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旅行,還是旅行瑜伽?

瑜伽旅行,還是旅行瑜伽?

泡館記

星期日

2018年2月25日

瑜伽旅行,

還是旅行瑜伽?

小歐 巴黎

巴黎鐵塔 拍攝 小歐 2018.2

自從開號起,小歐就接到很多小夥伴關於瑜伽旅行的問題。

「我想去歐洲X國玩,你知道哪裡有比較好的瑜伽館嗎?」

「我很想來歐洲學瑜伽,可是英文不好,怎麼辦?」

「你覺得我應該來多少天?我很想去XX景點,還有去XXX購物,也想試試這邊的瑜伽館。」

總結下來有三種:

1. 如何在旅程中找到好的瑜伽館?

2. 如何克服語言障礙?

3. 如何規划行程?

本文分享小歐的個人想法,未必適合每個人,只作參考。

回答上面三個問題的前提是我們要靜下心來問問自己:這趟旅行究竟是瑜伽旅行,還是旅行瑜伽?

進一步說,你為自己安排這次旅行的目的是什麼?

巴黎聖母院 拍攝 小歐 2018.2

Goal-oriented

以目的為導向

小歐每次安排旅程,都會花3-5分鐘安靜地坐著,觀照自己,問問自己這趟旅程我最最最最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主要目的是要探訪當地一些知名瑜伽館,跟隨某些老師學習,辣么一切行程安排都為此目的服務。包括逗留的時間、選擇的酒店、交通安排、遊覽景點的取捨。

就以最近去巴黎旅行為例,小歐主要的目的就是去Ashtanga Yoga Paris泡館。這家館坐落在巴黎的11區,而大多數巴黎有名的景點都在1、2、3區。為了方便泡這家館,小歐還是選擇入住11區靠近瑜伽館的酒店。

凱旋門 拍攝 小歐 2018.2

此外,為了上某一節課,小歐遊覽景點的行程規劃也以能準時上課為前提,甚至會放棄去一些所謂的Must go景點。沒時間購物,老佛爺放棄。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太遠,放棄。

如果旅行的目的就是看風景、遊玩,那麼瑜伽在這趟旅程的作用可能就是只是舒緩周居勞頓後的肌肉疲累,或許讓早上醒來的身體有活力。

有一次出差,小歐發現身體經過長途飛行後異常僵硬,體能比平日低。於是,下飛機後就立即調整練習計劃:以調時差,讓身體適應新環境,不影響工作為目的。接著那幾天,小歐睡前練習陰瑜伽,清晨放棄把阿湯的整個序列做完,只做拜日式。這幾天手機關機,拒絕一切私人聚會,飲食以清淡為主,喝菊花枸杞茶。對比起以往需要五天才能把時差調好,那次小歐只用了兩天,第三天就能精神飽滿地開展工作。

弄清楚了自己的目的,現在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三個問題。

Find your flavor

如何在旅程中找到好的瑜伽館?

塞納河河畔的海鷗 拍攝 小歐 2018.2

什麼才是[好]的瑜伽館?我們對[好]如何定義?通俗點說,什麼樣的館是你的菜。

如果你是湯粉,一家純粹的阿斯湯加道場也許才是你的菜。

如果你是流瑜伽真愛粉,一家課程以流瑜伽為主的瑜伽館就是你的菜。

如果你是高溫瑜伽控,一家擁有Bikram認證的高溫瑜伽館才對味。

如果你想嘗試靈性一點的,比如昆達里尼瑜伽,一家以昆達里尼為主推菜式的館就是你的目的地。

如果你說: 無所謂! 反正是家瑜伽館,漂漂亮亮的,我就是進去拍個照發朋友圈。

這個情況,館的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師資水平,一切與教學有關的都不是你該考量的內容。你只需要確保裝潢夠豪華漂亮,館裡最好有free-wifi,館的地址可以輕而易舉地用GPS定位就夠了。不就是發個朋友圈嘛?連上課都不需要,課程費也省下,達到目的即可。

