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際特赦:阿學為政治仇恨所害   羅盤報:華人不應被邊緣化

國際特赦:阿學為政治仇恨所害   羅盤報:華人不應被邊緣化

國際特赦組織:

鍾萬學是地方首長選舉

政治仇恨受害者

前任雅京特區省長鍾萬學。

【雅加達時代周刊2月22日訊】印度尼西亞國際特赦組織執行主任烏斯曼哈米德(Usman Hamid)2017年雅京地方首長選舉時所施行的政治仇恨。烏斯曼認為,國家和非國家執政當局以仇恨政策行為影響社區分裂。如 前任雅京特區省長鍾萬學( Basuki Tjahaja Purnama或簡稱Ahok)成為受害者之一。

「這個仇恨政策活動產生了長期的社會和政治的不安影響。」烏斯曼周四(2月22日)在雅京中區門騰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道。

根據烏斯曼說,前任雅京特區省長鍾萬學所收到的判決是一項將被記錄在印度尼西亞人權史上的政治仇恨迫害產品。烏斯曼說,鍾萬學的政治對手用褻瀆伊斯蘭教和莫須有的罪名囚禁鍾萬學。

「如反鍾萬學的捍衛伊斯蘭陣線(FPI)、目前尚在逃往國外的里茲克(Rizieq Shihab)等團體的領導用仇恨言論來動員群眾鼓勵警方起訴鍾萬學褻瀆宗教。」烏斯曼如是說。

烏斯曼繼續說,針對鍾萬學的仇恨是基於他作為宗教和少數族裔群體的地位。 不僅鍾萬學,印度尼西亞對少數群體的歧視也打擊了其他人士。

2017年期間,國際特赦組織指出多達11人因針對宗教或少數群體信仰個人的宗教褻瀆文章而被定罪。 如一些例子來自群島黎明活動組織(Gafatar)的Ahmad Mushaddeq、Mahful Muis、Tumanurung和Andry Cahya。(印尼商報)

國際特赦組織:

鍾萬學是地方首長選舉

發布仇恨政治的受害者

要聞 - 24 Feb 2018

【好報】雅加達訊。國際特赦組織印尼分會執行董事巫斯曼(Usman Hamid)認為,2017年地方首長選舉出現許多仇恨政治。國家及非國家機關利用仇恨政治,造成了長期時間的民族分裂。當時的雅加達省長候選人鍾萬學(Ahok)就是受害者之一。

巫斯曼周四在雅加達中區表示,阿學所接受的判處其實就是將被記錄在印尼人權歷史上的仇恨政治事件。阿學的政治對手,即是伊斯蘭捍衛者陣線(FPI)領導利基(Rizieq Shihab)故意利用仇恨言論調動群眾,促使警方調查阿學在褻瀆宗教案件的法律程序。

他補充說,所發出仇恨言論,其實是因為阿學擁有著少數族裔及宗教群體的身份。不僅是阿學,國家其他少數族裔群體也遭受了同樣的歧視。(jf/int)

社論

華裔是印尼民族

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印尼民族的融合取得了憲政上的進展,修改1945年憲法時,印尼勇敢的棄掉只有印尼原住民才能擔任印尼總統的限制,這並非一項普通的政治決定。這表示印尼民族的意識進化已達到高峰,且建立在一個「沒有一位公民可以認為自己是印尼原住民」的基礎上。該政治決定是適時的,是在全球化民粹主義破滅之前的政治決定。

不過,在日常生活上要執行該憲法改革並不容易,民族融合的過程經常受到掌權者因為政治利益的干擾。華族的特性經常被政治化,且被置於與印尼民族特性相反的位置。其實,在印尼獨立之前,華族已有了與印尼民族不能分割的認知。

印尼華人新一代,仍然不被土著及政府所接受,不排除種族歧視,雖然表面上看不到文字的東西。(網路圖片)

在印尼的華人

當時媒體倘被荷蘭統治者控制,十九世紀的下半葉,華族已開始進入到華文媒體行業。1926年5月青年宣誓節之前兩年,華文媒體「新報」是第一個提出「印度尼西亞」這個名詞代替荷蘭殖民者用的「荷屬東印度」的名詞。

