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老匯、紐約中央車站、第五大道,旅美藝術家宋昕把剪紙藝術推向世界

百老匯、紐約中央車站、第五大道,旅美藝術家宋昕把剪紙藝術推向世界

剪紙藝術家宋昕:偶然的緣分剪成一生的長情

編輯/芳

文/玄圭

攝影/劉輝(寬地攝影 幸福影像)

化妝/娜拉

鳴謝/西海48文創園

「剪紙猶如坐禪」。剪紙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將這種抽象的東西變成實物影像,讓大家能夠一目了然的理解,便是紙藝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在美國乃至歐洲,宋昕是極具聲譽的剪紙藝術家,她的很多作品被陳列在美國地標性建築里,而且是永久性收藏。10月初的一個溫暖晌午,北京後海,西海茶事·跨界藝術展」上我們專訪了宋昕。

宋昕看起來並不像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家,碎花棒球夾克,厚底鞋,右邊頭髮幾乎全剃掉,還挑染了一縷銀灰色。這一次,她受邀參加「北京設計周」的展覽。

宋昕出生於北京,剪紙藝術家是她現在的身份,但她說,剪紙是偶然的緣分。

宋昕小時候特淘氣,成績一般,但周圍總是圍繞著學霸。「但是班裡發生什麼事兒我都不知道。」宋昕說,小時候的她有點高冷和男孩子氣。上初中後,她開始去少年宮學畫畫,好像也並不是特別喜歡,但宋昕說那時她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她總被誇獎,說色彩感覺很好。所以曾經不喜歡畫畫的她,後來特別喜歡畫畫。而畫畫的功底,也為她後來的事業打好了基礎。

17歲那年的暑假,她去朋友家玩兒,看到桌子上有一把小剪子,後來她知道那是一把手術刀,她覺得特別有意思。於是隨手拿起一張紙,摺疊後就開始剪。紙打開後是很精細的樣子,也是之前不曾想到過的樣子,宋昕覺得特別有意思。「然後就不可救藥地喜歡上剪紙了。」宋昕說,那個暑假,她每天都會剪紙。常常會有令人驚艷的作品,再後來,宋昕去「北京圖書館」查閱資料,開始了解中國民間剪紙窗花。

但是從一開始,宋昕也並沒有去模仿民間剪紙的手法,她更願意按自己的想法,隨意地去剪。

(第五大道)

最開始的時候,宋昕大多都是用A4列印紙,慢慢地她覺得白色不好看,隨意剪完後再染色。18歲那年,有朋友去宋昕家,發現剪紙堆滿了一大屋子,朋友驚訝不已,推薦她把這些作品交給出版社。於是,這個因為偶然緣分喜歡上剪紙的女孩,在剪紙剛一年的時候出了人生第一本書。雖然印數只有700冊,但回頭再看那些作品,會想起那段沉浸在剪刀和紙張的青春時光,單純而賣力,興奮又驚喜。「特別上癮!因為總是無意識地剪,所以總是會收穫驚喜。」宋昕說。

剪紙的魅力除了總是會有驚喜以外,還因為「剪紙沒有回頭路」,一剪子下去,是好是壞,都要咬牙剪到底。

然而這可能正是剪紙的吸引力,就像人生,認準一條路就勇敢走上去,結局會怎樣。誰知道呢?但如果你連嘗試都不敢,還談哪門子人生得意?

偶然的緣分和愛好,讓宋昕進入了一個剪紙的世界。後來她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民間藝術學專業,師從著名的剪紙藝術家呂勝中老師。但凡紙都有用,報紙、糖紙、包葯的紙甚至火柴盒,宋昕開始利用身邊能找到的一切紙,這種在素材選擇上的擴展和隨意,也讓她看到了剪紙的更大魅力,當然,這樣的剪紙也帶給宋昕超乎想像的驚喜。

2000年,宋昕去了紐約,紐約是藝術之都,她想去那裡好好看看。也曾有過特別不容易的時光,宋昕說:「但是最困難時,老天會給你信號。」有一年春節,宋昕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恰好當時,紐約某個小島舉行藝術節,主辦方提供工作室和住宿,每個月有650美元的的生活費。宋昕義無反顧地報了名,在那個小島上待了七八個月。每天十幾個小時都在工作,不停地剪紙。「當時想的就是藝術節結束了,如果沒有人買作品那就不幹了。」宋昕說,藝術節結束前,有投資公司找到她,說很欣賞她的作品,希望她能做10幅作品,這些作品將要放在公司設在香港的分公司里。

