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里最特別的一卦——六爻皆吉的謙卦

《易經》里最特別的一卦——六爻皆吉的謙卦

宗道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一、大有而後須謙。

  謙卦的位置,在大有卦後面,六十四卦的順序是很有講究的,「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大有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大有指在物質,學問,權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滿足。因為「有」最易熏蒙傲慢種子,故在大有卦後就是謙卦,以示擁有很多之後則要謙卑下來。唐朝悟達國師是坐在了皇帝賜的沉香木寶座上才起了一念慢心,導致冤親乘隙而入,膝蓋上生瘡,相信在之前肯定也是很謙卑的,「有」到一定的境地就能熏發人的慢心。

  菩薩修行,隨著境界的提升,往往其它的煩惱容易降服,但是慢心往往不知不覺隨境界升進而加劇,因為升起慢心的資本也越來越多。我們看普賢菩薩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這裡如來、佛等等,不光是釋迦佛的佛,而是要把一切眾生視作平等如佛,其實每條願背後似乎都有一個潛台詞——消弭小我,眾生是佛,我為低卑,眾生尊高。。

  有一次大虛法師第一次去弘願寺,也是第一次見我們師父,臨走的時候他講了這麼一句話,他說:他也見過很多的大法師、大和尚、大德,但是像我們師父到今天這個位置上,還能夠完全以本色示人的法師不多。本色示人也就是沒有任何的架子,沒有任何的虛掩、虛偽,本來是怎麼樣就怎樣,很平等的來交往,這樣法師的太少見了,太稀有了。大虛法師還說:不說別的,就光憑這一點就能知道你有沒有修行了。

  而這種「有」很多時候不一定是客觀上的「有」,而是自以為有。就像乞丐也會驕慢,以前聽於丹講課,說在北京路上看見一個乞丐,對著富人的寶馬、賓士吐口水,邊吐邊說:「呸!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老子……」可見得,驕慢與人實際的狀況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南無阿彌陀佛

二、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這是孔子為《易經》做傳的時候說的。幾句話濃縮一下,簡單一句話就是:天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你有餘,老天就要損你,你不足,老天就要補你。這是一個普遍的真理,《尚書》里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也是從這來的。

  佛教里有一句話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我慢高山,不流德水」,我加了兩句:「謙虛大海,法水自流」,就是一個人高慢的時候,他所有的德行像山上的水,會慢慢地流下去,無法留住;而反過來,一個人一旦謙虛下來,德行就如雨水流向大海,得以儲存。

三、學習等於謙卑。

  有時候,學習就等於謙卑,謙卑就等於學習,沒有謙卑就不存在學習,謙則受教有地。就像一個杯子它本來是滿的,你怎麼可能在倒進東西呢?也有一句話,「學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學」。

  保持謙虛的心態本身就是學習,甚至可以說誇張一點,一個人外在沒有任何學習的條件,只要保持謙虛的心,天天睡大覺也能學到東西。因為他內心處於不足的狀態,天自然就要會有能量輸入進來;反過來一個人沒有謙虛的心,學問再高,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可能同時也在流失能量。

  所以,一個人真能謙卑下來,自然會走到哪就能學到哪。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節因緣,都能學到很多。走到哪,學問、智慧、德行的水就流到哪。

南無阿彌陀佛

四、謙卑之人有好人緣。

  「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卑的人一定有好人緣。《說文》中說:「謙,敬也。」謙本身就是敬的意思。「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一個人能謙卑,他對外邊的人自然有一種敬意,反之,周圍人也一定會敬重這個人。所以,怎麼會沒有好人緣呢?

  《繫辭》裡面還有一句話:「謙者,德之柄也。」什麼意思呢?好比一個大鍋,鍋里有豐富的食品,我們端鍋的時候,端在哪呢?肯定是鍋的柄手,端到柄也就端到了鍋,也就端到了所有的食物,鍋就是我們的心,鍋中的食物就是我們人類豐富的各種美德,而謙卑就是鍋的柄,一個人若有了謙卑,其它各種美德自然會聚集起來。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五、謙者平常、平淡、平實、平易。

