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張CD和歷史中的人們

一張CD和歷史中的人們

在周二的時候,我去聽了一個演講。這個演講本來是歷史課教授為了給他主持的猶太研究中心撐場面而布置的一個extra credit:到場簽到,即可享受加分。理應十分無聊,教授也僅僅簡單通知是一個關於意第緒語(Yiddish)的演講,所以我也打算應(睡)付(覺)一下就好。誰知,這一聽,不但沒有睡著,反倒是被演講中一段曲折的歷史震撼得很久不能平靜,而且還在Amazon上訂購了一張意第緒語歌曲的CD。

(CD實物圖)

今天,這張CD終於到貨了。我也可以開始提筆寫下這段故事了。故事要從意第緒語的使用者猶太人受盡苦難的歷史說起。

意第緒語是源自西歐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Ashkenazi Jews)使用的語言,屬於日耳曼語系。「意第緒」這個詞本身就可以用來稱呼「猶太人」或「德國猶太人」。在中世紀歐洲盛行的反猶主義(Antisemitism)的迫害下,大量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或是被迫驅逐,或是自願遷移,來到了東歐的波蘭,烏克蘭等國。所以,意第緒語也隨著他們的足跡遍及了整個歐洲。

(1492年猶太人被西班牙驅逐)

即至18世紀,在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衝擊下,歐洲各國開始接受猶太人作為合法公民,猶太人的境遇稍有好轉。可是好景不長,隨著一戰的爆發和結束,反猶主義再次開始猖獗。尤其是作為戰敗國之一的德國,為了維護德意志帝國的驕傲與榮光,德國軍方需要找到替罪羊,猶太人又作為替罪羊之一被推到了台前。

(反猶主義導致了許多針對猶太人的經典刻板印象,Blood Libel就是其中之一。認為猶太人綁架天主教徒的孩子並用孩子的血來完成宗教儀式)

軍隊將領宣稱:我們沒有輸在戰場上(一戰的主要戰術戰壕戰可以使交戰雙方都宣稱沒輸,左右不過幾條戰壕的得失),而是國內的猶太人背叛了我們。由此衍生出了一個經典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背後捅刀(Stab in the Back),即宣稱戰爭失敗的原因是因為猶太人的背叛(可想而知,希特勒就是這個刻板印象的狂熱粉絲)。諷刺的是,一戰時許多猶太人在德國與奧匈帝國軍隊里服役,為祖國而戰。但戰後的德軍參謀部竟然把猶太士兵戰爭傷亡的數據隱藏了起來,拒不公開。

(1924年德國右翼漫畫里的「背後捅刀」,描繪了猶太資本家在背後向德軍士兵捅刀。)

PS:戰前的德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戰後的德國是民主議會制,稱作魏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

值得注意的是,在1930年以前,德國反猶主義的猖獗僅僅是相對戰前而言的。甚至於在1928年,納粹黨僅僅拿到了2.8%的選票。可是,20世紀30年代自美國而起席捲世界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為納粹黨的上台奠定了基礎。失業率暴增和通貨膨脹使德國人對魏瑪共和國的民主議會制度失望透頂,他們急需一個充滿個人魅力的領袖來帶領德意志民族走出困境。

(他是誰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於是,在1932年,納粹黨得票率暴增到了37.3%。1933年1月,希特勒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德國總理。隨後,通過一系列納粹黨炮製的事件如國會大廈大火(Reichstag Fire),長刀之夜(R?hm-Putsch),希特勒如願以償地獲得了獨裁者的權力。通向整個人類歷史上最黑暗與殘忍的時刻的時鐘開始了倒計時。

(國會大廈大火據說是一個荷蘭共產主義者放的。這場大火後,興登堡總統通過了授權法案(Enabling Act),給予了國家總理希特勒類似於獨裁者的權力)

提到納粹黨與希特勒的反猶主義,或許很多人會拿出馬達加斯加計劃(Madagascar plan)和納粹與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簽訂的哈瓦拉計劃(Ha』avarah Agreement)來爭辯說希特勒想要的僅僅是一個沒有猶太人的歐洲。問題在於,首先納粹從不遵守合約(參照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次這些合約與計劃不過是權宜之計。納粹的終極目標依然是從物理和精神上徹底消滅所有猶太人。舉個例子,1941年10月,西班牙作為盟國要求納粹把被捕的西班牙國籍猶太人送到摩洛哥,這一要求被德國秘密警察頭子海因里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拒絕。圖窮匕見,所謂「沒有」猶太人的歐洲只存在於全部猶太人被消滅的情況下。

(哈瓦拉計劃是納粹與猶太復國主義者簽訂的計劃,鼓勵猶太人移民至巴勒斯坦)

在納粹上台後,希特勒展開了對於猶太人的一系列迫害。通過禁止出任如教師和政府官等公職將猶太人與社會割裂;通過沒收猶太人的財產使猶太人被迫出國避難;通過挑起民眾搶劫猶太人而使民眾保持對納粹的支持。這種迫害隨著德國的擴張與軍事勝利越發嚴重,而且擴散到了半個歐洲。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Anschluss),1939年與蘇聯瓜分波蘭,1940年更是在一年內用閃擊戰(Blitzkrieg)拿下了整個西歐。這使得許多出國避難的猶太人又重新落入了納粹的魔掌之中。

