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智力的高低,真的和父母的基因有關係嗎?

孩子智力的高低,真的和父母的基因有關係嗎?

Momself說——

逢年過節,我們被催婚催生催二胎;孩子呢,則經常被追問「今年成績怎麼樣啊」「將來打算讀什麼大學呀」......

如果被問的是成績好的孩子,父母可能會回答:「哎呀,還行吧,今年也就考了個年級第三。」但如果是成績一般或不太好的孩子,父母可能會回答:「哎呀,這孩子像他爸(媽)讀書不太好。」

孩子智力的高低,真的和父母的基因有關係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所了解。

作者:張昕

排版:鈴鐺

盼望著,盼望著,期末來了,寒假的腳步近了。各位同學和家長奮戰了一學期都辛苦了,該到年(qiu)終(hou)總(suan)結(zhang)的時候了。

據微信朋友圈不完全統計,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莫過於公布期末考試成績——不僅傷害親子關係,還嚴重傷害夫妻關係。半數以上的家長拿到成績後會認為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及當年的自己;而且絕大多數夫妻認為這是對方基因所導致。

學霸夫妻為何生出學渣孩子?費心輔導功課緣何頻頻考試倒數?龍生龍,鳳生鳳竟然只是一句謊言?這是無法破除的魔咒?還是物競天擇的陰謀?歡迎收看本期《走近你大X》。

— 孩子智力真的不及自己當年嗎? —

說到智商,人們通常認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這可能與「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有關。

弗林教授作為一名反種族歧視鬥士,為了反駁「黑人先天智力低下」的種族主義傾向觀點,開始對IQ測試問題進行深入追蹤研究。誰料這一研究的副產品竟比主要成果更受關注——他發現,美國年輕一代的IQ總體高於上一代的同期水平。具體而言,從1932年至1978年,美國年輕人的IQ平均數提高了14點。而且這種情況不光在美國,在其他很多國家也都出現了。這一現象就被稱為「弗林效應」。

弗林效應的原因其實未有定論,大家普遍接受的可能原因包括:教育的普及、環境的豐富、營養的均衡、傳染病的控制以及混種優勢(Heterosis)。

所以,人們首先就接受了一個預設:孩子的智商理應比父母高——從人類總體的樣本池來看,似乎也確實是這樣的。

但我要說的一點是,還真不是每個孩子智商都會高於父母。這裡涉及到統計學上的一個常用概念——回歸(regression)

以最直觀的例子——身高為例,從歷史整體進化趨勢來看,人類後代的身高通常是要高於父母的。但如果一直這樣高下去,經過這億萬年的進化,我們現在豈不是都應該戳到天,和太陽肩並肩了?

▲ 姚明那是多少人中才出一個的呀,也就兩米多一點而已。

從事實情況來看,當前人類身高並沒有比遠古人類高到哪裡去。

這裡就涉及到了回歸(regression)。

從遺傳角度來說,所謂回歸,指的是身高、智力、長相等具有遺傳性的個體特徵,都不會是一直向上增長(或向下衰落)下去的,而是會向著總體平均值趨近(回落或上升)。

所以很多家長感到孩子智力不及自己當年——不要懷疑,相信你自己的判斷!不怪娃是戰五渣,主要是怪你自己太優秀,偏離了人類平均值,達爾文現在決定要讓你的後代回到地球表面。

— 被美化改寫的記憶 —

但我還想說的是另一種情況。在關乎「娃智力不及自己當年」的吐槽中,還有很多是家長的錯覺。

誰知道家長小時候是學渣還是學霸呀,反正孩子也不能穿越回去驗證,還不都聽你說。這倒不是指家長一定是在吹牛或者撒謊,而是——個體為了提高自尊感,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往往會美化自己的記憶。「有幾次數學考了100分」會被記憶改寫為「數學老是考100分」,「小學時曾是學霸」會被記憶美化為「從小到大都是學霸」。

在發展心理學中有個現象被稱為「積極效應」(積極效應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在老年人群體中體現最為明顯),指的是為了獲得即時的心理滿足,人們會採用各種情緒調節策略來為自己補充正能量。

其中的策略之一就包括「重建記憶」。具體表現為,想當年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將記憶中的事情向著更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去解釋。例如「我當年頓頓能吃三碗肉」「我當年一個人單挑五個」「我當年功課門門考第一」……

▲ 「想當年,我的顏值可是人稱『氣死小虎隊,不讓寧澤濤』的哦!」

所以,孩子學習不好,到底是誰的鍋?

這真說不好,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好棒棒,缺點都是來自對方的基因。

不過,科學雖然不負責幫你甩鍋,但倒是可以解釋甩鍋這件事本身。

為什麼大多數夫妻都覺得孩子學習不好是遺傳了對方的基因呢?因為,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原始的利己(self-serving)動機在驅動。社會心理學用歸因偏差(correspondence bias)來解釋。

在成敗歸因中,成功時,個體傾向於內歸因(把功勞都歸因於自己);失敗時,個體很少用個人特徵來解釋,而傾向於外歸因(把鍋甩給別人)。因為成功內歸因有利於自我價值的確定(我多牛掰啊),有助提升自尊;失敗外歸因則減少自己在失敗中的責任(不關我的事),啟動自我防衛機制。

講真,我個人還感覺,現在的教材和試題偏難,孩子過早接受不符合其年齡發展的知識體系訓練……等等,都是造成「家長覺得孩子笨」這一錯覺的重要原因。

所以建議各位家長以後再碰到孩子考試考不好的情況,可以把鍋直接甩給老天,太不公平了,居然沒讓我兒子遺傳我的高智商!或者甩鍋給試題,啥倒霉玩應兒出這麼難,還能不能讓人愉快地學習了!

總之,別為這些身外之事傷了自家人的和氣。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比好好放寒假,好好過大年更重要的了。

END

哪些時刻,你會覺得孩子的智商不如自己?

可以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mself 的精彩文章:

完美生活?不存在的!

TAG:Mom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