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按照你的意願來

孩子,按照你的意願來

十個月一過,女兒的個性越來越明顯。她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和小做法,不再像小小孩那麼聽話乖巧。

二姐家的雙胞胎寒假來我家,女兒第一次感覺到了姐姐長時間的陪伴。她像個小跟屁蟲一樣,姐姐幹啥都跟在後面。簡直是姐姐們的小粉絲。

兩個姐姐都去在書房寫作業,不管女兒在幹什麼,只要看到姐姐進去,立馬跟著爬過去。有時候她爬的速度比姐姐走路還快,姐姐說妹妹是四條腿走路,自然比她們兩條腿的快。

姐姐坐在椅子上,她扶著姐姐的椅子。揚著小腦袋,眼巴巴的看著姐姐洋氣的筆袋和書本,特別羨慕的樣子。如果夠得著,就用手摸摸姐姐的東西。其實也沒有破壞,可是姐姐看到她動,就不高興了。大聲喊叫「你又不會寫字,你動這幹啥?你可不敢給我弄壞了!我這都是學習的東西,你又不會學習!」女兒全然不知姐姐的憤怒,對姐姐擠眉弄眼,還回以微笑。

有時,把她拉出來,不讓她影響姐姐學習。可是剛剛拉出門口,門還沒關上,她又轉身爬進去了,動作之快,連兩個姐姐都感嘆不已。姐姐有時不想讓她進去,一進去就關門,她屁顛屁顛的跟著,到了門口,席地而坐,用小手咚咚咚的打著。好像在說「快點開門,你們的小可愛妹妹來陪你們寫作業了!再不開,我繼續敲門!」

我開玩笑說妹妹害怕姐姐們學習偷懶,替姨媽免費監督姐姐呢。然後問女兒是不是啊,她高興地點頭。

差不多八九個月的時候我就給她教如何下床,但是她當時沒有學會,我也沒有在意,我一直相信每種花兒都有自己的花期,我只需靜心等待。

突然有一天,她爬到了床邊,撅著小屁股,兩條腿試探性的伸到空中,兩隻手根據腿腳的節湊小心翼翼地換著,手腳配合默契,然後慢慢地腳踩到了地上,兩隻手鬆開床單,站在地上搖晃的小腦袋,得意洋洋,自己給自己鼓掌!我靜靜地看著她不太嫻熟卻挺連貫的動作,很驚奇也很驚喜。

第一次成功下床後,她就開始不厭其煩的練習。爬下去示意我抱起來再練習,練了很多次,直到動作嫻熟,直到額頭上大汗淋漓。不得不佩服孩子這種舉一反三的意識,不得不欽佩她這種專心致志的精神。她再一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上了一節課。

和孩子相比,我真的自愧不如。育兒就是育己,與其是是陪孩子成長,不如說是她陪伴我成長。她用自己的行動讓我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感謝女兒,讓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自從學會獨立下床後,每次睡覺醒來,她就爬到床邊上等著大人進來,如果不見及時進來,就自己爬下去。然後看到我進來,她很有成就地站在地上給自己拍手。

我給先生說女兒學會自己下床了,他激動的讓我拍個視頻給他看。女兒每次下床的動作都很快,很難捕捉到那個瞬間。先生總是失落地說不能見證女兒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是他人生的遺憾。

有一次正在視頻,女兒撒開我的手,爬到床邊玩,玩著玩著自己想下床。我轉了下鏡頭,先生看了個完整版的女兒下床。隔著手機,先生激動的欲言又止,不善言辭的他不知道說什麼好!女兒似乎感覺到了爸爸對她的鼓勵,小腦袋自豪的搖來晃去,小眼睛擠在一起,眯成一條縫,表情萌萌噠。

雙十二的時候找朋友買了一套軟積木,可以咬,可以玩。剛剛買回來的時候,她興趣不大,愛答不理,我估計這就成了擺設。不過每天早上起來我將積木和其他玩具一起擺在爬行墊上。她在爬行墊上玩的時候,我就有意無意地玩積木,有時橫著連起來,有時豎著壘起來。

過了段時間,她拿著積木往上壘。開始只會將一個壘在另一個上面,還放得搖搖晃晃。慢慢地,她能夠放到第三層。每次玩的時候坐在爬行墊上,兩條腿伸直,腰挺的直直的,表情嚴肅,全神貫注,小心謹慎地將一個放在另一個上面。

