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上海驚現山寨版 colette:,是怎麼回事?

上海驚現山寨版 colette:,是怎麼回事?

去年,巴黎買手店colette: 的結業已成為時尚界的一大遺憾,有很多人都未曾有機會造訪,實在是可惜。

不過在 colette: 閉店之後發生了一件更加令人震驚的事,上海竟然出現了一家新的 colette: (非官方店),名字和標誌都與巴黎 colette: 無異。

圖為上海 colette: Forever (非官方店)

對此,業界人士不禁泛起各種問號,店主起這樣的名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心態?店裡賣的到底是不是正品?如果賣正品的話,為什麼要起這樣一個山寨的名字?

抱著這份好奇心和問題,時尚媒體 NOWRE 來到上海這家 colette: (非官方店)並嘗試聯繫店主趙碩進行了採訪。

在被問及為何起名為「colette:」時,趙碩稱更多的是出於對巴黎 colette:的一種情懷,他表示「colette:關店後很快就會被人遺忘,它的名氣也會逐漸消失,而我起的這個名字可以讓大家記得的時間稍微長一點。」

圖為店主趙碩

以下是 NOWRE 完整的採訪過程:

最初起名的時候考慮過會遭到一些巴黎 colette:買手店粉絲的抨擊與質疑嗎?

趙碩:我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開這個店也是有我自己的一些原因,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也是 colette: 的忠實粉絲,它的閉店讓我感到非常難過,而我開這家店是在 colette: 閉店之後,也希望融合一些我自己對 colette: 的情愫在裡面。所以我並不擔心放在網上會有什麼問題。

是抱著怎樣的心態起這個店名的?

趙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第一次知道 colette: 是四年之前,因為我跟我的愛人非常喜歡去國外旅遊,途中比較喜歡找尋一些在上海沒有賣的東西,希望有一天能在上海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直到四年前我們去巴黎的時候,看到了 colette:,發現這就是我們理想中的那種店。

當時,我們用英語簡單地和創始人 Sarah Andelman 交流了一下,了解到她們開 colette: 的初衷也是把巴黎沒有的時尚單品擺在巴黎銷售。不過,當時我們暫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實現這一夢想,直到今年8月聽到 colette:要閉店後才下定決心。然後我就給Sarah Andelman發郵件,問她如果我在上海開一家類似的店,直接叫 colette:,會有什麼樣的看法。

創始人 Sarah Andelman 及母親 Colette Roussaux

Sarah Andelman回復稱,colette:關閉後她會開一家自己的公司,對於我希望啟用「colette:」這一名字的做法表示不同意也不反對,但希望我能找到一個更好的名字。其實,當時起名字的時候我也和圈內的朋友進行過交流,但最終還是覺得「colette:」最能體現我開店的初衷。

如果有人評價你的店鋪是種 「山寨」 的行為,你會怎樣回應?因為從一模一樣的店名和 Logo 上看,會有很大可能性被這樣評價。

趙碩:我一開始起這種名字就考慮到會存在這樣的質疑,因為對我來說 colette: 並不只是一個品牌,因為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比如說星巴克做咖啡,上面就會有星巴克的 logo,colette: 更像是一個概念,是一種能讓我把一些不同的品牌,和自己覺得時尚的、新奇的、潮流的一些東西融合在店裡,呈現給消費者的理念,所以我並不覺得 colette: 這個名字是山寨,因為我並沒有把它商業化,拿它生產什麼產品。

那就有點奇怪了,取一個這麼有爭議性的店鋪名字,站在經常消費這裡品牌的消費者角度想想,我個人感覺這種操作反而會讓他們覺得不放心,你不覺得嗎?

趙碩:舉個例子,在開店之前,我曾去探訪過長樂路、興樂路、巨鹿路的店鋪,他們普遍採取「名字 + Studio」的命名方式,或者用三個首字母拼在一起組成 Logo。而且,長樂路巨鹿路賣的 90% 都是山寨的,他們名字是不明所謂的東西,裡面的東西要麼 90% 是假的,要麼真假混賣,毫無意義。

長樂路

我的門店和他們的區別在於,「colette:」這個名字對於我而言是一個概念,一種情懷,有些東西你是要探討之後,看到實物之後,才能知道是不是正品。colette: 也並不像 Supreme 這種這麼出名,知道 colette: 的人本來就不是很多,如果有人看到這個牌子,願意進來和你交流,去了解你的產品,他才會知道你是不是山寨的。

自己去出國買東西回來會不會比較有局限性?

