價,但與A股不同的是,在幣圈沒有漲跌幅限制,一夜之間翻倍的事情時有發生。

此外,在給ICO項目進行定價時,其估值並不取決於項目本身,而是參考其他項目的估值。「大家現在所有的都是同一個模板,無論公司好壞估值也沒有太大差異化,創始人以前公司做什麼,團隊是否優秀,行業是否靠譜這些都沒有,就完全變成一個產業化運作了。」劉明說。

炒客網COO王小龍也曾在去年9月份之前參與過兩個項目的私募投資。「當時市場已經失去了理智,大家都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直接就把錢投進去。」王小龍回憶道。他在2017年8月參與了一個音樂項目ICO的投資,但那個項目的代幣只能在交易所交易,並沒有基於以太坊等公鏈進行開發,無法轉出到錢包,後來王小龍才意識到自己投資了一個「空氣幣」。

尚小朋也曾碰見過一個類似的項目,項目發起人直接跟他說沒有必要使用錢包,理由是使用錢包還有可能把幣弄丟了。在尚小朋看來,這類項目絕大多數都是傳銷項目。去年9月之前市場上充斥著這樣的空氣幣和營銷幣,甚至有些項目白皮書也是完全複製其他項目,只是改了個名字。

龔曉輝混跡鏈圈多年,他告訴本刊記者,全球真正能做區塊鏈開發的技術人才也就幾萬人,在中國絕對不超過3000人,這其中還包括很多經培訓跨界而來的非專業人才。他認為,目前國內真正的區塊鏈項目不超過100個。「95%以上的項目都是假的。」他說。

有投資人表示,目前市場上95%的代幣確實都是空氣幣,而之所以這些代幣不破發,與背後庄家的助推有關。作為行業內從業人士,劉明跟記者透露,現在活躍於行業中的資深莊家很多都來自於原來炒黃金、股票、期貨的人,只是換了個投資市場,操作手法都一樣。「因為中國幣圈個人玩家是主流,有些幣白天可能會跌,晚上莊家則悄悄的把幣價拉起來,第二天個人投資者看到幣漲了,又會去買,這跟在A股買漲不買跌的方式是一樣的。」劉明解釋稱。

另外一個更巧妙的做法是聯合ICO項目發行人一起炒作,主要目的是提高交易活躍度,維持幣價不破發。曾負責幫10家項目進行ICO做市的知情人士表示,在幣圈做市比A股更為容易。通常來說,即將登陸交易所的項目方找到幫忙做市的機構,並撥給一定的代幣交由做市方幫忙護盤,避免破發。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項目方先定好目標價,然後做市方配合釋放利好、整體環境以及資金進行操作。「幣圈的深度相較A股市場是比較低的,如果說當時的成交量是100萬,單個幣價如果是10塊錢,那就是1000萬資金,就等於每秒鐘要打1000萬去拉,後面的資金就可以量化了,此外配合釋放一些利好消息可以增加拉的程度。」

「在ICO市場沒有技術,沒有K線圖,人人都可以坐莊,只要有大量資金。而且它不受監管,如果在A股市場莊家和上市公司大股東聯合做市是違法的,但是在這個市場沒有監管。」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一個沒有監管的市場,瘋狂是必然的結果,毀滅也是。

結束和開始

「你們膽子也太大了。」一位深圳金融辦副主任這樣跟李雄說。2017年9.4政策清退時期,深圳金融辦副主任去李雄之前創辦的ICO365調研。ICO365創立於2015年,是數字貨幣的融資服務平台,也是國內當時最早進行幣幣交易的平台。

金融辦副主任之所以如此說,是擔憂ICO項目自身的風險。如果幫助ICO項目籌集了幣最後不打給平台,或者跑路了,那麼平台將承擔巨大風險。

實際上,李雄對於2017年以來ICO熱潮也感到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剛創辦ICO365的時候,做區塊鏈的還是一幫極客,市場的行為進來以後就變了,泡沫、投機、騙子橫行。很多項目一上來就談幾個億的夢想,衝上來就要錢。」李雄說道。去年6月ICO融資達到了頂峰,僅ICO365在7月份接的項目就達到了21個。當時這些項目雖然沒有出現問題,拿到代幣的投資者可以去二級市場進行交易,但是李雄判斷,這種瘋狂的玩法持續不了多久。「太瘋狂了,遲早會出事的,我們得趕緊撤。」

隨後,比特幣中國、OKCoin等交易所陸續叫停了法幣和人民幣之間的兌換業務。李雄所在的ICO365在發出通知的當天關閉了交易平台的運營,而由該平台孵化的另外一個項目sosobtc原本的交易行情功能也被關閉。

政策出台後,王小龍選擇了退幣,他參與了兩個項目ICO,總共投資了9000元,當時按照現時交易進行清退,返還回來的資金僅1000元不到。

這個政策出台也讓當時剛完成ICO募資的劉志平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機。面對代幣投資者的退幣要求,他感到頭皮一陣發麻。在和投資者談判賠償的過程中,有個別衝動的投資者威脅要綁架他的孩子,還有投資人直接衝到劉志平的辦公室瘋狂砸東西,要求按照原價賠償。

「他們天天罵、日夜罵,其他團隊還有人被打,我們都絕望了」,之前的ICO募資,劉志平募集了1600個比特幣,政策出台後,其中一部分投資人要求按照購買時的人民幣價格進行償還而非原路退回募集的比特幣,而那時幣價由於政策的出台遭遇雪崩,項目里的1600個比特幣都還回去了。「窟窿還填不上,我自己又掏腰包補了點。」

