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設樂悠太打破亞洲紀錄,九人東馬突破2:10,同為黃種人為何與日本差距這麼大!

設樂悠太打破亞洲紀錄,九人東馬突破2:10,同為黃種人為何與日本差距這麼大!

東京馬拉松跑過了第12個年頭。一提到這場「世界六大馬拉松」中最年輕的賽事,跑者自然會想起精細的服務、周到的安全保障以及熱情的觀眾。而這種極度認真徹底、甚至有點較真的辦賽精神,也成就了每一屆比賽亮眼的跑者成績,特別是日本跑者的成績。

在2018年東京馬拉松的完賽名單里,男子前十名的選手中有6名是日本跑者,其中年僅25歲的設樂悠太更是戰勝一眾非洲跑者名列第二,並且以2小時06分11秒刷新了亞洲紀錄;而女子跑者中,前十的位置也有4席屬於日本跑者。

看著日本選手的成績,我們不禁想到:中國選手何時也能如此揚眉吐氣?同樣「全民跑步」時代的中國,是否可以從中借鑒一二?

東京馬拉松男子亞軍:設樂悠太

25歲的日本選手設樂悠太以2小時06分11獲得亞軍,並刷新新的日本男子全馬紀錄,也是新的亞洲紀錄。

好成績,非偶然

日本人到底有多麼能跑馬拉松?2018年東京馬拉松的成績單,或許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25歲的設樂悠太是第一位衝過終點的日本跑者,撞線那一刻,他也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2小時06分11秒。而在他的身後,還有其他五名日本跑者都是在2小時09分之內完成比賽。

東京馬拉松男子前十名

這一次,當設樂悠太在最後3公里超越了多名非洲頂尖跑者後,他的「突破」也帶動了其他日本跑者。井上大仁以2小時06分54秒的成績第五名衝過終點,這個成績也比他在去年東馬的2小時08分22秒提高了將近一分半左右。

東京馬拉松女子前十名

當然,日本跑者在今年東馬上的「集體爆發」並不是偶然。在去年11月的日本上尾半程馬拉松中,日本就有62名跑者跑進了65分內,其中50人更是跑進了64分大關,無論用哪種方法折算,這些選手的萬米水平都在30分鐘以內。

中國在短跑上一直能與日本抗衡,但在長跑特別是馬拉松方面,似乎已經漸漸開始「掉隊」。

跑進210的東馬選手

本屆東馬進2:10的日本人達到9人之多,打破2003年福岡馬拉松創下的6人進2:10紀錄,而中國歷史上全馬跑進210的僅有任龍雲( 2:08:15)、韓剛 (2:08:56)、胡剛軍 (2:09:18)三人。中國的馬拉松男子紀錄是任龍雲在2007年創造的2小時08分15秒,這個成績比日本的紀錄慢了超過2分鐘。

發端於女性,強盛於驛傳

日本能夠不斷湧現出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這多少得益於他們長達百年的跑步歷史,以及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跑步熱」。

「二戰結束後,日本迎來戰後經濟奇蹟。不過從1980年代開始,很多中年人壓力極大,特別是家庭主婦。她們最初開始跑步是去打發時間,發泄負面情緒,慢慢地發現這項運動對健康和心情有著極大的幫助。」

曾經多次來上海參加馬拉松賽的日本跑步愛好者松野說,自己的母親當年就是其中一員。如今想來,「中國大媽廣場舞,日本大媽愛跑步」這句話就詮釋了兩個國家不同的健身文化。直到現在,日本跑步人群中也是20至40歲的女性居多。

如果說,女性跑者「刺激」了日本人跑步的衝動;那麼,遍佈於日本各地的驛傳接力比賽,則促成了男子競爭的根基。

據日本媒體報道,每年在日本,有超過1600場類似的校際接力對抗賽,不少都有超過20年的歷史。而其中,影響力最大同時也能吸引最多頂尖跑者的校際驛傳接力比賽,則是擁有93年歷史的「箱根驛傳」。

正是得益於這樣遍布日本全國的跑步競爭氛圍,日本的馬拉松水平才會不斷提升。而從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僅僅從「箱根驛傳」走向奧林匹克的運動員就有來自17所大學的69人。

箱根驛傳

同樣是黃種人,為何差距這麼大?

