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勢隆郎:日本講談社中國史·春秋戰國

平勢隆郎:日本講談社中國史·春秋戰國

1、本書名為《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是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關於「殷周 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卷。

《中國的歷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歷史佳作。

2、作者平勢隆郎,東京大學教授,研究主題為東亞各國眼中的中國古代史。主要作品包括《春秋和左傳—戰國史書所講述的「史實」「正統」及國家領域觀》等。

作為日本國現存在世最好的東周研究者之一,作為白鳥庫吉的嫡系傳人,作為東京文獻史學派的掌門人,平勢隆郎向我們展示了超凡出眾的史料解析與解構能力,其對先秦文獻的把控功夫遠遠超過了國內大部分先秦史學者。

3、本書的最大特點,是運用賭徒揣摩對手的心法,對先秦史書的成書背景進行探索和研究。找出戰國史書中「記錄的事實」,到底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

4、日本學者在研究日本歷史的時候,常常通過對照中國史書,來甄別日本史書記錄內容的真偽。這種研究方法,同樣可以用來研究中國史。

作者認為,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大地上就出現了多個不同的「文化地域」,這些地域包括中原地區、兩湖地區、江浙地區、巴蜀地區等。到了戰國時代,在這些文化地域的基礎上,建立起不同的領土國家。

因此,如果把這些領土國家各自的史書互相參照,同樣可以甄別出被掩蓋的史實。

5、戰國時代,每個領土國家都有各自的史書,每個史官都將自己所在的文化地域定義為世界中心,除此以外的天下皆為野蠻之地。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撰寫自己的史書時,都會在書中強調自己國家的正統性和對領土統治的合法性,並且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歷史與權威對象夏商周三代發生關聯。

由於戰國之初,各主要大國均為公卿篡立,其家系大多不能夠上溯到西周初期分封的家族,因此普遍產生合法性危機。

戰國統治者解決這一危機的途徑,不再強調西周分封的源頭,而且向更久遠的傳統進行合法性追溯,從時間和空間上重新構建了歷史譜系。

比如,作為戰國初期首霸的魏國,為了說明立國合法性和對三晉的主導權,有意讓魏國繼承「夏王朝」的基因;而楚國則通過追認高陽氏、祝融的祖系,否定夏禹和商湯的權威。

6、前述觀點的推導,雖然顛覆,但我還是認同的。後面的觀點則有些匪夷所思——作者提出《左傳》是韓國宮廷為了建構自己合法性而創作,而《春秋》為齊國宮廷出於同樣目的委任孔子而作。

進而作者更是構建了一個春秋三傳分出三國的闡釋體系,認為《左傳》出自韓國、《公羊傳》是齊國、《穀梁傳》則是狄族國家中山國。這個觀點的來源應當出自平勢隆郎早年所著的《春秋與左傳》、《左傳的史料批判研究》等書,但作者並沒有給出堅實可靠的證據去論證問題,因此我不敢苟同。

7、平勢隆郎認為《春秋》和《公羊傳》均為齊國所作,依據是《春秋》結尾的「獲麟」事件,預言王者將要出現。同一年,田氏掌握齊國政權。

史書只記錄「獲麟」,但是對於「捕獲麒麟的人是誰」卻絕口不提。這個被隱藏的「獲麟者」,作者認為正是取代姜姓齊國的田常。如果不能明白這一點,孔子的登場和感慨就顯得莫名其妙。

相反,《左傳》因為是韓國所作,所以對「獲麟」事件持否定態度:不僅直呼孔子為「仲尼」,而且把仁獸麒麟視為「不祥之物」。平勢隆郎認為,《公羊傳》和《左傳》之間存在劍拔弩張的微妙關係。

在《左傳》中,孔子是個預言沒有實現的失敗者形象,不能稱為「君子」,只能稱為「夫子」。可是作者認為,孔子的真實形象更符合「勇者遊俠」的特徵。

8、這些戰國時代的領土國家,各有各的中央政權,中央政權通過文書行政制度對國家進行官吏統治。

所以,當戰國時代的史官去書寫商周歷史的時候,也想當然地認為,夏商周三代同樣是通過文書行政制度、通過官吏對更為廣闊的「天下」進行統治的王朝。

實際上,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還壓根沒有出現連接中央與地方的文書行政和官吏體制,統治的疆域也僅僅是中華大地上某一個「文化地域」而已。

當時與商王朝、周王朝同時存在和對抗的,還有其他文化地域和大國,比如巴蜀地區的三星堆文明,再比如甲骨文和金文中許多關於商周與其他地域的戰爭記載,這是我們常識中沒有的概念。

直到春秋時代,中央政權與地方政權依然都是獨立存在的城市國家,彼此之間是軍事同盟關係——中心大國口頭髮令,附屬小國盟誓效忠。

9、我們常識中的「天下觀」,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被《史記》所定義的「天下觀」。天下,其實就是漢字圈。

漢字最早是商王朝用於祭祀的文字。周從殷商那裡繼承了漢字,而夏王朝並沒有漢字。周天子把銘刻漢字的青銅器贈予諸侯,漢字作為各國盟誓的證據保存,在中華大地上開始傳播、紮根,逐漸形成一個以周為圓心、不斷擴張的漢字圈。

隨著戰國時代文書行政制度的出現,漢字變成了行政工具,此後才出現了史書。

10、最後,平勢隆郎總結道:關於夏商周三代的歷史記錄幾乎都是成書於戰國時代,可是戰國時代領土國家的理論又不符合夏商周時代城市國家的實際情況。如果使用成書於漢代的《史記》來研究戰國時代的歷史,就會發現漢代的天下觀與其他典籍記錄出入更大。

關於春秋時代真實的歷史,作者認為,諸侯國與西周的關係,類似於古日本之於古中國,並不存在嚴格的支配和分封關係。

基於這種文化地域觀,傳統觀點認為春秋的歷史進程主要表現為齊、晉、楚、吳、越的五霸交替,這種從天下視角得出的觀點是有偏差的。作者提出的新角度,是從各文化地域上的王朝交替來論述這段歷史的。這一點值得借鑒。

讀罷全書,文末的贈言送給大家:研究之路永無止境,吾將上下而求索。

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滿樓的筆記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最好的領導力
家暴的女人會離婚嗎?

TAG:花滿樓的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