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識是個什麼東西?

意識是個什麼東西?

壹點心理學

VOL.A03

意識是個什麼東西?

【重要】壹點心理學改版啦!周一心理的一般規律,周三心理學效應,周四有趣的心理學實驗。

周二推出專欄心理學常識,周五就相關社會熱點分享相關常識,想聽什麼由你定!在後台回復你想了解的心理學名詞,以及想解讀的社會熱點吧!

每天5分鐘,領悟一個心理學常識。

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失去意識了」,一般出現在什麼情況下呢?

休克、酒醉的狀態;

小說中常常出現的情節就是「眼前一黑,我突然失去意識了」。

也就是說,我們平常判斷一個人的意識是否完整,依據就是「還能不能感知事物」。

休克的人處於昏厥狀態,所以沒法感知事物;

酒醉的人的大腦短路,所以沒法感知事物;

被人打昏、藥物影響、疾病來襲,都會讓人沒法感知事物。

其實準確地說,醉酒的人,是可以看見東西,聽到聲音的,但是卻不能讓大腦有目的性地加工這些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

其實,意識就是「對某種差別或變化的覺察,並且有反應能力的前提下根據這種差別和變化作出反應」,一旦人可以覺察到周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人就可以根據這種變化作出反應;而一旦人喪失了覺察的功能,即使外界信息進入了人的大腦,對人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醉酒的人不會主動躲避駛來的車輛。

我們常說的「自我意識」,其實就是說:人能不能覺察到自我和非自我的差別,或者說,知道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能不能識別鏡中的自己。因為鏡中自己的行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呈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知道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並且其他人不能控制他自己的行為,他就會明白,鏡中那個和他作出一樣行為的人是他自己。

那麼,動物有沒有意識呢?

這就要看,動物能不能覺察到環境的差別和變化,關鍵在於覺察。我們知道,凡是生物就有應激性,但是這種應激性未必就是覺察。判斷應激性能否轉變成覺察的關鍵在於相應的腦結構,植物沒有腦結構所以沒有意識,而一些原生動物由於沒有腦結構所以也不可能覺察到環境的差別和變化。而腦結構的本質是神經中樞。

舉個例子,水螅。水螅有原始的神經細胞,但沒有神經系統,神經的傳導是不定向的。所以,水螅一旦遇到了外界刺激,就會縮成一團,而不是有目的性地作出反應。

但章魚就不同了,章魚是軟體動物中大腦進化得比較完善的動物,因此具備產生意識的腦結構。所以,章魚甚至可以學會操控開關來獲得食物,因為它已經明白:只要它開關動了,就會得到食物,這就是對變化的覺察!

意識是在大量神經元協作中湧現出來的,而大腦的組成細胞就是神經元,沒有一個相應的器官,意識就不可能誕生!

下一期《你在睡眠的時候也是有意識的》,向你解釋意識的不同狀態。敬請關注下周一的《心理的一般規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壹點靈 的精彩文章:

賈乃亮愛的卑微?你們都錯了!愛到極致是寬容!
春節如何機智應對父母逼婚?這個小伙的做法亮了!

TAG:心理壹點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