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幣圈是個什麼圈兒?

幣圈是個什麼圈兒?

幣圈有風險,入坑須謹慎。

當大媽們都在討論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時候——意味著市場風險空前巨大,幣圈中人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幣?

文/老坑

今年春節回鄉下過年,除夕那晚到小橋上玩煙花,不巧買了一紮潮濕的電光煙花棒,便找小攤老闆去理論,旁邊一位阿姨看到了,隨口揶揄了一句:「那麼大個人了,還玩這個?」

那麼「大人」們都玩什麼去了呢?就在第二天的朋友聚會中,一位中年半禿的互聯網從業者滔滔不絕地安利起了「炒幣」,問題是,他聊的不是技術,而是哲學。從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聊到了「區塊鏈時代的貨幣戰爭」,給在場的朋友們上了一節紮實的理論培訓課。當幣圈人開始談哲學,說明這個圈開始熊了,他需要不斷說服自己,並且拉人入坑。

近日新華網總結了2018年春節「新年俗」,旅遊過年、春節觀影、搶紅包成了新年俗,智能春聯、玩抖音、錄小視頻等潮流也成為了春節新風尚。要我說,這些早就已經out了,今年最極客的年俗是「炒幣」。

幣圈中流傳著很多一夜暴富的神話。

幣圈一日,人間一年

—————————

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1月3日,由一位化名「中本聰」的神秘人發明,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子加密貨幣,你可以通過電腦運算來獲得比特幣,但對硬體要求極高,且比特幣的數量上限為2100萬個。

據說,限制比特幣的數量,初衷是為了避免通貨膨脹。1976年,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出版了《貨幣的非國家化》,這被視為比特幣的理論基礎。他在書中提到,由國家發行貨幣是物價不穩定和經濟波動的根源,只有實現貨幣的非國家化,才能實現價格水平的穩定。然而,去年比特幣的暴漲暴跌,似乎與哈耶克和中本聰的設想大不一樣。

作者: [英] 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07-8

去年,比特幣全年漲幅超過1700%,從9月開始更出現了「史詩性」的垂直暴漲,短短三個月內,就從4000美元/枚增長到了近20000美元/枚。有統計顯示,比特幣價格從1000美元漲到2000美元花了1271天,但從18000美元漲到19000美元只花了3分鐘。

下跌的時候更快,比特幣價格接近20000美元時,瞬即斷崖式暴跌45%至11000美元/枚,簡直是把人們逼上天台的節奏。難怪有人說,幣圈一日,人間一年。能夠在幣圈和人間出入自如,可以說是神仙了。

比特幣每上漲1000美元所花費的時間。

最早玩比特幣的,當然是中本聰本人。作為比特幣之父,他在比特幣誕生的第一年挖出了100萬枚比特幣,按照現時10000美元/枚的價格計算,他擁有的比特幣價值高達100億美元。所以,他的身份至今成謎,估計他也不敢現身。有人懷疑中本聰是埃隆·馬斯克,但SpaceX創始人只承認自己曾經持有0.25個比特幣,目前已經搞丟了。

嚴格上說,他們都不是幣圈中人。幣圈的活動中心,在我們中國。

如果中本聰就是馬斯克,那他真是神了。

幣圈裡都有什麼人?

—————————

有報告顯示,全球80%的比特幣交易發生在我們中國,從交易量上看已經是全球比特幣中心了。但是,中國用戶的比特幣持有量僅僅佔全球總量的7%,也就是說國內大部分用戶都是抱著短期套利的投機心理湧入這個市場的。在福布斯新近發布的首個「數字貨幣富豪榜」上,前十名中也只有趙長鵬一個華人,目前排名第三,資產11億—20億美元。

據戰略諮詢專家周掌柜的歸類,幣圈的人有四種:

第一種是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他們相信全球貨幣終將實現非國家化,到時不但徹底實現無現金化,比特幣還會有「一幣一別墅」的未來。