趙碩:是的,我買東西比較隨便,都是我自己覺得喜歡我就去買。就像我們店裡基本上一個款式都只有一個顏色一個尺碼,所以說如果他找不到合適的只能買其它款,或者說他和我預約然後我攢積一些數量我自己再飛一次。像買手店主要的經營形式就是數量少,比較小眾,想要為消費者提供比較不容易撞衫的款式。如果我一樣產品進的數量特別多,可能會有背於我開買手店的理念。

之前溫州開了一家 YEEZY 的店鋪,名字就是跟 adidas YEEZY 一模一樣,但裡面賣的全是假 YEEZY 鞋子。雖然你賣的是正品,但你有想過這種操作可能會被消費者歸成同一類賣假貨的店鋪嗎?

趙碩:就像我前面提到的,YEEZY 是一個品牌,有自己的產品,它會把 Logo 印在鞋上,所以說這是山寨。而我們並沒有拿 colette: 去生產任何的產品,因為 colette: 本身沒有產品,所以說 colette: 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品牌,並不是印在衣服上就能賣錢,被人消費。

圖為溫州山寨的 YEEZY 門店

這樣算不算是在消費 colette :這家買手店的名氣?

趙碩:當然是在消費它的名氣沒有錯,但我是今年 1 月 16 號正式開門,colette: 則是在去年 12 月 21日正式閉店,時間上並不同步。而且我在去年 8 月也已經和Sarah Andelman提到過這一想法。

其次,如果我沒有開這家店,colette: 可能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或者被其他新的買手店替代,而我起的這個名字可以讓大家記得時間稍微長一點。畢竟影響力和別人是沒法比的,如果說我能把這個稍微延長一些我覺得也是個很幸運的事情。

很多街頭品牌在衣服上會經常有一些 Bootleg 的行為,有些甚至被起訴了,你不擔心被起訴嗎?

趙碩:因為我從八月份第一次聽到 colette: 閉店的消息的時候,我就已經和 Sarah 女士提到這個問題,Supreme 在與 LV 推出聯名系列前也曾被 LV 指責抄襲,所以歸根結底是否會遭到起訴主要還是看對方高層的意見,就像 Chinatown Market 推出的產品幾乎惡搞了所有的品牌,但它依然還算是一個比較火的潮牌。

關於起訴的問題,當然是會擔心,而我在有這個想法之前已經和Sarah Andelman有過交流,你們找到我的時候我已再次和Sarah Andelman發了郵件,但她現在應該忙於其新開的 Just An Idea 諮詢公司,未能及時地回復我。如果她認為我的這個行為對她或者是她的團隊、她的公司甚至是她的母親造成困擾,那沒有問題,我可以改一個別的名字。

對於 colette:關門的決定你有什麼想法呢?

趙碩:買手店在中國並不是很多,但在國外並不少見。不過我認為 colette: 閉店的原因,除了她母親要退休要休息以外,我覺得還是因為實現盈利愈發艱難。據我觀察,colette:發展到後期,,逛一樓的人越來越多,逛二樓的人越來越少。而作為一個買手店,賣成衣比賣小配飾的利潤更高,但隨著逛二樓的人越來越少,相當於它的盈利也在逐步下滑。

圖為colette: 一樓

換個說法就是,大多數去 colette: 的人只是去湊一個熱鬧,因為 colette: 有名,就隨便買一個小配飾當紀念,並不是真的為了消費。

你的店現在處在盈利狀態嗎?

趙碩:剛開了半個月,暫時沒有找到盈利點。因為我一開始覺得開在南京西路淮海中路這樣的大商圈附近投資會太大,所以選擇了旁邊的子路。原本我針對的客戶是這邊的白領,或者是沒有時間飛國外、覺得專櫃的東西太貴、或者是想尋找一些不太容易和人撞衫的、比較個性化產品的人群。但是做到現在,我覺得可能這邊的消費水平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高,調研的時候有一些失誤。

上海 colette: Forever 店內

那你會後悔嗎?

趙碩:後悔也談不上,我和我老婆四年前就想有一家這樣的店,我們本來想取名叫「趙太太喜歡的」,就是說這家店裡都是我老婆自己喜歡的東西展示在這裡,想找一些共同愛好者,去交一些朋友。後悔的話,才半個月也不好說,我先做個一年再看看,如果虧的太慘,一毛錢都掙不著那可能就閉店了。如果說我能差強人意,能勉強經營,我覺得開一個這樣的店能讓大家交流交流也是非常不錯的。

店鋪在細節上還是有追求的 那你覺得盈利的意義比較重要呢還是精神意義比較重要?

趙碩:兩者都有,如果說你沒有辦法經營,或者盈利特別少,那我談精神、談理念都是沒有用的。

圖為上海 colette: Forever店鋪細節

colette: 為什麼能影響你那麼深,以至於能讓你在上海開了這家店?