小歐無意譴責這個目的。畢竟對於有這樣需求的小夥伴也許他們的旅行目的就不是為了泡館,但有礙於「瑜伽人」的身份,去趟旅行,怎麼也得[顯得]瑜伽范兒一點。無可厚非。Nothing is good or bad. Depends on your intention. 沒有什麼一定是對的,也沒有什麼一定是錯的。一切取決於你的出發點。

巴黎聖母院 拍攝 小歐 2018.2

弄清楚什麼館才是自己的菜後,就在Google或者Yelp上面搜索關鍵詞。

關鍵詞的組合方式:流派 城市(旅行目的地)名字。再次以小歐最近去巴黎為例。當時我搜索的關鍵詞是Ashtanga Paris Yoga。

強大的Google會羅列一堆符合資格的瑜伽館,並附有去過的人留下的評分。

小歐習慣只把評分作為參考之一,最終去不去還得點進每家館的網站仔細閱讀後再決定。我會查看每家館的about (關於)。如果一家瑜伽館連為何開館,對於瑜伽的想法都不清楚,他們的課程設計和師資也可想而知。

當然,也有些人是道貌岸然的。所以,下一步就要看看Schedule (課程表)來判斷(有些館用Class(課)這個詞)。如果你想找一家專註於阿斯湯加瑜伽的館,那他們的課程肯定以阿湯為主(甚至只有阿湯)。如果想找哈他瑜伽,小歐也見過有些館真的只有哈他,那這些館就是targets。

課程表裡面除了要看流派,還要看上課時間。小歐見過一些綜合性瑜伽館課程安排得非常緊密,上一堂是流瑜伽,下一堂是修復性瑜伽,中間的時間間隔只有15分鐘。練過流瑜伽的小夥伴都知道那種大汗淋漓的暢快感有多爽。然後呢?整間教室都是汗臭味呀!15分鐘根本不足以讓難聞的氣味散去,後面接著上修復性瑜伽的童鞋就得聞著噁心的氣味了。課程設計凸顯出一家館是否專業,是否把學生的體驗放在首位。

課程時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是阿斯湯加的口令課,安排1小時,咱們就自動屏蔽吧。一堂口令課一般需要135分鐘。一般流瑜伽75分鐘的課程是最常見的,能到90分鐘的館,馬上列入收藏名單吧。流瑜伽往往在中間高潮部分有大量的高難體式,前面沒有足夠時間去熱身、體式難度層層漸進,很容易受傷,課程最後如果沒有足夠時間讓能量慢慢回歸身體,這場流瑜伽可能不上比上了,對身心更好。畢竟,我們在外旅途,身體健康和充足休息是一切可能的前提。

課程表中還有一個關鍵信息:老師名字

有些瑜伽館的官網上,點一下課程表中老師名字就有相關介紹。有些則只顯示名字,這時就需要你在官網上的菜單中找TeachersTeam之類的子菜單進去瞧瞧。主要看老師的資歷:練了多久,教了多久,師從哪位,對瑜伽的見解,資格認證等等。

小歐是個細節控。我還會另外在Googl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上搜索這位老師的名字,進一步了解ta是一個怎樣的人,ta是否把瑜伽也融入到生活之中,還是只是一位體式達人+自戀狂。個人認為前者比後者更關愛學生的需求。

老師的習慣用語是什麼?英語表達水平如何?如果ta只講小語種語言,你對ta的語言是否熟悉?

