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官員的帽子為什麼有兩根長長的帽翅

宋朝官員的帽子為什麼有兩根長長的帽翅

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來,趙匡胤的大嘴就沒有合攏過,是啊,當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誰心裡還不美滋滋的。但是有一天,他卻陰沉著臉的來到後宮。娘娘一看他心情不暢,頓時都不敢放聲說話了,便悄聲問他為何生氣。趙匡胤徐徐的吐出一口氣,說了自己的煩惱。

原來,陳橋兵變時,自己的鐵杆兄弟們都出了大力,坐上龍廷以後論功行賞,現在這些人都當了大官。但以前這些人都是下層軍官,並且是個粗人,不懂禮數,所以在朝堂上大聲喧嘩,把威嚴的朝堂,變成了羅馬市場。他們只是把他當做一個大哥來敬重,自己並沒有享受到帝王那高高在上的威嚴感。

娘娘聽完,給他細說了當年漢高祖劉邦登基之初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後來還是儒生叔孫通制定了漢朝的禮儀,一切才走入正軌,明天何不通知禮官,制定一套自己的禮儀呢?趙匡胤聽後釋然。

第二天,把禮官詔來,讓他制定大臣上朝時的禮儀,要求就是尊卑有別,在朝堂上不許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能當上司禮大臣,自然不是白給的,和屬下商討旬日,幾經修改,方案拿出來了。一套嚴格的禮儀制度就此形成。

在宋代以前,大臣在朝堂上還是有座位的。當然,不是所有官員都能在朝堂上坐著,只有級別夠高的才行,才有資格被賜座。現在一律改為「站朝」,這樣朝堂上只有宋太祖一個人坐著,其他人都立正,既凸顯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也大大改善了朝會的氛圍。

禮儀制度形成了,在下面竊竊私語怎麼辦?好辦,就讓大臣彼此之間拉開距離。怎麼拉開距離?在帽子上做文章。當時的官帽是隋唐時的襆頭演變而來,襆頭原來是一塊黑色的方形織物,有四個角,蓋在頭頂上後,兩角在後面打結下垂,兩角反折到頭頂上打結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兩個小小的襆頭角打結後,垂在後面飄搖。

這次的改造是這樣,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戴上這種帽子以後,走路極為不便,一不小心,帽子就會歪了,甚至掉了。如此一來,官員們只能面對面說話,想和旁邊的人嘀咕就非常困難,更別說交頭接耳了。因為,官員們不但要留心著帽子不要歪了掉了,還要注意那長長的鐵帽翅別把同事給刺著了。

這種設計其實有點類似古時候天子那帽子上的流蘇,如果天子走路不端莊,步伐快而輕浮,或是坐沒坐像搖頭晃腦的話,帽子上的流蘇就會隨著擺盪而影響視覺,甚至擊打到眼睛,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醒上位者注重自己的儀態,使其自然而然產生威嚴,也暗喻著上位者品性要端正。宋朝的官員們自從戴上這種官帽後,在朝堂上再也不敢隨便交頭接耳,大聲喧嘩了,朝綱頓然嚴肅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遼國擁有20多萬騎兵,無險可守的宋朝,有哪些辦法防禦?
九首詩,為你帶來新年最真摯的祝福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