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把酒凌風問青天

蘇軾:把酒凌風問青天

春節假期許多朋友正準備奔赴各種聚會,無論是家庭聚餐、朋友聚會、同事聚會,總是不能少了「酒」。古人過年過節也飲酒,並成為普遍習俗。

陝西長安縣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畫《宴飲圖》,主題內容就是家庭宴飲。畫面上,一男一女端坐在桌邊飲酒,室內傢具頗有些明式風格的味道,旁邊有婢女和歌妓,桌子上有酒器,非常生動。

宴飲是古人常用於招待賓客的一種方式。通過宴飲,既能表現主人的熱情和對賓客的尊敬,又能增進主人與賓客之間的感情。在宴飲中,增加一些娛樂性的遊戲,則更能增添宴飲時的歡快氣氛。由此可見,飲酒在民間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至於到了後來,施耐庵等人筆下的北宋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更是多少反映了一些趙宋王朝時的經濟發展水平。這一點,從當年文人遺留的筆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若說李白裝點了半個盛唐,那麼縱覽兩宋三百餘年,也有這麼一個人,在月下獨酌,平川縱橫,高台放歌,而這個人,便是蘇軾。

蘇軾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也是著名的酒徒。他的詩、詞都有濃濃的酒味。

杯中人生

蘇軾每飲酒,必出驚人之作,但不貪杯,追求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境界。中國人向來好客,不喜歡獨飲,常常待客閑聊,品酒作趣。蘇東坡也不例外,他尤其喜於見客而舉杯。他自己說:「我飲悟終日,不超過五杯。天下不能飲酒的,不在我的下面,我喜歡欣賞被人飲酒,看到別人慢慢的喝,我心裡已覺滿足,似乎也嘗到了酒醉的味道。這種味道比飲者本人還強烈。我閑居時,每天有客人來,客人來了,就喜於設酒招待。」

酒賢情懷

蘇軾不但愛酒、飲酒,還會造酒、贊酒,在他的詩、詞、賦、散文中,幽香陣陣,酒意籠人。蘇軾更是有「釀酒專家的美譽」。據史料記載,他在黃州釀蜜酒,在定州釀過松酒,在廣東惠州,釀過桂酒,用生薑、肉桂做配料釀成,蘇軾稱這種酒是天神的甘露。蘇軾的愛酒程度堪稱一個「痴」字,三百餘首傳世的詞作中,「酒」字出現了九十多次。蘇軾好見客舉杯,「見客舉杯徐引,則余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閑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則未嘗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喜書前飲酒,「吾酒後乘興作數十字,覺氣拂拂從十指中出也」;愛畫先小酌,得黃庭堅題字「東坡老人翰林公,醉時吐出胸中墨」。

作為一個在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全能天才,蘇軾自然是一位解飲者。美酒點燃了蘇軾文學創作的火花,激發了他橫溢的文藝才華。他既能跨馬長嘯,有著「酒酣胸膽尚開張」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干雲豪氣;又能閑雲野鶴,得「幾進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曠達情懷;更有細膩之心、豪放之情,譜一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篇。

畢生坎坷

「酒能解憂」,蘇軾與中國大多數文人一樣,往往是借酒消愁,以酒尋得心裡平衡。然而,最特別的是,酒之於蘇軾,雖得借酒消愁之用,但絕無逃避現實之效。公元1079年7月,蘇軾因一些詩文「譏諷朝廷、指斥皇上」的罪名被捕入獄,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烏台詩案」。後得張方平,范鎮所救,才釋放出獄被貶職於黃州。到了黃州的蘇軾心灰意冷,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終日與酒為伴。

蘇軾學識才華宏博通達卻一生仕途蹭蹬,畢生顛簸坎坷,命運多舛,終其一生兩次在朝,三次被貶,多次外任,中間歷經激烈的黨爭運動。人生體驗飽經憂患,他的思想、內心情感和人格精神在中國古典文學大師中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超然豁達

