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導語:消化性潰瘍是胃酸或胃蛋白酶分泌過多、胃黏膜破壞而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腸的病變。消化性潰瘍是我們生活中很見的疾病,病程多有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特點,發病率約佔人口的10%。

01

常見的致病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葯;

吸煙;

不良的飲食習慣。

90%的消化性潰瘍有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癥狀,幽門螺桿菌能產生大量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產生氨,氨的聚集能使胃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黏膜易發生潰瘍。另外,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其基礎胃酸分泌和刺激後的胃酸分泌都較未感染者高。

非甾體抗炎葯能夠抑制環氧酶-1,繼而減少了PGE2和PGI2的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護作用使潰瘍易於發生。

吸煙影響潰瘍的癒合,促使潰瘍的複發,並提高潰瘍併發症的發生。吸煙通過刺激胃酸分泌和膽鹽反流,改變黏膜血流,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促使潰瘍發生。

02

臨床表現

消化性潰瘍是一個慢性過程,發作具有反覆性,其緩解期與發作期交替。發作時疼痛有規律性,上腹可為隱痛、鈍痛、飢餓樣痛、脹痛、灼燒樣痛,長期反覆發作。胃潰瘍常在餐後0.5~1小時疼痛,持續1~2小時消失;十二指腸潰瘍則在餐後2~3小時開始疼痛,持續至下次進餐才消失,或夜晚睡前疼痛,進食或服用鹼性藥物後可使疼痛緩解。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有噁心、嘔吐、噯氣、上腹部飽脹、消化不良、貧血消瘦等。潰瘍並出血會出現黑便。最好進行胃鏡檢查確認。

03

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目標

緩解或消除癥狀;

促進癒合;

防止複發;

預防併發症。

04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

潰瘍的疼痛癥狀主要是因為胃酸的腐蝕作用,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是緩解癥狀的主要方法。

中和胃酸可以使用鹼性藥物,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碳酸鈣等。碳酸鈣能夠迅速中和胃酸,但中和胃酸過程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導致胃脹、呃逆、酸反流。嚴重的潰瘍患者有可能出現穿孔的危險。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有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埃索美拉唑。H2受體阻滯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也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如枸櫞酸鉍鉀、硫糖鋁可以保護胃黏膜,抑制潰瘍發展,促進癒合。

潰瘍的反覆發作很大原因是幽門螺桿菌的作用,所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於防止潰瘍的複發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常用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案為「三聯」或「四聯」法。

三聯療法為一種PPI bid,克拉黴素500mg bid,阿莫西林 1000mg bid。

四聯療法為一種PPI bid,枸櫞酸鉍鉀 qid三餐及睡前服用,甲硝唑250mg qid 三餐及睡前服用,四環素500mg qid 三餐及睡前服用。三聯和四聯的療程一般為14天。對於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葯而導致的潰瘍可以先停用非甾體抗炎葯並服用質子泵抑製劑和米索前列醇,對於無法停用非甾體抗炎葯的患者可以選用COX-2類非甾體抗炎葯。

拓展閱讀

消化性潰瘍,服藥療程有講究

消化性潰瘍是較為高發的消化道疾病,資料統計大約有10%的人在一生中曾患消化性潰瘍。為什麼有些病人消化性潰瘍老不好,經常複發呢?

目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目的(治療原則):消除病因,解除癥狀、癒合潰瘍、防止複發,個體化治療。

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如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三聯療法由標準劑量質子泵抑製劑PPI加兩種抗生素(例如克拉黴素加阿莫西林)組成,四聯療法是再加鉍劑,療程為10-14 天。需要注意的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並不容易,不按療程服藥不僅影響病情,還容易導致細菌耐葯。

抑酸治療

消化道的潰瘍面在胃酸的環境下很難癒合,因此抑酸治療是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重要步驟,最常用的抗酸分泌藥物是質子泵抑製劑,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持久。在抑酸藥物的作用下,消化道的pH值升高,有利於潰瘍面癒合修復。根據指南,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療程為6-8 周,癒合率可達到80%-100%。但是患者通常在住院期間或者消化性潰瘍疼痛出血期能夠按時服藥,待病情緩解或無明顯癥狀後不遵循醫囑自行停葯,潰瘍面並未完全癒合,當遇到刺激因素便會複發。足療程的用藥對於消化道潰瘍的治療很關鍵。

雖然按時服藥、足量、足療程可以加大治療的力度避免消化性潰瘍複發,但是保持心情舒暢,不要過度勞累、焦慮;改善生活規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進食,避免刺激食物,戒煙戒酒;規避會損害消化道黏膜的藥物(如激素、非甾體抗炎葯等)對於防止病情複發同樣重要。

轉自:HAOYISHENG

關注消化,「腸」想「胃」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罕見病讀片一例:十二指腸佔位致消化道出血
小腸出血——血管介入診斷與治療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