積木是阿拉伯數字,可以連在一起,所以有的面凹凸不平,難免放不到一起。經常她得嘗試幾次才能放好。放好以後喜笑顏開,很有成就的樣子。兩隻小手揚起來,嘴裡咿咿呀呀,等大人去看她的「成就」。我們看到後給她微笑和語言鼓勵,她就自己鼓掌,示意大人也拍手。我一邊拍手,一邊誇讚,她興奮的眼睛擠在一起。如果家裡有好幾個人,她會等所有人都拍手。如果有一個人沒拍手,她就大聲呀呀的喊叫。當所有人都拍手鼓勵之後,她再將積木推倒,繼續壘。如此反覆,不厭其煩。

孩子的世界就是這麼簡單,他們能在大人看似簡單又無聊的事情中能夠找到無限的樂趣,並樂此不疲。

每年冬天我最喜歡吃的水果之一是沙糖桔,冰冰甜甜,肉多汁鮮,口感細膩,百吃不厭,今年也不例外。

每次買一袋子糖桔回來,女兒都會很高興,當然她不是因為喜歡吃而高興,她把那當做自己的玩具,喜歡拿著玩。

看到沙糖桔,她拿一個在手上,先玩一會兒,然後剝皮,剝開之後捏橘子的肉,看著裡面的果汁往出流,她擠著眼睛,繼續用力捏。有時玩厭煩了會將橘瓣給我喂嘴裡,我說「寶貝喂的橘子就是甜,太好吃了!」她就接二連三的喂。橘子喂完了喂橘子皮。

她這樣玩的結果是將橘汁弄的衣服上到處都是。她玩得正嗨時,想讓她不要往衣服上弄,她會很不高興,嘟著小嘴,怒氣沖沖,更加放肆,似乎故意和大人作對,好像在說「我就想玩,就想玩。你奈我何?」所以,很多時候我就放之任之,不愛搭理,讓她靜靜地玩。玩美了,玩厭煩了,自然就停下來,再給換下髒兮兮的衣服。

自從不太干預,讓她盡情玩以後,過了一段時間,她的興趣明顯降低。看到沙糖桔繼續拿著玩,但是不太剝開,更不會捏汁水。

對待孩子不好的習慣,淡化處理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孩子是有感知力和辨別力的,她能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大人越是反對她做的事情,她越是想做,反而大人越是想讓她做的事情,她越是排斥抵觸。所以對待孩子不太好的行為舉止,大人心大點,別當回事,不要強化要淡化,過幾天她可能就轉移注意力了。

雖然女兒四十天以後就在外面溜達,認識了很多小朋友,見識了不少大朋友。雖然談不上見多識廣,好歹也算得上是見過點世面的。冬天也不例外,只要太陽明媚,就會帶她到外面曬太陽。儘管如此,卻無法避免她認生的毛病。

大概六七個月開始,家裡來人,想伸手抱她,她讓抱,幾分鐘就不高興了,伸長脖子,斜著身子向我求助。不知不覺,她現在認生特別嚴重。誰都不讓抱,包括平時經常見到的姨媽姨伯。

對於孩子的膽小和認生,我是欣然接受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成長曲線,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特點。認生不是什麼缺點,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我小時候就比較認生,孩子的這一特點和我不謀而合,真不虧是是我的親閨女。

過年時,帶她去拜年,可能第一次接觸陌生的地方和不熟悉的親戚,她認生更加明顯。不管是誰想伸手抱抱,她都搖頭拒絕。如果親戚執意要抱,她就哇哇大哭,我抱過來她的哭聲戛然而止。有些親戚特別喜歡她,真心想抱抱以示親昵,可是一看到她哭的泣不成聲就很尷尬,我連忙解釋這孩子認生嚴重。好在親戚們都通情達理,表示孩子小,認生正常,能夠理解。

愛孩子,應該尊重她的性格特點,按照孩子的心愿行事。沒必要為了迎合別人而委屈孩子,沒必要讓她成為別人眼中的聽話孩子,更沒必要將她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

我的育兒理念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藉助我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我來來。我可以給予她愛,而不是我的想法,畢竟她有自己的思想。

我和先生都只是正常的普通人,我的孩子也是一個普通的正常人。我希望她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既不會拔苗助長,也不會抑制其成長。我會全然接受她的優點和不足,做她背後默默支持欣賞她的人,做她成長路上心靈的港灣。當她迷茫的時候幫她指點迷津,等她累了的時候陪伴著她,給她一個堅實有力的依靠,盡我所能做她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不離不棄,不指手畫腳,不橫加干涉。

大年初三下午,我們還在姑姑家,突然發現孩子額頭有點燙,一量體溫38.6,當時嚇我一跳。趕緊買退燒貼,然後準備打道回府。到家後39.3,孩子精神狀態挺好,我給物理降溫,同時吃退燒藥,但是溫度總是降不下來。