趙碩:很奇妙的一個事情是,你想像中的一件事情,當你發現世界上真的有這個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事情很棒。在我不知道 colette: 之前,我就很喜歡去發現世界上好玩的東西,自己喜歡的東西,把它聚集在一起。colette: 就像是一個把我自己喜歡的,把它展開,開放給其他人看,說不定你就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他們也喜歡這個東西,會與你交流。

我們發現你的店裝修和巴黎 colette: 差了很多,可以說是有點差了,為什麼不裝好一點?

趙碩:我沒弄,這是前一家的。我一開始是準備租一間大一點的,有這個想法但是我不想一開始就投入這麼大。因為我也不是全職,平時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偶爾過來一下,算是先試試水。

有沒有從 colette: 裡面借鑒到一些理念、一些想法呢?

趙碩:我最大的想法就是盈利這一方面首先要從 B 端獲取一些錢,像我這樣國外背回來一件一件賣這個盈利點是非常的不清晰。

覺得自己能在中國打造出像 colette: 一樣的神話嗎?

趙碩:那當然不能,不過我有這個意願在,主要是一個情愫,比如說我投這家店投了四五十萬,我去做了,哪怕賠光了,就剩這些衣服,房租裝修什麼的都搭進去,也就這樣了。我現在也沒到 30,也沒有自己的小孩,就是去嘗試一下,不去計較成本,就去試一次。

可見,在尚不清晰市場的情況下盲目開店,最終迎來的很有可能就是虧本,而且還要頂上山寨的惡名。畢竟 colette: 的成功並非空穴來風,作為全球最出名的買手店之一,每天源源不斷的客流量就是最好的保證,和各大品牌之間的良好關係也是 colette: 重要的經營之道。每年接連不停的聯名合作企劃更是迅速售罄,名氣加上品質品位保證,消費者在服飾方面的消費也是不容小視的。

此外,店內一層的生意更好也和法國人的高質量生活品味息息相關,浪漫的法國人總是會買一些提升生活趣味、居家環境的小配件,這也是 colette: 將整個一層都售賣生活用品的原因,同樣作為全球知名買手店的 Dover Street Market 和 10 Corso Como 也開設了大面積專門販賣生活用品的空間。

相比起其他門店,精神才是 colette: 真正立足於時尚界頂端的原因,不管是超前的想法、精細的服務質量、兼顧主流小眾的品位,都是 colette: 的核心精神。早在 30 年前就能夠做出這樣的精品集合店,從菜市場到現在的繁華地區,可以說整個周邊地區都是靠 colette: 一手支撐起來的。

全球僅此一家的策略不僅讓店鋪更加稀有,兩位店主更是全身心投入一家店鋪的經營和服務,這樣的心意是其他買手店遠遠不及的;店內品牌的選擇從 Saint Laurent 這樣的奢侈品牌到 F.A.M.T 這樣的街頭品牌,再甚至很多非常小眾的品牌都有涉及,不管你是什麼風格來 colette: 都能買到合適的衣服,更別說多少品牌都是由 colette: 一手帶火的了。

對於這家上海 colette: Forever,NOWRE 認為雖然店主有他自己的開店理由,也已經聯繫過Sarah Andelman,但仍然不支持這樣的做法,畢竟從里從外看、甚至一番交談過後,也許店主的這份坦誠能夠解釋這家店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冒名之惡意,但事實是這個名字真的會帶給人不少誤會,也很大幾率的讓自己落得了山寨之名。

儘管這位店主說他並不介意,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想的話,誰又會冒險在一家嫌疑店裡消費,最後受影響的還是自己的生意。作為一個關注潮流時尚的消費者來講,該店內所販售的東西其實也和其他水貨店並無區別,基本上就是每個小買手店甚至網路代購都會配備的貨品,例如 Supreme、OFF-WHITE、GUCCI 等品牌的產品,目前上海的消費者並不缺乏入手這類單品的渠道。

如果真的想要延續巴黎 colette: 的買手店精神,那就應該作出更多的準備,對上海市場和這一類型的消費群體有更充分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提升作為買手店的審美和時尚觸覺。

其實作為一個粉絲想要致敬懷緬 colette: ,這樣的動機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問題,就像之前有 colette: 的狂熱粉絲為自己的孩子取了個相同的名字一樣,實質的問題,在於實現的方式,如果僅僅是現在這樣的話,不管對 colette: 有多狂熱多忠誠,都很有可能變成了「好心做壞事」的結局。

你離洞察時尚的距離只差一個APP

24小時滾動報道 時尚新聞 最先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頭條網 的精彩文章:

曾經水火難容,LVMH為什麼要投資一家球鞋零售商?
倫敦希斯羅機場免稅店被曝歧視中國消費者,遭大範圍網友抵制

TAG:時尚頭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