如果你在網路上搜到ta的信息很少,有可能ta醉心於教學和自我練習,沒時間經營社交網路形象。比如小歐之前合作的Barbara老師。她總自嘲個人網站做得不夠精彩,自己也懶得去改善。可是,上次參加荷比德歐洲遊學的每一位學生都對Barbara老師贊口不絕。網上資訊少也有可能是這位老師不擅長、不樂意與外界、陌生人溝通。這些可能性我們都要考慮到。

塞納河邊上的愛之鎖 拍攝 小歐 2018.2

到這,我們來個小總結:

篩選課程內容、課程時間、時長、老師都以滿足這趟旅行的目的準則。勿要在瀏覽網頁搜索資料時突然改變旅行目的,或者增加幾個旅行的目的。從頭到尾,保持目標一致,專註一件事。

除了看課程信息,瑜伽館的內部也要關注。

許多瑜伽館都會有把內部的照片放在網站上。我們也可以在Tripadvisor和Facebook上搜搜,有些網友會分享泡館圖片。不過由於西方人注重privacy隱私,這樣的圖片不一定會多。

瑜伽館的裝潢不一定非要高大上,但必須保持乾淨整潔。

還有一點,是否敬神!

《瑜伽經》中的第一章23則、第二章32則niyama、第三章45則都強調Isvara-pranidhana(敬神、奉愛於神)。Isvara是original guru人類最早的上師。根據部分bhagavan (神的桌號),Isvara被賦予人格化後,在不同派別中的以不同的身份展現,如Shaivism濕婆教中的Shiva濕婆,Vaishnavism毗濕奴中的Krishna,以及Buddhism佛教中的佛陀。一家瑜伽館對Isvara-pranidhana的認知和執行程度也反應出其對瑜伽認識的深度和廣度。

我見過一家裝潢還不錯的瑜伽館竟然無知地把佛陀的頭像放在洗手間。一開門,比人頭還要大的佛陀頭像直面著小歐。真想問: 館主,你能想像我脫褲褲時心情有多複雜么?這館就是前面提及課間時間只有15分鐘的那家。

如果你要找那種健身房裡面夾雜有瑜伽課的,或者是專註於時尚style的高溫high翻天流瑜伽館,就不需要關注這一點。但是,如果真心找專註瑜伽本身、傳播傳統瑜伽精粹的館,[敬神]是必須考慮的。小歐覺得一家館對瑜伽的尊重,對於傳播瑜伽精粹的堅持,對學生的關愛,在其內裝上可見一斑。

Ashtanga Yoga Paris 休息區 拍攝 小歐 2018.2

館裡的更衣室是否男女分開。有內地的小夥伴會質疑:「這不是肯定的么?」不好意思!歐洲人可不覺得非得男女分開。這邊夏天海灘裸曬,冬天桑拿不分性別一起全裸都是十分平常的事。小歐真的經歷過看著大叔大媽們毫不避嫌地在我面前換衣服。所以如果你介意,必須提前了解,網站上沒有註明或沒有更衣室圖片的,發個郵件確認一下。

剩下兩個問題:

如何克服語言障礙?

如何規划行程?

留待下期泡館記分享,

敬請期待!

奧賽博物館 拍攝 小歐 2018.2

結語

若未清楚自己這趟旅行的目的,衝動買下機票、報團,旅途中的所獲所得很有可能低於期望。因為你的期望值從來沒有確定,它會任意往上無限攀升。不受控制的現實結果與過高的期望值互相碰撞,必然會使這趟旅行的滿足感大打折扣。

人生亦如此,我們很多人往往不了解、不清楚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訴求就貿然行動。結果走到一半(做到一半)就進了迷霧裡,不知方向。繼續前進?已乏動力。往後退回?發現時光已逝,精力和金錢已付出,回報卻不知何時到來。

不論瑜伽旅行,還是旅行瑜伽,都只是我們人生選擇中的一個縮影罷了。

你會如何選擇?歡迎留言發表高見,更歡迎多分享,與志同道合的伽友一起討論。

奧賽博物館 拍攝 小歐 2018.2

本文全部圖片拍攝:小歐

版權歸公眾號瑜伽人在歐洲所有

下期《泡館記》內容:

周三:如何克服語言障礙

周六:如何規划行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瑜伽人在歐洲 的精彩文章:

世上唯一一位擁有阿斯湯加終身認證的印度女性練習者,她憑什麼一直受到掌門人Jois家族的眷顧?
揭秘:歐洲綜合性瑜伽館的 吸!粉!神!器!

TAG:瑜伽人在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