那一夜,我幾乎徹夜不眠,緊緊地挨著她,不時的擦拭,喂水,量體溫。第二天早上溫度下來了,我帶到社區醫院抽血化驗,醫生說沒啥問題,讓回家多喝水就行。

回到家,我諮詢了有著豐富育兒經驗的李老師,她說像是病毒感染,最好帶醫院去檢查下,下午溫度再次上升,我將她帶到大醫院,再次抽血化驗。當時已經快七點,掛的急診,排隊兩小時,看病兩分鐘。醫生說稍微有點病毒感染,不嚴重,得知家裡有抗病毒類的葯,連葯都沒開就讓我們回家了。

大姐和姐夫鞍前馬後的陪著我和孩子去說。回家路上,看著繁華的曲江夜景燈火闌珊,我給女兒說第一次帶她欣賞夜景,希望以後不是以這種方式。睡意正濃的她將頭貼在我的身上,呼吸均勻,那麼安靜,那麼乖巧。我的內心踏實至極,我的世界也跟著安靜了,只願她快點退燒,早點恢復元氣。人生就是做減法,以前想擁有很多東西,慢慢地,明白了什麼是想要的生活,什麼是適合自己的生活。而立之年,父母健在,孩子健康,夫妻恩愛,生活幸福足矣。

上午在社區醫院抽血時,她全然不知,就哭了一聲。我暗自竊喜這孩子真皮實,隨我的性格,堅強不矯情。可是晚上她看到護士阿姨讓伸手,就滔滔大哭。哭聲歇斯底里,上氣不接下氣,同時配合著手打腳踢。我們三個大人按著她,她都在拚命地反抗。晚上回家吃藥時更是不配合,咽下去的還沒有吐出來的多。我嘗了一下藥,確實不太好喝。孩子第一次吃藥,就這麼強烈的反應,我的內心特別難受,但是生病就得吃藥,這事情沒有商量的餘地。

給她喂完葯,我有點忍俊不禁。女兒喝葯的樣子完全是我小時候的複製粘貼啊。從我記事起,我就喝不下去葯,每次吃藥都要大哭一場。在我的記憶力,爸媽對我發火的時候只有在我生病吃不下去葯的時候。

時隔二十多年,直到現在我都很抗拒喝葯。古人說三歲看到老,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時身體不適,喝點葯,我對著葯發愁。不論葯的大小,我都是一粒一粒的吃,一粒葯幾口水,完全靠水灌,靠意志力往下咽。

有了第一次吃藥不快的經歷,後面幾次吃藥前,她看到瓶子或者看到我拿圍嘴就開始哇哇大哭,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撅著屁股爬進卧室,蹲在牆角,抱都抱不起來,使起小性子。那表情配上那動作,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作為家長,當孩子有什麼不好表現的時候,不要急於批評孩子,先反思自己,看看孩子的毛病是否源自父母。改變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有的問題是自己的原因,那就自我反思,並且自我改變,盡量給孩子以身示範。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更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你站在鏡子前,看到鏡子里人的臉上有灰時,你會馬上擦掉自己臉上的灰,而不是擦鏡子。教育孩子同樣如此,孩子的教育不僅是教育孩子,更是家長的自我教育。孩子的問題背後隱藏著很多家長自身的問題。我們不是生而就會做父母的,我們要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問題,彌補自己的不足,儘可能的成為合格乃至優秀的父母。

優秀的父母一定是有反思精神的人,他們會在育兒路上總結經驗,反思不足,改正錯誤,彌補失誤。

一個沒有反思精神的民族難以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沒有反思精神的人是難以走長遠的,一個沒有反思意識的父母很難做到對子女民主豁達。我們不一定能做一個優秀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多麼優秀的子女,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自身的成長,不能放棄對社會的使命和對家庭的責任。正如阿瑟·克拉克所言「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

孩子,成長路上,自由不是絕對的,現在你才不到11個月,我在能力範圍之內盡量讓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但是人生的路剛剛開始,以後會有很多事情會非你所願,希望你長大後逐漸懂得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當然實現這個願望的前提是自己獨立、自主、堅強。願你慢慢長大,不慌不忙,走穩人生的每一步!

最好的欣賞是轉發或者分享!

希望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都能收穫幸福人生!

作者

念言,一名語文老師, 也是一名軍嫂和新晉媽媽。 熱愛生活,喜歡文學, 真心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過往, 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點滴感悟。

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

蘋果手機用戶可長按如下二維碼隨意打賞,雁過留聲,感謝客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言 的精彩文章:

擁堵的交通,繁榮的村落

TAG:念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