(達豪集中營比起奧斯維辛集中營知名度更小,但卻是納粹第一個開設的集中營,最初用來關押德國共產黨人)

自1940年開始,納粹在波蘭開設了許多封閉的猶太人聚集區(Ghetto)。這些聚集區衛生條件極差,缺乏食物與飲水,還被強迫承擔無休止的工作,死亡率極高。1941年的華沙猶太聚集區內,每個月有5000人死亡。

(華沙的猶太人聚集區是最大的猶太人聚集區,大概集中了40萬猶太人)

同時,隨著1941年納粹德國對蘇聯戰爭的初步勝利,納粹派出了特別行動隊(Einsatzgruppen),這些大多是預備役軍人或警察的行動隊與蘇聯境內的其他斯拉夫國家民族主義者們聯合展開了對猶太人的殺戮,他們或誘騙或強迫大量猶太人到達指定地點,在命令包括婦女與嬰兒的受害者自己挖好大坑後,再開始大規模槍殺(Mass shooting)。

(大規模槍殺之一,更殘忍的圖我就不放了。It"s hard to read atrocities, even harder to see。想了解德國特別任務行動隊的朋友們可以看一下德國預備役警察101營(Reserve Police Battalion 101)的例子)

1941年10月美國參戰之後,納粹越發感覺到了消滅猶太人的緊迫性。1942年1月,希姆萊的副手萊因哈特?海德里希牽頭其他部門召開了萬湖會議(Wannsee Conference),會議的主旨不是決定徹底消滅猶太人(因為這個決定早已被做出),而是協調各部門在加快消滅猶太人的過程中的配合。各種之前已經實踐多次的殺戮手法被更加有效地結合了起來,對猶太人的屠殺開始變得更加高效(50%的猶太人受害者死在了1942年3月到1943年2月這一年的時間裡)。

瘋狂的屠殺與迫害下,無數猶太學者,詩人,藝術家都被納粹殺害,猶太文化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於是,在來自基輔猶太文化委員會(Kiev Cabinet of Jewish Culture)的猶太學者莫伊斯?別列戈夫斯基(Moisei Beregovsky)的帶領下,為了保存和挽救猶太文化,一些蘇聯境內的猶太學者開始收集意第緒語歌曲。他們或是通過廣播或是通過傳單,向歐洲的猶太人徵集意第緒語的歌曲。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行動卻收穫巨大,寫著歌曲的信件雪片般地寄來:從生活在蘇聯境內寄來,從蘇聯紅軍寄來,甚至奇蹟般地從德佔區,從集中營,從猶太人聚集區內寄來。

(莫伊斯?別列戈夫斯基)

別列戈夫斯基試圖為這幾百首歌做一個選集,卻在二戰結束後因斯大林的反猶主義傾向而被捕。他的歌曲收集小組也被迫解散,這些歌曲則塵封在烏克蘭基輔國家圖書館的地下室里。1990年,一點陣圖書管理員在整理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了儲存這些歌曲的盒子,才為這些歌曲創建了一個目錄索引,但是這些歌曲仍然保持著無人問津的狀態。時光斗轉,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點陣圖書管理員也移民到了美國。直到2007年,多倫多大學的安娜?舍爾西斯教授找到了這點陣圖書管理員,得到了這些歌曲的信息。於是舍爾西斯教授飛抵烏克蘭取得了這些歌曲的複製品,並與一個音樂家小組的合作,重新為部分失去譜子的歌曲譜曲,使得這些歌曲現在可以重見天日。

這些歌曲,奇蹟般地被從德軍佔領區內寄出,奇蹟般地躲過了斯大林的反猶清洗,奇蹟般地在不見天日68年後出現在了我們眼前。歌詞和曲子未必稱得上高明,但體現的是這些沒有在歷史中留下名字的作者們最濃烈的感情。他們有的生活在猶太集中區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有的在蘇聯紅軍中為了祖國和民族而戰鬥,有的可能在下一刻就被送進了集中營和毒氣室里。歌曲中,有猶太紅軍戰士歸鄉後面對空蕩蕩的鄰里的傷感,有生活在猶太聚集區的人期待著蘇聯紅軍的到來,有對希特勒的嘲諷和戲謔,還有押送到集中營的猶太人對生命的歌頌和希望。這些感情,哪怕是想像其中的萬分之一,就足以把一個人的胸膛塞滿。我們被震動不是因為假大空「大歷史」,而是因為歷史中的「人」性。歷史不是一長串有聯繫的事件,而是由一個個人創造和組成的,是和我們一樣生活過,經歷過的人類。歷史,理應是「人」的歷史。

最後,快速說兩點。一是CD在Amazon.com有售,索價14美金,裡面包括了18首歌曲和一份講解每首歌資料和英文翻譯的小冊子。二是我翻譯水平不佳,俄語和德語著實折磨了我很久。如果有翻譯錯的地方還請海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想說IWannaTalk 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忠於理想

TAG:我想說IWanna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