其實,日本人在馬拉松賽上的驚艷表現早日聲名遠揚,2012年在芝加哥,日本馬拉松運動員高岡壽成跑出了2小時06分16秒的成績,創造了亞洲紀錄;而在更早之前,日本的馬拉松名將野口水木就在2005年的柏林馬拉松上跑出了2小時19分12秒的成績,刷新了亞洲的女子紀錄。

那麼,同樣是來自亞洲,又都是黃皮膚人種,為何日本人可以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六大大滿貫等重要馬拉松比賽中屢屢跑出好成績,而我們卻做不到呢?

1、舉國體制下的「唯金牌論」

首先,「唯金牌論」導致國內中長跑項目一直受冷落。「舉國體制」下的中國競技體育,無論是國際比賽,還是國內比賽,都掩蓋不了唯「金牌論」的渴望和貪婪,中國田徑隊也同樣如此。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中長跑項目都是中國田徑隊歷屆奧運賽場上「爭金奪銀」的拳頭項目,擁有這樣的優勢和地位也為中長跑運動員帶來了更多的訓練資金和比賽機會。

然而,從2008年~2012年倫敦奧運周期開始,隨著邢慧娜、周春秀、白雪、朱曉琳等一批老隊員的退役,中長跑項目開始出現下滑勢頭。

這時候田管中心不僅沒有給處在低谷中的中長跑項目加大投入和增加政策扶持,反而在各省專業隊最看重的全運會比賽中取消了「男子800米、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障礙」三個奧運會項目。

取消的三個項目中雖然保留了馬拉松項目,看似影響不大,但其實影響是巨大的。

我們都知道,馬拉松屬於長距離耐力項目,培養周期比較長,要達到高水平需要具備很強的速度耐力能力,而且無論是國外馬拉松高手貝克勒、基普喬戈,還是國內馬拉松高手董國建、楊定宏、韓剛、李子成都是由1500米、5000米、10000米主項轉到馬拉松項目。

所以,三個中長跑項目的取消,迫使許多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不再受領導、教練的重視和關注,被迫選擇提前退役。另外,一下子取消三個中長跑項目也導致各省專業隊領導對中長跑項目不再投入和重視,讓本來就生存在邊緣的中長跑教練員、運動員自信心受挫,訓練積極性大大下降。

其次,舉國體制下的「唯金牌論」也導致教練員在選材、運動訓練、提高成績等方面急功近利。

目前,無論是各省市專業隊中長跑教練,還是基層中長跑教練在選材、運動訓練中首先想到的是各省市最看重的「全運會」,如何用最快的訓練手段提高運動員的成績打好「全運會」是關鍵,而不是循序漸進地打好基礎,為運動員的長遠發展考慮,這也是我們的運動員為什麼運動壽命比國外優秀運動員短的原因。

同時,由於馬拉松運動員培養周期比中距離項目長,出成績也比1500米、5000米等項目慢。所以,在運動員項目選擇上,即使有一些天賦比較好的隊員或者未來適合在馬拉松項目中發展的運動員,教練員也不會按著馬拉松訓練模式去培養,導致最後從事馬拉松專業訓練的運動員基數越來越少,而且運動天賦也並不出眾。

而且,「唯金牌論」還使得目前在國際賽場上沒有任何競爭力的我國中長跑隊更沒有機會享受其他優勢項目的福利待遇。

例如:教練員缺少與世界優秀教練員學習、交流的機會,運動員缺少與高水平運動員一起訓練、比賽的機會,甚至連一些亞洲級別的比賽,中國田徑協會有時候也就是象徵性報幾個女子800米、1500米等中距離項目,男子項目更是遙不可及了。

