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宜興老故事:陶朱公的故事

宜興老故事:陶朱公的故事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行每業,都有自己的祖師爺。比方說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杜康是釀酒業的祖師爺,陸羽是制茶業的祖師爺,李隆基是梨園祖師爺,忽必烈是涮羊肉的祖師爺等等。今天,我們來講講制陶業的祖師爺。

話說當年春秋末期,越國的大夫范蠡,輔助越王勾踐成功復仇,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以後。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偷偷地帶著美女西施跑掉了。他們一路向北,來到了宜興丁山這塊地方,隱姓埋名,隱居下來,過起了男耕女織的生活。

范蠡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發現這裡的山上有一種泥料,特別適合製作陶器,就開始自己取料、製造坯料,然後造窯燒制。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燒出來的陶器,不是燒裂了就是形狀燒歪了,總也燒制不出了令人滿意的陶器。這一下,就連聰明過人的范蠡都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了。

有一天,西施在做飯,她把飯鍋放在爐子上以後,就叮囑范蠡看好爐子,她去洗點菜。范蠡看了一下爐子,看見翻過下面爐火很旺,火苗都竄到爐子外來了。他就想,這樣子多麼浪費柴火啊,於是他就自作主張,把爐子上墊在鍋子下的小塊小石頭拿掉了。這下子好玩了,飯鍋緊貼著爐子,火卻不旺了,還冒出了大量的煙,把范蠡嗆得眼淚鼻涕一大把。這時候,西施洗完菜回來,看到范蠡的狼狽樣,笑彎了腰。她趕緊把鍋子下又墊上了石頭,對范蠡說:「你看,鍋子和爐火不隔開,火就燒不旺了吧。」

這句話對於范蠡來說,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想到了!」范蠡高興地一蹦而起,跑出了家。他來到陶窯,重新設計起來。他想,如果燒制陶器的時候,把坯料和底下的火也隔開,不就能燒製得均勻徹底了么?果然,按照他的想法,重新燒制出來的陶器又均稱質量又好。

漸漸地,周圍的老百姓看見范蠡燒制的陶器這麼好,紛紛過來學習,他們把墊在坯料下的幾塊石頭稱之為「腳石」。大家問這個聰明人叫什麼名字啊?范蠡為了躲避越王的耳目,就說自己叫陶朱。

范蠡還發現,宜興丁山的泥料韌性黏度都很好,要是能做成很大的容器,就可以裝更多的糧食和水了。但是無論怎麼做,大容器的陶器就是做不出來。不管是從整塊泥料的中間掏空,還是從下往上堆,都做不出均稱漂亮的大容器。

有一天,范蠡看見西施在家裡裁製衣服,又一下子來了靈感。對啊,布料可以連接,那麼泥料可不可以呢?他想出了一個主意,把泥料打成泥片,把泥片圍起來,底下在接上底面,不就行了?而且如果高度或直徑不夠,還可以再把泥片連接上去。終於,范蠡按照這種做法,制出了容積很大的陶器,並且外形均稱、結實耐用。這,就是宜興陶器圍築法的來歷。

范蠡和鄉親們做出的陶器,質量好,用處又多,特別是大缸,當時其他地方根本做不出這樣的大容積陶器。於是外地的人紛紛來購買丁蜀的陶器。這裡的百姓漸漸富裕起來,為了方便陶器的運輸和農田的灌溉,范蠡又帶領著大家挖了一條河。

後來,老百姓就尊奉范蠡為制陶業的祖師爺,稱他為「陶朱公」。再後來,因為陶朱公的名氣越來越大,終於被越王知道了,為了躲避越王的追殺,范蠡帶著西施又隱居到別的地方去了。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挖出的那條河叫做「蠡河」,把他和西施居住的地方叫做「蠡墅」,把他曾經隱居過的溶洞稱為「慕蠡洞」(也就是現在的陶祖聖境)。

直到現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七,當地都會有隆重的紀念活動,相傳這一天,是范蠡的生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刀的小狗窩 的精彩文章:

刀刀和小兔的裝修日記36

TAG:刀刀的小狗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