  謙卦卦象是上坤下艮,即山在地下之象,引申為有強大的實力隱藏在地下,內在有強大的力量,而在表面上就象什麼也沒有一樣,平坦如大地,這就是謙卦卦象的涵義。通過此象可以知道,地下有山才可名謙,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人內里沒用相應的如山之才能德行的話,根本就談不上謙,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稱自己謙虛,看來是誤會了,其實那個不是謙虛,是本該如是,謙虛是需要資格的,很多人顯然是不具備的。

  此外,謙卑的人會給人很平等,很平和、很平淡的感覺,在外相上什麼也看不出來。有句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大概這裡「意氣平」的情況就如大地一樣平坦,大地很好,平等,誰都可以踩上去,並不給人高山一樣的感覺,讓人仰視、生畏、不敢接近。

  我們這個法門也是平常、平淡、平實、平易的,謙虛的人自然也是這樣,所以謙卑的人最容易與這種相應,反之念佛久之人,也漸漸自然展現這種謙沖之氣。

南無阿彌陀佛

六、卑而不可逾。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謙虛的人處在尊位的時候,他的道德就會發揚光大。

  「卑而不可逾」,我的理解這句話與印光大師表達「愚而不可及」的意思相似,雖說人是這樣的「卑」,但其實是卑而不可及的。而且這種卑反而很高,高到一般人無法超過。

  上人就是這樣的人,上人真是特別謙卑。比如上人說:「誰能弘揚這個法門,我就為誰開車。」還記得有一次上人、師父勸年輕人出家,我的一個同學就說:「我沒有智慧,也沒有口才,出家不能講法,能幹什麼呢?」上人馬上就說:「如果我也能講法,那你們都可以講法。」上人意思是他是最不能講法的了,尚且都能出家講法,那他們都可以的。上人講這句話的時候,那種語氣,那種表情,是非常認真的,在他那裡真是這樣認為的,並不是故意這樣說。

  師父寫的《慧凈上人側記》裡面還說到上人給新出家的比丘頂禮,也是讓我們深深的感動、慚愧。

  心最低最下,眾人反而推之為最尊最高,這就叫「卑而不可逾」吧!

七、「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這是謙卦第一爻的卦辭,一般指人事物初萌的狀態,初入世之人,不知深淺,要謙而又謙。要像牧牛一樣,拉緊牛鼻子,時刻保持正道。

  就是說一個人在最初入世的時候,是最年輕的,還不知深淺,不知深淺的人,最容易又狂又傲。所以古人用了兩個謙,謙而又謙。「卑以自牧」,「牧」字就是從過去人放牛而來的。用這個字是為了說明我們要養成謙卑的修養,像拉緊牛鼻子一樣。

南無阿彌陀佛

八、堅持正道,可獲吉祥。

  「鳴謙貞吉,中心得也。」這些話都很有深意,意思是:堅持正道,可以獲得吉祥。「中心得」就是得於心中,換句話說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勉強、不是做作的。

  有些人外表很謙虛,其實是裝出來的,這樣的人自古就有之。白居易寫過這麼一首詩:周公恐懼流言反,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這是說史上王莽,他在篡奪漢室政權之前,是非常的謙恭下士的,可惜都是偽裝的,為了達到籠絡人心的目的,假如他沒來得及篡位就死掉了,那他的這種假的謙恭,後人誰知道呢?

  我們人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面,做什麼都要「中心得」,不要「他心得」,不然會很累。

九、勞謙,君子有終。

  一個人他有德而又很謙虛,所有的人都會很服這個人。孔子說:勞而不伐,「伐」就是自矜,自己誇耀自己。「有功而不德」有功勞但是他不認為是自己的德行,這樣的德行才是「厚之至」。

十、謙卦六爻皆吉。

  易經每一卦有六爻,爻是交錯變動的意思,有些卦總體上看是吉,但到其中某個卦可能是凶,有些卦總體是凶,但某一爻可以是吉。一般而言,六爻根據所處位置、上下的形勢,或者有利、或者不祥,吉凶的預兆都有不同。就像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利有弊,很少有完全的好與不好。唯獨謙卦,六爻所處的位置只有利益,沒有禍害,所以叫謙卦六爻皆吉,說明謙虛退讓是能無往不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的「尚象制器」是古代應用科技發明的濫觴
《易經》密碼:關於「坤」的故事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