為了補償中間的差價,劉志平拿出了自己錢包中的160個比特幣才把缺口補上。

這次的風波讓劉志平身心俱疲,也是他一心想出海的主要動因。「我當時都要跟夫人離婚了,什麼都要賣掉。之前幾萬幾萬的掙錢,很辛苦,現在要上億上億的賠。我除了賣房子還能怎麼辦?」雖然損失很大,但事後劉志平想來也不心疼。「我保住了我的人身自由,我最在乎的是這個。」

對於這次「一刀切」式的監管治理,他至今耿耿於懷。這之後,他也將公司的發展方向往技術服務提供商方面轉移。

劉志平以為一切在國內都結束了,但沒想到這卻是另一種開始:ICO發行沒有絕跡,只是轉移到了國外;代幣交易沒有停止,只是轉移到了地下。而在此期間,區塊鏈在中國持續升溫。

1月中旬,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內部分享的一份關於區塊鏈的言論迅速在朋友圈發酵,財富刺激所帶來的興奮感戰勝了對於監管等未知風險的恐懼,即使現階段區塊鏈技術仍不成熟,9.4以來監管政策越來越嚴,ICO破發的項目越來越多。

華商基業商級合伙人霍然是美國人工智慧與運籌學博士,他一年的時間一半在美國,一半在中國。他發現,雖然區塊鏈在兩國的發展都很火熱,甚至中國還略微勝出,但兩者的氣質卻不太一樣,中國的從業者和投資者們明顯要更功利一些。在春節前的一個區塊鏈內部論壇上,他準備了一個100多頁的PPT,想給台下的參會者好好講講區塊鏈的意義和邏輯。在翻到如何進行數字貨幣投資那頁時,他想節約時間略過去不講,但台下的聽眾不幹了。在嘈雜聲中,有人大聲喊道:「我們就想知道這個!」這讓他在台上尷尬不已。

曲終人未散

眼下,國內的區塊鏈創業者們依然可以繞道海外發行代幣,機構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依然可以曲線投資代幣。一切都表明,ICO曲終人未散。

2月5日,有消息稱監管叫停ICO後,很多境內人士轉向境外平台網站繼續參與虛擬貨幣交易,考慮到境內投資者轉向境外平台參與交易面臨種種風險,下一步央行將對虛擬貨幣境外交易平台網站採取監管措施。

「9.4之前我們是從門縫裡來看這個房間里的人,後來政策出台之後,房間的燈滅了,什麼都看不著了。」一位接近幣圈的投資人私下表示。田軍也指出,和外界的想像不一樣,此前國內的交易平台對於平台上的數字貨幣交易還是有一些規範措施的,比如每天都會向金融局上報當天的交易數據,用戶在取現時會有一些嚴格的條件以及其他風控措施。「但現在,黑燈瞎火的,真的是什麼規矩都沒了。」他說。

在採訪中,一位已經在海外成功進行ICO的區塊鏈項目創始人表示不方便談論更多。當被問及媒體的相關報道是否會影響到這些數字貨幣的行情時,他反而笑了。「你想得太多了!」他說,「無論你們說它好還是說它壞,都不重要。」他認為,媒體的報道,哪怕是負面報道,都會讓更多的人關注ICO和代幣,而只要接觸到它,就不可能抗拒它的誘惑。「因為這是人性!」他說。

「9.4」之後,尚小鵬發現參加項目路演的投資者群體也發生了變化。「之前中國99%都是小散戶投資,現在只有80%是小散,還有20%是機構,這種變化在2018年還在持續。這些機構一方面是基金,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圈內聯盟。」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2017年11月到12月,比特幣價格暴漲,大家開始抱團投資,出現了很多代投機構,區塊鏈的產業聯盟,以及很多區塊鏈的投資基金,未來可能各個項目的發展會以機構投資為主,散戶會逐漸減少。

在幣圈內,經常會聽到2018年比特幣會反彈到10萬美元的聲音,而對於未來,尚小鵬也是樂觀的,他認為2018年會有更多人參與進來。

剛剛過去的狗年春節,在「1萬億市值社群」的500人群里聚集了一幫風險投資大佬和科技圈人士,如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百合網創始人慕岩、隆領資本創始人蔡文勝等,也有一些懷揣著好奇心的演藝界人士——汪峰、高曉松、於正、佟麗婭、秦嵐、胡可、胡海泉、韓庚等。從大年初二(2月17日)以來,他們每天在群里熱火朝天地討論區塊鏈、比特幣和ICO的未來,樂此不彼。而國內的科技巨頭BAT,小米、華為、網易等在這個領域都早已布局。

儘管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的警告還在耳旁:比特幣喧囂之勢堪比當年的「鬱金香泡沫」。比特幣截至1月24日跌破1萬美元,甚至人民日報一周內兩次發文為炒幣降溫,但投資者對此仍趨之若鶩。

剛剛經歷過一場生死劫的劉志平則對此一笑而過,「你看幣安現在風頭一時無兩,但這才幾個月,暫時的風光算啥。君不見幾年前的比特幣中國和火幣網多牛逼,現在還不是(一場浮雲)。」

值班編輯:張秋穎

審校:張弘一

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

1998年,《中國企業家》雜誌創立「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邀請出席全國兩會的企業家代表委員在這一重要輿論場集體發聲,表達企業家的心聲。20年來,每年都有近30位企業家代表委員相聚在兩會沙龍,成為一個不變的約定。近年來,企業家代表委員們在兩會沙龍連續呼籲大規模減稅、簡政放權、加快產業互聯網轉型等,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建議被相關部門採納。

十九大之後的第一次全國兩會即將召開。2018年3月5日晚,第二十期「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將如約舉行,來看看企業家代表委員都關注些什麼?他們眼中「新時代的歷史性機遇」來自哪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企業家 的精彩文章:

馬雲、普京都穿的羽絨服被限購了?真相在這裡
這家被強制摘牌的公司,曾市值1330億

TAG:中國企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