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盧森堡:峽谷風景里的往事

盧森堡:峽谷風景里的往事

盧森堡:峽谷風景里的往事

說起盧森堡,或許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歐洲袖珍小國處於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包圍之中。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從最初名叫「Lucilinburhuc」的小城堡開始,這裡就曾被神聖羅馬帝國、勃艮第王朝、哈布斯堡王朝、法國與西班牙國王、奧地利皇帝以及普魯士人輪番佔領,直到19世紀才成為獨立的國家。盧森堡經歷的千年風風雨雨,在那些遍布全國的防禦工事遺址和城堡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不過,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裡也是歐盟之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出生的地方。從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之約到今天的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和歐洲投資銀行所在地,盧森堡一直扮演著歐盟「首都」的角色。這裡的居民精通多種語言,盧森堡市區有多於60%的人口為外國僑民,每天有十五萬人跨國通勤往返。多元文化不僅給這裡帶來了無限商機,也帶來了精美的烹飪料理與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市內的步行街網羅了世界名牌精品店和專賣店,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購物大道。在盧森堡遊覽十分便捷,主要的景點都相距不遠。

佩特羅斯大峽谷

佩特羅斯(Pétrusse)大峽谷又常被叫做盧森堡大峽谷。峽谷有百米寬、60米深,歷史上是重要的天然軍事屏障,依靠峽谷的岩石建造了不少要塞、堡壘、秘密通道和炮台。

這裡又是盧森堡市新老城的天然分界,從一邊向另一邊望,彷彿在同一地點穿越千年。今天的佩特羅斯大峽谷是歐洲最佳的風景觀光地之一。人們既可以在跨越峽谷的橋樑上欣賞風景,也可以順著石階走入谷底,在參天大樹掩映中的溪流邊漫步。

阿道夫大橋的拱門下方還有專門觀賞大峽谷的「佩特羅斯快車」,乘客可以在多種語言的解說中觀賞峽谷中的要塞和自然美景。山谷中古木繁茂,谷底的溪流清澈見底,在初春、深秋時節和霧雪天氣遊覽,更是別有意境。

阿道夫大橋

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城牆和堡壘的作用越來越不重要。歐洲的很多城市都在擴張,城牆被拆除,丘壑變通衢。為了把盧森堡新區和老城連接起來,1900至1903年間在佩特羅斯大峽谷上修建了這座大橋,以當時盧森堡大公阿道夫的名字命名。當地人為了和之前的另一座大橋相區別,也把這座橋稱為「新橋」。

這座拱橋高64米,全長約153米,寬17.2米,中央分為四車道,其中三條車道通往盧森堡火車站,一條為公交專用車道;兩邊另有兩條人行道。這座橋跨度大,橋身造型優美,是世界橋樑建築史上的經典作品,也已經成為盧森堡的標誌之一。走上大橋,可以看到橋下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和風景如畫的佩特羅斯峽谷。大橋去年被修葺一新,重現了壯觀的大橋原貌。

憲法廣場

俯瞰佩特羅斯大峽谷的最佳地點之一就是老城區峽谷邊的憲法廣場。這座廣場又被稱作「小金人廣場」,原因是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1923年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盧森堡士兵而修建的。碑高12米,頂部的鍍金女神像由盧森堡藝術家克勞斯製作,是希臘神話里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她手舉花環,正準備戴在國家的頭上。紀念碑腳下的雕塑是兩個士兵,一位已經犧牲,另一位正為他哀悼。這個畫面令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緬懷逝去的生命。這座紀念碑的命運也頗為坎坷。二戰期間,盧森堡再一次被德國佔領。德軍拆除了這座紀念碑,但幸運的是拆下的紀念碑部件在戰後基本上都找了回來,除了金像。大家本以為女神再也找不回來了,沒想到1980年1月在國家足球場的柱子下面發現了她。1985年6月23日盧森堡國慶節,這座復原之後的紀念碑終於又重新屹立在了廣場上。憲法廣場的兩個角落分別是特留斯炮台和貝克炮台的入口,對面則是聖母大教堂。從廣場既可遠眺阿道夫大橋,又可觀賞城市風景和峽谷風光。

參考線路

《hi歐洲》旅遊雜誌原創作品。

歡迎聯繫後台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歐洲生活旅遊體驗館 的精彩文章:

在最美麗的古城中心,感受佛羅倫薩的風格
鬼才的世界乃們不懂:達利的金色宇宙

TAG:hi歐洲生活旅遊體驗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