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Eddie Botha,用鋼筆、遊戲、電子燈管拼接街頭萬象

Eddie Botha,用鋼筆、遊戲、電子燈管拼接街頭萬象

"這裡就像一個烏托邦,真是太美味啦。" 車開到朝陽區一個近乎農村的地方,HM走進一個設備齊全風格夢幻甚至養了一條白狐的大院,趟過院子里的一湖冰,來到當代畫廊RED GATE,如約相遇Eddie Botha。

正在新建的RED GATE二區,一位沉默的大叔在電燒烤爐上做著各種美味烤串,加之紅酒與果汁。Eddie一邊吃著烤麵筋一邊給我們講他對川普的態度,如下圖:

出生於Kimberley(南非)的 Eddie Botha,在馬來西亞生活了7年之後,移民到澳大利亞——如今他稱之為家。

Eddie Botha,Where is Eddie,2014

Botha先生作為一位遊歷甚廣的多元文化主義者、夢想家、喜劇演員、曾經的建築設計師、自然愛好者和社會活動家,其獨特的混合媒體、電子產品和街頭藝術風格極容易被識別。他的創作靈感源自於在亞洲和澳大利亞生活的多重經歷。

Eddie Botha,Exposing myself, exposing yourself

Botha善於深刻審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的作品既有私密性的個人表達、也有冷靜的觀察、多愁善感的抒發與輕鬆的戲謔。他熱愛街頭刺耳滿目的人群,運用傳統材料與新材料來描繪錯綜複雜又親密無間的場景,例如:鋼筆、油漆、報紙、電子器件、燈管、遊戲設計、拼貼等。

Eddie Botha,Electric Human Nature,2017

一系列關於人性、人物、科技、媒體、政治和性的對話在我們面前展開:你會在這些畫面前不由自主的微笑,這些我們熟悉的人設正處在他們最坦率的狀態里:海灘流浪漢、西裝革履的男人、年輕的朋克。

Eddie Botha,Down Down women & Children,20x20cm

他的作品反覆出現人臉和身體。Botha重視人與自然、人與技術、動物與動物間的互動,在他眼中,自然和技術決定了當下人類的基本體驗經歷。通過將這些元素並置,他促使我們思考當代環境塑造我們自己和告知我們行為的方式。

Eddie Botha,Busyness,120x90cm,2014

他的最新作品涉及當前的恐怖主義、媒體操縱、性別歧視和女性客觀化等。其作品主題還涉及跨文化問題和文化交融創意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Botha希望澳大利亞能夠被徹底承認是屬於亞洲的國家。

Eddie Botha,Anonymous culture,60x60cm,2016

Botha先生於:

2011年,榮獲Maitland』s 『Waste As Art『 2011, Highly commended;

2013年,榮獲Newcastle』s 『Waste As Art『 2013, Runner-up;

2014年,榮獲Watson』s Art Prize2014, First prize;

2017年,近年來參加了北京舉辦的第42屆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

2017年,第一屆韓國水墨畫雙年展;

2016年,第47屆亞洲國際藝術雙年展;

2017年,Botha成為WCAA在澳大利亞的藝術大使;

他曾在紐約和墨爾本從事多項大型公共藝術項目,比如他的作品曾被用於墨爾本(澳大利亞)街頭的藝術電車上;同時與Steve Madden, Jamie Olive和 Chagall Art Education 等公司合作公共空間的創作。他的作品被世界多地私人、政府、公共機構、博物館美術館收藏並展出。

Eddie Botha,Against the tide,58x45cm,2013

Honey.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在沙漠,我們富足的是心靈:撒哈拉!
「輕薄的假象」——川內倫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