「那段時間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堅持就有回報,到某個時刻,老天一定會給你信號。」宋昕說,藝術節結束後,她的剪紙愛好, 終於可以讓她在繁華的紐約,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從來沒有捷徑,堅持是每個成功人士的制勝法寶。」宋昕說,2012年,紐約中央火車站邀請她設計剪紙作品,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紐約中央火車站在百年慶典來臨前夕,邀請宋昕為其創作用於慶典展覽的作品。這樣的邀請函,全世界只有4個人收到。接到邀請後,宋昕經常去火車站,坐在那裡看人來人往、車走車停,她查閱了很多資料,最後,創作了名為「時光」剪紙作品。

( 紐約中央火車站)

作品中央是一個巨大的鐘,上面有光,當火車進站時,我們首先會看到光,光代表光明和希望;作品還有一個門,「因為人生就是一個門,走入這個門,進入下一個門,上車、下車,匆忙的人。」在紐約大中央火車站的地下一層餐飲大廳展示的「時光」系列剪紙,是多張緊張向上朝不同角度揚起的臉孔,讓人聯想到行色匆匆的現代人生活和身陷其中的巨大的空虛無助。

時間一直在奔突流逝,任何人都無法逃脫和抗拒。所以在世間的每一分鐘,我們都要認真地過。

2014年,紐約一所公立學校邀請宋昕,創造可以陳列在學校大廳的剪紙作品,而作品將要永久性地珍藏。學校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作品能與學生對話。宋昕經過了解得知,該校是一所由15個國家的移民後代組成的,這些孩子都出生在美國,但他們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都來自不同國家。最後,宋昕決定剪紙作品要採集15個國家的元素:她收集了15個國家的國花,去尋找能體現某個國家特徵的照片。最後,宋昕用照片當做剪紙素材,以此體現每個國家的特色,比如做的牡丹花、長城和烤鴨。2015年8月,這幅名為「世界的花園」的系列剪紙作品,走進了這所移民學校的學校大廳。當孩子們跑著玩兒的時候,可能會在「花園」里尋找自己的祖國,興奮地向朋友們介紹。

對宋昕來說,剪紙是她所能選擇的最好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通過充分發揮這一藝術形式所承載的效力,現在的她已經擁有廣大的國際觀眾,而這在當今中國藝術屆也是獨樹一幟。因為長期以來,剪紙被視為一種民間手工藝術,人們總把剪紙和粗糙的禮物,鄉村節慶和孩童的遊戲、市井製作的籃子、陶瓷、風箏、煙花鞭炮拍等手工製品聯繫起來。但是宋昕,卻讓剪紙成為一門值得欣賞、珍藏,當然也能帶來名利雙收的藝術。

很多人覺得,剪紙不能與被視為高雅藝術的水墨畫、書畫相提並論,因為剪紙本身材料脆弱易損,不太容易大面積安裝在牆上或布置與空間,而這恰好是當今主流的藝術表現形式。宋昕選額了投身於剪紙藝術顯示了她非凡的魄力膽識,而這恰好貌似矛盾地根植於她尊重傳統的謙遜。國外的藝術家認為,宋昕明顯地吸收了導師呂勝中的恢弘氣勢、多彩多姿的技法和浪漫不羈的風格,但與此同時,她一直在積極發展自己明確的創作性。最明顯的是,她的作品往往超越了中國傳統題材的範疇,更多地使用了彩色多材料剪拼的技術而不囿於傳統的單色紙材料。

已經在美國居住多年的她,看來很國際化,但實際上,宋昕喜的剪紙里,依然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質樸與美麗,更有著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各種可能。在宋昕的剪紙里,常常會出現修剪成樹或者其他大自然中的葉子、花朵和蝴蝶。對西方觀眾來說,她最富有顛覆性的作品恰恰是看到上去最傳統的作品:飛鳥、植物、蝴蝶、樹葉和花朵,偶爾也會有花瓶和盤子之類的家用器皿。可以掛在牆上,放在桌子上或者作為窗花。

宋昕將傳統剪紙藝術升級,綜合使用攝影,雜誌,聚酯薄膜,宣紙和其他任何紙張,在公共空間和特定場所進行特定裝置,並且以使用懸垂、懸掛和玻璃層壓主題多樣而聞名。

現在的宋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工作室,剪剪剪,時光倏忽而過,但她沉浸其中。「我最享受的時光就是每天可以在工作室,用雙手創作,就像幾個世紀以來的手工藝婦女每天要做的事情一樣。」她不時受邀去世界各地舉行展覽,定期去大學講座,有很多孩子跟她學習剪紙。她很忙碌,但顯然,如今事業和家庭都很穩定美滿的宋昕,正享受著多少人都仰慕的生活。

她說每一個當下,都是最好的時刻。剪紙、去大自然、跟聊得來的朋友聊天。將偶然的緣分,過成一生的長情。這樣的人生,當然自在、豐盈又美麗!

如果你感興趣

請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調LADY 的精彩文章:

TAG:格調LA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