導致目前我國最優秀的男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運動員:駱玉璽、劉洪亮、李春暉等人甚至都沒有走出國門。

2、訓練手段過於陳舊,缺乏創新精神

日本的馬拉松訓練模式一直在創新,這也是為何日本馬拉松水平一直能夠保持在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早在70年代末期,針對非洲選手在馬拉松比賽中的不可戰勝性,日本率先提出「大運動量」的訓練模式,通過有氧耐力彌補先天不足,並且率先提出「高頻率、快節奏」適合亞洲人的經濟性跑法。

依靠這套訓練理念,日本早在80年代初就訓練出了兒玉泰介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選手。兒玉泰介更是在1986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07分35秒的賽會紀錄、並保持到2013年才被打破。

而近幾年隨著世界馬拉松運動的快速發展,日本人意識到單純有氧耐力強還不夠,提高運動員的中距離跑能力也很重要。所以,不再滿足悶著頭自己琢磨訓練方法,開始不斷地輸送優秀的教練員、運動員到國外學習、交流。同時很多的運動員也選擇了到南半球進行訓練,鈴木健吾、井上大仁等人去了紐西蘭,還有部分選手去了非洲訓練。

設樂悠太去年9月,他在捷克烏斯季半馬以1:00:17打破日本紀錄;兩個月後在八王子萬米比賽中,他跑出27:41.97的PB兼日本年度最好成績。

大迫傑常年在美國和名將法拉赫一起訓練,他的3000米、5000米、10000米最好成績已遠遠超過我們的國家紀錄,即使他最弱的一個項目1500米,3分40秒49的成績放在我們國內比賽也可以輕鬆獲得冠軍。

而近幾年一大批日本人半馬成績能夠跑進63分,也足以證明日本人在中距離項目上花了不少功夫。

反觀,我們國內專業隊馬拉松教練員的訓練手段,基本還是圍繞老一代教練員留下的一套訓練體系,缺少自我創新精神,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而且各省市之間,教練員和教練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交流。

雖然,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前輩們這套訓練體系,但是隨著世界馬拉松運動的發展,我們需要和世界接軌,需要不斷創新訓練手段。

近幾年,中國田徑協會一直在辦全國耐力項目高級教練員培訓班,而且要求各省市中長跑教練員必須參加,但是整個培訓過程主講嘉賓幾乎還是清一色的老教練或者是一些體育類院校只研究理論知識、並沒有實踐經驗的講師,而一些有潛力且已經在國內中長跑訓練領域有所成就的年輕的教練員根本沒有機會上台發言、交流。

整個培訓過程根本沒有達到聽取意見、吸取經驗、總結教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初衷,完全是一種為了完成上級任務帶有功利性的「形式主義」培訓。而期待擁有像短跑、投擲、跳躍等運動項目常年在外訓練、比賽、學習的夢想,對於中長跑項目來說就更別想了。

3、民族自豪感、敬業精神下降

日本人的民族傳統中就有比較頑強的意志品質,這對馬拉松項目至關重要。在日本,不僅是馬拉松選手,所有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中就比較注重意志品質的培養。意志品質也克服了日本馬拉松選手的先天身體劣勢(與非洲運動員相比)。

日本人認為,天賦或許有限,但努力是無限的,辛勤的努力可以克服先天不足。此次,設樂猶太馬拉松的精彩表現告訴我們,亞洲馬拉松選手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有一定難度,但這不是輕易放棄的理由。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日本運動員在國際馬拉松比賽中明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如非洲選手,也敢於去領跑,而我們的馬拉松運動員很少會這樣做。

去年9月16日,設樂在捷克烏斯季半馬(Usti nad Labem)打破塵封10年的日本紀錄(1:00:25)時,前10公里僅用時28分10秒。這隻比日本10K路跑紀錄稍慢些許,比一周前他在布拉格10公里大獎賽的成績28:55快出不少。