華文新報也是第一個將WR Supratman創作的印尼准國歌Indonesia Raya刊登在該報的媒體,當時沒有電視及網路的時代,因為「新報」首次刊出印尼准國歌,使社會大眾知道印尼雖未獨立但已有了國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於1944年日本侵略軍被聯軍擊敗,當時日本天皇希望印尼人民協助日軍對抗聯軍,日本首相承諾,倘若印尼人民協助日軍擊敗聯軍,日軍在東亞戰場上勝利時,日本將允許印尼宣布獨立。

一批印尼周氏宗親在新近成立的周氏文化館合影。前排左五為印尼星洲日報CEO周維樑先生。(網路圖片)

1945年3月1日,正當日本天皇裕仁生日那天,日本成立了「準備獨立調查機構」(BPUPK),該機構的任務為研究及準備印尼宣布獨立所需要的各種重要事務。

日本統治者成立的該機構有62位成員,其中有4位是華人。第一位是林群賢(Liem Koen Hian)是一位記者,也是第一位在泗水成立印尼華人政黨的人物。第二位是黃天柱(Oey Tiang Tjoei),大企業家黃忠涵的兒子,也是華裔政黨的總主席。

林群賢於1929年的政治演講中,批評具有血統優越感的華人。並說,印尼已沒有純原住民血統的族群,倘若還有的話就是還未開化的野蠻族群。

最重要的是他身為華人對印度尼西亞的觀點,幾年後(1932年)他在演講中講述有關印度尼西亞原住民的概念,即無論他來自任何的民族,只要他認為自己是印度尼西亞人,及其想法與觀念與其他印度尼西亞人一樣,且熱愛印度尼西亞,願意執行身為印度尼西亞人民的義務,就是印度西亞民族的一分子。他認為,能夠具有印尼人民的想法與覺得自己是印尼民族的人,可以被稱為印尼原住民。

「準備獨立調查機構」(BPUPK)完成任後隨即被解散,1945年8月7日,日本成立一個新的機構「印尼獨立籌備委員會」(PPKI),委員會準備印尼獨立後的憲法,其中一位成員即葉全明(Yap Tjwan Bing)藥劑師及萬隆工藝學院(ITB)的教授。

華人如其他少數族群一樣,在印尼爭取獨立一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Nugroho Notosusanto及同仁編寫的「印尼民族歷史」的書中,印尼國軍歷史中心,在1975初仍然記載有「四位華人與阿拉伯人」參與在「準備獨立調查機構」里,但未寫出他們的名字。該記戴也不正確,因為參與的華人就有四位。

在該書印製第四版時,Notosusanto任教育部長,在該書中刪掉了四位華人參與「準備獨立調查機構」,並以四位阿拉伯裔與荷蘭裔代替了四位華人。至今該歷史書已修改了數次,但仍未改正以上錯誤的描述,不知政府要到何時才要修正該錯誤,而該書已成為學校歷史教科書的樣本。

印尼華人早已入鄉隨俗,融入當地,但當局及相當部分老百姓,仍然對他們帶有色眼鏡。(網路圖片)

融入印尼社會

在印尼的華人更注重的是自已如何融入印尼社會,華裔不只是生在印尼,謀生在印尼,擁有印尼國籍,也成為印尼民族的一分子,想的是如何為印尼祖國做出貢獻。

融入印尼即熱愛印尼祖國,不可以破壞或詆毀印尼,雖然印尼祖國有許多缺點。我們要為印尼祖國做出貢獻,也許我們會對自己民族的行為或政府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不是外人,而是這個國家與民族的一分子。

有的人喜歡在外國或我國僑民面前,詆毀自己的國家與民族,讚揚別的國家。其實,任何國家都有其優點與缺點,就看你選擇要住在哪個國家。

在外國我們應該彰顯印尼優良的一面,在外國人們看我們是來自印尼的印尼人,不看我們的種族或宗教。印尼特性是團結所有印尼人民,我們有責任加強融入印尼社會,無論我們來自任何的背景或宗教,要做一個好公民,奉公守法,遵守法律,提升國民的福利與生活水平。(印尼商報 總編輯鄺耀章 譯自kompa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尼視角 的精彩文章:

總統彰顯印尼人的自尊心 加入G20的大國外交官毋需自卑
中國汽車在印尼漸入佳境 又一台漁船運毒被扣 或因競選總統需要電費今年不加

TAG:印尼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