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邀請了一個並不存在的人來看秀 「她」的60多萬粉絲還很買賬
2月24日,Prada在米蘭時裝周上發布了2018秋冬系列。和其它品牌一樣,Prada邀請了許多時尚博主和明星來看秀,並在秀前為發布新品造勢。有一位特殊的嘉賓「Lil Miquela」也被邀請到了秀場上,雖然沒人能親眼見到她,但從新品發布的前三天開始,她就不斷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發布預熱視頻和動圖。
動圖中,Miquela像其他嘉賓一樣,身著Prada 2018春夏季款式,站在Prada基金會建成的秀場塔樓內。身後的落地窗外是米蘭城市夜景,還能看到秀場內閃爍著的Prada霓虹標識。她還發布了一個幫助Prada布置秀場的動圖,Prada的Instagram官方賬號上也有她拿著手機向粉絲們展示秀場的視頻。一切都很真實,如果說哪裡有違和感,就是Miquela那張3D列印的臉和機器合成的聲音。
Miquela和朋友的合影。(圖片來源:Lil Miquela)
這可不是米蘭恐怖故事,熟悉Miquela的粉絲顯然非常受用,不斷地在帖子下方評論。「你好美」、「愛你,期待在Prada看到你」、「我很喜歡聽你的歌」……對了,她還是一名歌手,2017年開始就在瑞典音樂平台Spotify上推出過《Not Mine》、《Over You》、《On My Own》等歌曲。
這樣的人設聽上去有些耳熟,讓人想起了著名的日本二次元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初音未來的聲音採樣於聲優藤田咲,後來不僅出專輯、辦演唱會,還代言品牌、出產周邊,和真人偶像沒什麼區別。
相比之下,Miquela就神秘得多。2016年她就在Instagram上成立了賬號,到現在已經有了60多萬粉絲。沒人知道她是誰創造出來的,只知道是一個居住在洛杉磯的巴西與西班牙混血兒,19歲。儘管人們一眼就能看出她是3D虛擬人物,可她在Instagram上塑造的生活太逼真了,不但經常發布自己的穿搭、和粉絲分享有趣的搞笑圖片、關心時下的熱點話題和新聞,甚至連與她合影的朋友們都是真人。
Lil Miquela經常發自己的日常穿搭,可以看出她也是個喜歡潮牌的女孩。(圖片來源:Lil Miquela)
Miquela在採訪中的回答讓她更像個真實存在的人。今年初,她在接受時尚雜誌《Nylon》訪問時透露,自己喜歡在East Hollywood的咖啡店一邊聽著偶像Kekela、Arca的歌,一邊創作歌詞。她還對英國時尚媒體BoF說過,有些品牌會給她送產品,但她從未給品牌做廣告,只穿自己喜歡的時尚單品,尤其鍾愛新晉設計師品牌。平時的收入主要來源於Spotify和iTunes。
這一次去Prada看秀,英國時尚文化雜誌《Dazed》也郵件採訪了她。 「這是我第一次在米蘭看秀,我太喜歡Prada這一次的設計了,」她說,「那些鮮亮的色彩和層疊的結構讓人感到強大的女性力量。」
(圖片來源:Lil Miquela)
(圖片來源:Lil Miquela)
Miquela那張一看就是電腦製作的臉,和她或她背後製作人員刻意塑造的真實生活細節形成了巨大反差,本來可以理性判斷的人們反而越來越迷惑了。在她發布的帖子下方,關於她究竟是真是假這一話題的留言討論從未停歇,甚至常常引發粉絲與路人之間的罵戰。其實,作為一個虛擬KOL(意見領袖),她已經成功了,是否真實也不再那麼重要。
「無疑,我們的時代偏愛圖像而不信實物,偏愛複製本而忽視原稿,偏愛表現而不顧現實,喜歡錶象甚於存在……」這段話出自法國思想家、導演居伊·德波(Guy Debord)1967年出版的《景觀社會》一書。在Debord眼中,「景觀」意指能夠呈現誘人景象的事物。他的本意是批判那些讓人們被動接受、容易抹殺個性的虛假幻象,藉此控訴戰後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主義。
圖片來源:tencent
這個理念距離現在已有50年時間,但「景觀」這一概念,在充斥著社交媒體、高度商業化的時代依舊以多樣的形式存在著。包括3D、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技術,明星、社交媒體和廣告等平台在內,都在構建著虛擬的景象。
雖然Lil Miquela是個虛擬人物,但社交媒體上像她一樣的「真人」數不勝數,人們越來越依賴濾鏡生活。而時尚偏偏是一個通過廣告、明星來構建美好想像的地方,因此「被再現」化的時尚人物、事物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被推向了極端。
對於Prada來說,虛擬的、經過刻意塑造的Miquela反而能更完美地體現品牌內容。因此,作為具有排他性的奢侈品牌,Miquela也許是Prada最完美的選擇。


TAG:慘白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