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唐江澎:發展素質教育,從「因分而學」到「為愛而學」

唐江澎:發展素質教育,從「因分而學」到「為愛而學」

在新時代里談發展素質教育,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個就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果要讓一個人的素質得到全面地發展,要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到社會參與進行整體上的提升,學習動機問題就應該特別關注。現在我們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高考錄取的平行自願把人等同於一個分數、一個符號,考了多少分,最後就對應地去上什麼樣的學校,在切片化的分割之後,學生就缺失了對自己實力的判斷力,以及對自己興趣的評估力。這樣的一個現象就使得我們學生的學習動機變成了為分而學。高中階段實際上是學生認識自我、定義自我的一個關鍵時期。學校要發展學生的素質,就要優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職業體驗,讓學生能夠把當下的學業同未來大學的專業選擇貫通起來,把專業和走向社會後安身立命的職業聯繫起來,把職業同建功立業的事業聯繫起來,再大一點,就是把事業和擔當民族復興,造福整個人類的使命聯繫起來,變「因分而學」為 「為愛而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方面。這其中不光是學習動機的問題,更是理想問題和價值觀問題。

第二個就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們現在發展素質教育,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方式還太單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用單一的方式,就只能培養出能力單一的學生。成天讓學生去刷題,只能提高他的解題能力,不會提高他的合作能力,更不會提高他面對真實情境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單一的、接受的學習方式轉變為體驗的、實踐的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學校現在突出強調的就是實踐能力。讓學生去開口講、動手做、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

第三點就是要高度關注信息化和智能化時代帶給學校教育的變化。我想至少有兩種變化是我們應該積極應對的。網路的出現使我們的課程形態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也使得學生的個性化選擇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充足的支持。這是非常利好的一個方面,但更深層的,是我們應該利用這樣的網路資源和智能化背景,為學生實現由過去的被動組織到自主地完成學習進程的轉變,實現學生的自主化設計。

在發展素質教育方面,就學校而言,我們關注的就是動機上為愛而學,方式上重視實踐,在課程的組織形式上能夠實現定製化的個性學習。(本文整理自唐江澎在中國教育報刊社2018年「兩會E政錄」上的發言,部分有刪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大學生志願者溫暖乘客回家路
全國首所中職學校成為「國際關務人才培養基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