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話劇《蘇東坡》是一位怎樣的蘇東坡?導演編劇這麼說

話劇《蘇東坡》是一位怎樣的蘇東坡?導演編劇這麼說

封面新聞記者 盧盪 謝凱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說不全、說不透、說不完」,2月27日,北京國家大劇院,年屆七旬的導演查麗芳,談到歷時三年、六易其稿的話劇《蘇東坡》,謙虛的說「僅僅只是拋磚引玉,也許連磚都算不上」。但這位曾以話劇《死水微瀾》享譽戲劇界的導演,在現場也自信的推薦,「百聞不如一見,還是來看吧」,「相信80後、90後觀眾走進劇場,也不會感覺乏味」。

4天後,3月3日,這部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四川眉山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出品的話劇,將亮相國家大劇院。這是國家大劇院2018年「全國人民藝術劇院話劇邀請展」在西南唯一邀請的劇目,也是《蘇東坡》這部話劇全國巡演的首演。

每位中國人心裡,幾乎都住著一位蘇軾。這部劇,將為當下的國人呈現一位怎樣的東坡?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導演查麗芳:

看懂《蘇東坡》需要帶著一種的德

「蘇東坡不是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聖賢,而是一個生活在現實之中,有血有肉,有著與常人一樣喜怒哀樂的普通人。」導演查麗芳談到蘇東坡,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他大雅大俗的人格風采,讓我們不可遏制的喜歡他、敬愛他、崇拜他。」

在查麗芳眼中,蘇東坡感情豐富,心地善良,為人真摯誠懇。「他非凡的想像力和執行力,造就了他驚人的創造力。他從政的四十年,為官十六地,主政八州,始終不放棄對國家、百姓的責任感。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直接導致了他的大智大慧,大徹大悟。」

查麗芳自信這部劇不會讓觀眾失望,她也特別提到要讀懂蘇東坡、看懂《蘇東坡》,需要帶著一種心中的德。

為了讀懂蘇東坡,查麗芳和主創團隊曾多次深入眉山。那裡是東坡的故鄉,三蘇的故園。她去三蘇祠,走東坡曾走過的路;她訪東坡故里,試圖穿越千年去感受東坡當年的生活;她與這片土地上的鄉人交流心得、分享感悟,試圖從鄉音中遇見當年那位生長於眉山的翩翩少年。

她還將東坡故鄉的方言俚語、人情風貌,帶入劇中。而鄉土、鄉音、鄉情,給查麗芳的另一個啟發,則是創造性將川劇的「幫腔」融於戲中,使戲曲與戲劇得以交融,完成另一種緯度的隔空對話。

而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還有另一種存在——在「宋畫」的舞台背景之上,古人古事在上演,今人今論也在上演,劇情與劇評環環相扣,交相輝映。古與今,在舞台上交匯;文學中的東坡與政治里的東坡,在舞台上交匯;觀眾心中的東坡與眼前的東坡,相信也會交匯。

這種古今的交匯,查麗芳還曾給予這樣一個註解——劇中重點是展現東坡從政後的大起大落,「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挫折,但不是所有人在挫折面前都能大徹大悟、大智大慧」。「蘇東坡這種人格風采,李白沒有,杜甫也沒有。」

查麗芳還回憶說,「在排練《蘇東坡》的過程中,解讀蘇詞、蘇文、蘇詩,給了全劇組莫大的喜悅、快意。」這些喜悅與快意,猶如水到渠成的鋪陳,讓查麗芳對蘇軾的內心有了更深刻與精準的把握,也賦予了話劇《蘇東坡》更為流暢的起承轉合。

在國家大劇院的發布會現場,查麗芳的話並不多。她說她已經試圖將自己對東坡的理解,都努力融入到這部劇中,「願大家在蘇東坡有喜有悲的人生,有聲有色的詩詞,有情有義的故事中,了解那個說不盡、說不全、道不盡的蘇東坡。」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編劇姚遠:

