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低調的自動駕駛潛行者?看華為如何利用手機操控保時捷

低調的自動駕駛潛行者?看華為如何利用手機操控保時捷

低調的自動駕駛潛行者?看華為如何利用手機操控保時捷

近兩年熱度不減的辭彙恐怕只有自動駕駛,一個作為跨界最多、市場最大、技術最複雜的領域,既包含名門正派的車企,也有互聯網新秀、新造車勢力和初創公司等企業,他們紛紛投入到自動駕駛平台的開發中。

由此看來自動駕駛是一個極具誘惑力卻又荊棘叢生的行業。而還沒有上市的華為,也對此行業虎視眈眈,先是網路傳言華為造車,接著,又聞華為以5G通信技術為基礎,進軍自動駕駛領域。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華為在這個領域潛行長達5年之久,如今自動駕駛項目RoadReader視頻曝光,到底意欲何為呢?

Mate10 Pro操控保時捷

前不久曝光的華為自動駕駛項目RoadReader視頻中可以看到,保時捷車內的前擋風玻璃處放了一台華為Mate 10 Pro手機。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是找第三方公司定製了一款App,用來控制汽車進行自動駕駛。

點擊App上開始按鈕,手機進入另一個界面。華為西歐地區CMO Andrew Garrihy在視頻中說:「在設置界面中預設好障礙物,汽車在遇到前方障礙物後會自動向左轉或向右轉。」

準備就緒後,裝載了華為Mate 10 Pro人工智慧手機的保時捷,就可以在沒有司機和方向盤操制的情況下自動馳騁在公路上。當公路中央出現拉布拉多犬後,Mate 10 Pro手機成功識別並下達了避讓轉彎指令,重新規划了行駛路線避開了障礙物。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開發此系統運用了自己新推出的麒麟970晶元,麒麟970配備了一顆獨立的NPU,具備很強的AI計算能力。

此外,保時捷車頂部還有一台攝像機,用來記錄汽車前方所有障礙物信息,並傳到華為Mate 10 Pro中,然後手機通過AI演算法,可以自動識別1000多種不同的物體,像貓、狗、食物和其他物體,幫助車輛來識別障礙物。

總體看來,華為通過安裝攝像頭等系列動作改裝了保時捷車,並讓華為Mate 10 Pro接管了汽車的行駛控制權,還研究出汽車躲避障礙物和合理規劃路線的演算法。

如今,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在試圖通過AI來提升自家的競爭優勢。而華為利用自身長處,運用搭載了麒麟970的Mate 10 Pro中的AI功能,使汽車自動識別障礙物,並適時規避。

就如華為方面表示:「RoadReader項目突破了華為目標識別技術的應用界限,賦予了AI設備自驅動的學習能力。這次對AI技術的速度和性能進行了測試,相信華為在自動駕駛上將會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華為作為國內手機通信巨頭,與一直以來在自動駕駛領域摸索的谷歌、百度相比,毫不遜色。

因為華為自動駕駛結合了5G通信、車聯網、AI技術演算法、晶元等多個技術,恰巧這些都是華為的優勢項目,所以說,華為在如火如荼的自動駕駛賽道上不會掉隊。

因而有業內人士評價:華為在如火如荼的自動駕駛賽道上不會掉隊。

5G通信下的自動駕駛

2017年6月,在上海的世界移動大會上,華為與上汽、中國移動共同演示了全球首個基於3GPP 5G技術的自動駕駛和遠程駕駛測試,為自動駕駛的可靠性和推動其走向商用奠定了基礎。

在視頻中看到,駕駛員通過駕駛操控台,遠程遙控30多公里之外的嘉定同濟校區里的車輛。搭載在車輛上的攝像頭,通過5G網路大帶寬將多路高清視頻實時傳達到遠程駕駛台,為駕駛員提供了240度的高清駕駛視角。

華為公司還表示,在本次測試中汽車的方向盤、油門踏板和制動器的控制信號也是通過5G網路傳輸的,5G網路支持對不同路邊條件的即時響應所需的超低延遲。即使在偏遠的位置,司機也始終能夠保持對汽車的全面控制。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5G網路的大帶寬、低時延。