第二種是投資者或投機者,這裡面是希望將資產全球化變現或轉移財富的富豪、普通收入的上班族、熱愛科技互聯網的年輕人,甚至是退休賦閑的老大爺和老大媽。

中老年人不但進軍了幣圈,還投資挖礦產業。

第三種是投資或媒體界的大V,他們借前面兩種人的熱情為自己尋找機會。知名區塊鏈討論群「3點鐘無眠區塊鏈群」就是一例,幣圈傳說「有一種焦慮叫我沒有加入3點鐘社群」,因為沒能跟紅杉資本沈南鵬、360董事長周鴻禕、天使投資人蔡文勝、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高曉松等大佬一起討論比特幣和區塊鏈,很多人憂慮得頭都要禿了。除此以外,沒有加入3點鐘社群,也錯過了群內的百萬紅包雨,據《中國企業家》報道,藝人佟麗婭被拉進群時發了8000元的大紅包,而長期潛水的韓庚則被踢出了群。

薛蠻子也在3點鐘社群里,他表示,區塊鏈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幹出BAT。

最後一種則是「全球資本大玩家」,當散戶幾萬塊幾萬塊地試水比特幣時,他們已經用套現得來的現金大舉購買房產、股份等實體經濟。一個神話般的案例是,一位幣圈大佬套現幾億人民幣後,大手筆投資一家A股上市公司,成為了前十大股東。星合資本郭宇航更目睹一位用幾百萬豪賭數字貨幣的炒家,去年套現上億元後,揮一揮衣袖,移民外國。

前面那位大談哈耶克的老鄉,自然屬於第一種人和第二種人,但他不肯透露自己目前持有多少數字貨幣,也不知當中國大媽都在討論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時候——意味著市場風險空前巨大,他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幣。

炒幣風險只會繼續增大。

守寡容易守幣難

————————

由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認知門檻較高,普通人對炒幣的認知很容易跟熟知的事物作對比,如炒股、炒國庫券,甚至是傳銷。傳銷組織早已盯上數字貨幣,利用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開源化等概念,虛構出摩根幣、維卡幣、萬福幣等傳銷幣。去年5月,「馬克幣」便在中國利用傳銷手法發展了58萬會員,涉案金額數億元,參與者損失巨大。

當然了,傳銷幣搞起來的仍然是傳銷組織,而不是區塊鏈。區塊鏈剛剛寫入「十三五」規劃,目前還在探索階段,未來必然大有可為。只是在這個探索階段,幣圈的水還很深,裡面暗流洶湧,並非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中設想的那麼美好。他絕對想不到的是,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石油幣」,就是由一個瀕臨破產但強而有力的政府——委內瑞拉政府發行的。

剛剛發售的石油幣,首日就賣了7億美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區塊鏈技術已經應用到了粉絲經濟當中。2月初,據稱是粉絲自發創建的網站「TFBOYS.one 區塊鏈粉絲團」上線,推出了數字貨幣「TFBOYS飯票(TFBC)」,可能是為了避嫌,他們把TFBOYS飯票稱為「數字通證」,聲稱未來可以實現「粉絲直播、粉絲答題、線下活動、演出票務、通證互換等多元生態」。而官網上顯示,TFBC已經認領了超過67%,有38000多人參與。至於數據是否真實,該項目又是否涉嫌非法牟利活動,則有待查證。

在這些光怪陸離的面相之下,數字貨幣市場正處於劇烈的演變中,每天都有新的數字貨幣誕生。據統計,截止至2017年年底,全球數字貨幣的種類已經增加至1334種,比2016年增加了980種,其中最主流的五種分別是比特幣、比特幣現金(BCH)、以太坊、瑞波幣和萊特幣。而比特幣通過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首次分叉幣發行),分叉出了越來越多的「兒子」:BTG(比特幣黃金)、BTP(比特幣白金)、BCD(比特幣鑽石)、BCK(比特幣王者)、BTG(比特幣上帝)……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比特幣成了一種信仰。

另一方面,各國對比特幣的政策依舊很不明朗。去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隨後宣布停止所有交易業務,其餘兩大行火幣網和OKCoin幣行也轉移到海外。

雖然這仍然阻擋不了龐大的中國軍團進軍幣圈,但隨時落下的「熔斷」式政策,很可能使比特幣出現斷崖式暴跌,而大戶早已套現離場,散戶們則被割韭菜,手中的數字貨幣將變成一串串沒有價值的「數字垃圾」。

幣圈名言「守寡容易守幣難」,絕非段子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新周貓 | 為什麼有「狗年」而沒有「貓年」?
逆襲日本的中國稻米油,見證中國製造的崛起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