蘇東坡把生命中的苦澀消化成了詩意

「劇名所以稱作《蘇東坡》,就是寫蘇軾是怎樣成為蘇東坡的。」姚遠,

話劇《蘇東坡》編劇。這位曾創作《商鞅》、《馬蹄聲碎》的曹禺戲劇文學獎得主,在未寫《蘇東坡》之前,總以為蘇東坡——瀟洒倜儻、一代才子、風流無限、風光無限。要寫《蘇東坡》了,才知道蘇東坡不僅有著「西北望,射天狼」般的豪邁,也還有「心似已灰之木」般的凄愴。不僅有著「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忘形時分,更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涼光陰。「說他曠達么?無奈而已。說他樂觀么?還不如說這是他的自寬與解嘲。」

在74歲的姚遠眼中,東坡一生都在文字里、言語中、感情上牽掛著家鄉。所以,他在創作《蘇東坡》時,也加入了很多四川元素。鄉音里有鄉愁,鄉音里也有喜樂。「鄉」的融入,讓這部劇的許多台詞一出口,便引來觀眾會心的笑。而對於這種由衷的笑,姚遠感到的是由衷的欣慰。這種欣慰,也同樣似乎跨越了時空。

「按照今人的觀點,也許蘇軾後半輩子的活法是一種』苟活』。但你很難想像一個人能夠在那樣的』苟活』中,創造出如此令人驚嘆的錦繡文章。」姚遠嘆服東坡,已把生命中的苦澀消化成了詩意。

正是基於這種深刻的理解,姚遠由遠及近,用並不遙遠的筆觸,將遙遠存在於千百年前的東坡的仕途與詩路、宦海與情路,立體呈現。而隨著筆端深入,一位豁達樂觀、才華橫溢、守正不阿、為民造福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甚至美食家,被娓娓道來,正緩緩走來。

四川人藝:

空間背景輾轉於黃州、惠州、儋州

而蘇東坡緩緩走出的空間背景,正是四川人藝羅鴻亮院長所說的——經歷烏台詩案被貶後,輾轉於黃州、惠州、儋州三地的故事。 這種精確的時段定位,恰如東坡對自己的人生概括——試問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位從舞台上緩緩走來的蘇東坡,在國家大劇院的介紹中,還是一位為官唯民、做事崇實、做人尚廉的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人物。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里所說,「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對於宦海中的蘇東坡,他們這樣評價——「中國入世文人的典範,不同於李白或杜甫。他從政四十年,歷經五位皇帝的統治時期,雖然宦途坎坷,但是一路為官,轉任多地,其命運始終關聯著各地民生:疏浚西湖、徐州抗洪、潁州求是、登州榷鹽、惠州引水,他以熱烈的赤子之心和慈悲的文人情懷為民謀利,是擁有真實政績,造福一方的好官員」。

對於文學裡的蘇東坡,他們這樣的介紹——「他的文學生涯亦是由仕途波折成就的,在黃州、惠州、儋州這幾個一貶再貶的傷心地,蘇東坡的思想和詩詞文賦反而走向了高峰。他的思想融匯了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從心靈識見中產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觀。」

當然,還有情路之上的蘇東坡——「他有三位王姓夫人。王弗,伴他初出茅廬,躊躇滿志;閏之,伴他宦海沉浮,大起大落;朝雲,伴他一貶再貶,謫居嶺海。他在情感上經歷的舉案齊眉、相濡以沫、紅顏知己,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美好的婚姻樣態。」

2017年,四川省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蘇東坡》是這一工程以來推出的首部原創劇目。

2月27日,是《蘇東坡》在國家大劇院首演的前4天。記者在國家大劇院官網看到,多檔門票已近售罄。

一位話劇愛好者告訴記者,期待這部劇的原因有很多,「這部出自四川的劇,更像是家人筆下的東坡」。而這,也成了她對話劇《蘇東坡》最為期待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樂山老霄頂重裝開園 「西南第一樓」被薦文化地標
除夕夜中江數萬人燒香祈福 減污染高香不超50厘米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