8天後在2017柏林馬拉松,設樂賽前被看好有望打破日本紀錄。比賽時他跟不上由基普喬格、貝克勒和基普桑等巨星組成、沖著世界紀錄而去的第一集團,但仍然勇敢地獨自跑在第一、二集團之間的「無人地帶」。被第二集團吞沒之後,他一路跟跑到25公里,最終以2:09:03刷新PB,排名第六,創下18年來日本選手在柏馬的最好成績。

設樂始終堅持他的「大無畏」前端跑法,敢與跟頂尖運動員拼一口氣,讓他一次又一次拼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好成績。

除了拼勁和意志品質遜色於日本馬拉松運動員外,日本運動員對馬拉松訓練的深度理解以及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也值得我們的運動員學習,她們會全身心地專註於每一次訓練、每一場比賽,甚至業餘時間都在談訓練、談比賽,這是我們做不到的。

4、跑步熱潮,沒有帶來實際性的好處

2013年開始,跑步在國內出現井噴性的發展,圍繞著馬拉松為主題的賽事公司、運動品牌公司越來越多,原本這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任何一個競技體育項目,要想有長遠的發展,需要社會力量的融入和推進。

然而在國內,無論是賽事公司還是各大運動品牌公司並沒有像日本一些企業那樣拿出一部分資金扶持本國馬拉松運動的發展,僅僅站在商業利益的角度出發,不僅沒有給我們的運動員帶來實際性的好處,甚至有時候還在比賽規則上想法遏制本國選手。

例如:多數賽事優先起跑的永遠是非洲軍團,即使中國最頂尖運動員也只能站在外籍選手後排出發。還有一些賽事公司為了快速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影響力,寧可花高額美金邀請國外選手來參賽,也不願扶持正處於低谷中的中長跑運動的發展。雖然,在比賽獎金設置上開始有針對本土選手的獎勵,但也只是象徵性的幾千元。

而且,在中國田徑隊,由於中長跑成績一直不穩定,加上項目的特殊性(日常訓練風吹雨曬,運動員的顏值不高)導致運動員一直不受贊助商的青睞,屬於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即使是世界冠軍,除了基本工資外,也沒有其他額外收入,急需社會力量的幫助和支持,2017年跑出國內馬拉松最好男女成績的楊定宏和何引麗居然連個像樣的品牌贊助都沒有!

業餘圈一直流行著「一雙跑鞋跑到多少公里」就可以退役的說法,但在國內專業隊,運動員的運動鞋大多都是自己買的,鞋破了,需要「補」,直到不能再「補」為止。而有的省市給奪得全國冠軍的運動員的獎勵也僅僅只有5000元,而設樂猶太打破紀錄的東馬,獲得獎金接近600萬人民幣。

在日本,整個民族對馬拉松的熱愛是發自肺腑的,無論政府還是賽事公司舉辦一場馬拉松比賽首先想到的是怎樣為運動員提供更好的服務,永遠將跑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一些日本企業也在想法設法為運動員的訓練、比賽提供資助。

這種注重情懷、目光長遠、願意奉獻的做事態度,不僅讓日本的馬拉松水平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也讓日本的馬拉松賽事之一「東京馬拉松賽」短時間內便步入世界六大滿貫行列,而日本生產的跑步運動產品之一:亞瑟士鞋的銷量和影響力早已超過耐克、阿迪達斯等知名品牌榮登世界第一。

總之,在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唯金牌論」的背景下,改變現有體制比較難,短時間得到政策支持也不現實。目前看唯一的希望就是期待教練員、運動員奮發圖強、共同努力,為處於低谷中的中長跑項目揚眉吐氣。與此同時,也更需要社會力量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這,其實真的很重要!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8跑 的精彩文章:

98跑年度優秀運動員故事
如何正確解讀「感冒」與「訓練」的關係

TAG:98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