早生華髮的遺憾和傷感不會讓蘇軾長久消沉,人,不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且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惟」江月「才是永恆。江月熨平他的不平,熨帖那顆受傷的心,也使他從人生的失意中擺脫了出來。自然的寬慰,原來竟也能如此豁達。

除此之外,在蘇軾被貶的日子裡,酒還拉近了他與百姓之間的距離,使他得到百姓的愛戴。蘇軾喜歡同村野之人同飲,在他與酒的面前,眾生平等。《白鶴峰所遇》中他與半夜來的道士對酒高歌;路遇老叟,也能停下腳步暢飲;西新橋建後,更是與父老鄉親「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蘇軾親民愛民,被貶南下也不怨天尤人,行至一方水土,必定造福一方百姓。杯酒人生,詩酒人生。蘇東坡自謂「豈知入骨愛詩酒」。舉杯痛飲,提筆作詩,莫不快哉。

蘇軾的啟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俗世浮華功名利祿,

古往今來多少人難以釋懷。

蘇軾的曠達一次次叩響我靈魂深處那扇不為人知的大門。捧讀經典,翻閱文獻,不難發現,挫折可以打敗一個人,同樣也會成就一個人。「烏台詩案」九死一生,被貶黃州,」不得簽署公事情,不得擅去安置所「。鬱憤需要宣洩,蘇軾這顆受傷的心靈在自然山水、在歷史的過往中找到了一個平衡的支點——那些建立赫赫戰功的英雄們還不都像那滾滾東逝的河水,被歷史的浪濤洗凈盡。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不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如吾兩人者耳。」那時我曾想,一個內心怎樣澄澈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空靈的夜晚?此時,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造紙貶謫、困窘無以自適的蘇軾,看不出他的悲觀,聽不到他的怨氣,他的生命乃至靈魂已超然物外,超出這讓他糾結的人生。內心,如此平靜;心胸,如此豁達,能做到如此的人,能有幾人?

雙重煉獄的蘇軾,猶如涅槃的鳳凰。他在後半生縱情山水、玩賞山月中,最後將佛、道、儒融為一體,在山水中完成了心靈的蛻變,歸於平和安靜。

蘇軾的「閑」境,提示著人生清醒的真實態度,同時又虛化了有限現實與永恆的界限。使得在閑中所求之大寧靜之樂,非為一般意義上的轉瞬即逝之快樂,而成為不避世事艱辛之苦、樂乎其所常在之樂。

鄧遠忠 書法 《東坡酒經》

鄧遠忠 《東坡酒經》136cm×68cm

鄧遠忠 《東坡酒經》局部

鄧遠忠 《東坡酒經》局部

蘇軾是從理論和實踐上對中國酒文化都有獨特貢獻的中國古代天才文人。《酒經》是東坡先生以歌賦的形式寫的釀酒專論,敘述了釀酒的工藝流程和具體方法,是宋代酒文化的珍貴史料。

本作品經鄧遠忠老師授權,酒畫連篇獨家首發,原作現藏於巴蜀擷英書畫院。

匯聚方家、擷英藝海。巴蜀擷英書畫院由同興路廣告創始人路建東和四川大風堂畫院院長助理兼秘書長肖炳坤發起創辦。擷英,乃博採眾家之長,汲取精華之意。巴蜀擷英社的藝術家,是巴蜀大地的藝術精英。

鄧遠忠(1945— )四川彭州人,畢業於四川大學及北京外語學院英語專業,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講師。巴蜀擷英社成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學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大賽並獲獎,併流傳到歐美日及東南亞各國及港台地區。

2012年3月,鄧遠忠創作的四大名著微書,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授予的「累計扇面微書之最」吉尼斯大獎。

酒香里的幸福日子 中國人的生活藝術

【酒畫連篇】

傳承酒文化丨集合酒文化丨智造酒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海擷英BEAAC 的精彩文章:

參展藝術家李敏作品欣賞

TAG:藝海擷英BEA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