為什麼5G是自動駕駛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5G的超大帶寬使多路高清視頻可及時上傳到遠程控制端,駕駛員可以實時準確判斷路況。

此外,5G具備使車輛控制信號傳輸的端到端時延控制在10毫秒以內、超高連接數(1000億連接)以及高精度定位等能力。

即使在惡劣環境和危險區域如礦區、垃圾運送區域、地基壓實區等人員無法達到的區域,將極大提升操作效率並節省人力。

在租車和共享汽車場景中,提高車輛利用率:一個駕駛員通過遠程駕駛將多輛汽車從人員密集區域移到人員稀疏區,實現一人管理多輛汽車。

憑藉一部搭載了麒麟970晶元的華為Mate 10 Pro手機,華為就切入了自動駕駛領域。可見,華為早早盯著未來出行中自動駕駛這一領域。

華為低調盤活自動駕駛

不得不提,最近兩年自動駕駛一直處於熱度不減狀態,國內外的汽車公司、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紛紛把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作為未來重要的戰略方向。

就連一直否認造車的華為也公布了RoadReader自動駕駛項目,正式落實了華為造車的傳言。

看似華為是突然宣布消息,事實上,華為低調潛行已經長達5年之久,自動駕駛技術幾乎成熟。

2013年,華為宣布正式進軍車聯網,針對汽車推出了車載通信模塊ME909T。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華為終端專註提供車載信息模塊解決方案,為合作夥伴提供穩定的支撐平台,車聯網的鋪墊為華為日後進入自動駕駛搭好了橋樑。同一年,在移動世界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前裝車載移動熱點、汽車在線診斷系統以及符合車規標準的3G、4G通信模塊。

2014年,華為先後與東風、長安、一汽簽訂了合作協議,在車聯網、智能汽車領域共同開發,在車載通信設備、車機、多屏互動、移動終端、晶元、系統應用及商業模式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共同打造車聯網生態系統。

2015年,華為接連拿到了來自奧迪、賓士的通信模塊訂單。

2016年,華為推出支持 C-V2X 的車載終端原型機,同年9月底,華為、奧迪、寶馬、賓士、愛立信、英特爾、高通、諾基亞及戴勒姆共同成立「5G汽車聯盟」。聯盟將共同著眼於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整合及智能交通等應用的通信解決方案的開發。

2016年10月,曝出華為正與加拿大零部件製造商、整車代工商麥格納合作造車。麥格納服務的品牌有寶馬、捷豹路虎、戴勒姆等,在全球擁有294家工廠、87個工程研發和銷售中心,並在車身、底盤、動力總成技術領域較為突出。

2017年2月,華為聯合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完成了5G自動駕駛外場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基於5G 的 V2X技術在車車通信的應用場景中能滿足低時延和高可靠性的性能要求,避免車輛碰撞,同時推動了自動駕駛場景驗證的節奏。

2017年3月,華為聯合高通、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和香港電訊一起,將在香港利用C-V2X系統打造智能移動系統,提升道路行駛的安全性,幫助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2017年9月,深圳市推出兩條無人駕駛公交車實驗線路,背後也有著華為的貢獻。

回顧華為在汽車領域的一路歷程,不難發現,華為在人工智慧、車聯網、晶元研製以及5G通信等多個領域的鑽研,為切入自動駕駛埋下伏筆。同時靠通訊發家的華為,結合自身5G網路技術+人工智慧處理技術的優勢,憑藉車聯網領域的多年積累,切入到自動駕駛也算是無縫銜接。

PS:看遍這一年中國與全球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前沿與商業探索,雷鋒網新智駕年度推薦,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點擊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custom/AIdrive.html,了解更多信息。

低調的自動駕駛潛行者?看華為如何利用手機操控保時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央行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國區塊鏈白皮書在達沃斯發布
PyTorch 團隊發表周年感言:感謝日益壯大的社群,這一年迎來六大核心突破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