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性不容討價還價。」——《現在啟蒙》摘譯

「理性不容討價還價。」——《現在啟蒙》摘譯

上篇關於信仰的文章中,藝術君提到史蒂芬·平克的新書《現在啟蒙》。考慮到世界的風雲變幻,還有國內現在的形勢,這本書似乎生逢其時。不過估計很難看到簡體中文版問世了,即便出了,大概也是閹割版。藝術君很有心將其翻譯為中文版,藝友中有哪位出版社的朋友感興趣的,可以留言聯繫。

今天摘譯的這部分,是首先發表在《衛報》的。

題圖為雅克-大衛·盧梭的《蘇格拉底之死》,理性、真理,讓蘇格拉底願意為其放棄生命。

※ ※

什麼是啟蒙?1784年有一篇文章,就以這個問題作為標題。艾曼努爾·康德的回答是:「人類從自身產生的不成熟、從自身對宗教或政治威權的教條和陳規陋習的」臣服中擺脫、「逐步進化出來」。他宣稱:啟蒙的信條是——「敢於理解!」,該信條的根本要求是思想和言論的自由。

什麼是啟蒙運動?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由康德的文章命名的這個時代,不像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儀式,這個運動的信條也並沒有落實到某些宣言或教義之中。通常,人們認為啟蒙運動發生於18世紀的後三分之二時期,不過,它源出於科學革命和17世紀的理性時代,而且漫漶到19世紀上半葉古典自由主義的全盛期。科學和探索挑戰了慣常的智慧,也激發了啟蒙運動的思想者們,近來的宗教戰爭血流成河,他們心有所系,人和思想的隨意流動鼓勵了他們,這些思想者希望進一步理解人類的境況。這是思想百花齊放的時代,有些思想彼此矛盾,但有四個主題將它們聯繫在一起:理性、科學、人道主義和進步。

《在氣泵中對鳥做實驗》,約瑟夫·賴特,1768

理性首當其衝。理性不容討價還價。只要你想討論「我們應該相信什麼」這樣的問題(或是其他問題),無論你的答案是是什麼,只要你堅持認為它們是合理的,是正確的,是真實的,而且別人因此也應該相信它們,那麼你就已經服膺於理性,而且願意讓自己的信仰接受客觀標準的檢驗。

如果說啟蒙運動的思想者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堅信我們應該積極用理性標準來理解我們的世界,不受信仰、教條、神學天啟、權威、領袖魅力、神秘主義、預言、幻象、直覺、或是神學文本解讀的魅惑。

今天,很多作家都搞混了兩件事情:啟蒙運動高舉的理性,以及「人類是完美的理性代言人」這樣難以置信的斷言。實在離歷史事實謬之遠矣。思想家們,諸如康德、斯賓諾莎、霍布斯、休謨和亞當·斯密等人,都是喜歡刨根問底的心理學家;我們人類失去理性後的激情和缺點,他們十分清楚。他們堅信:只有讓愚蠢的共同來源顯現出來,我們才有希望克服它們。刻意使用理性很有必要,正是因為我們日常的思維習慣不是很理性。

這就導致了第二個理想:科學,提煉理性以理解世界。其中包括理解我們自己。科學革命是革命性的,這種革命性在今天不容易理解和讚賞,因為科學發現已經成為我們中大多數人的第二天性。

《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倫勃朗,1632

需要「人的科學」這個議題,將啟蒙運動的思想者們聯繫在一起,雖然他們在其他很多議題上完全看不對眼,包括孟德斯鳩、休謨、史密斯、康德、孔多塞、狄德羅、達朗貝爾、盧梭和義大利歷史哲學家詹巴蒂斯塔·維柯。他們相信:存在共通的人性,而且可以用科學方法研究它,這讓他們很早就開始實踐科學,其中有些在幾個世紀後才有了名字。他們是認知神經科學家,試圖用大腦的運作機制來解釋思想、情感和精神病理學。他們是演化心理學家,希望用自然來賦予生命特徵,並識別出「注入到我們心胸之中(infused into our bosoms)」的動物本能。他們是社會心理學家,記述下將我們聚在一起的道德意見、將我們分隔開的自私激情、以及讓我們精心布置的計劃落空的短淺目光。他們是文化人類學家,探究旅行者和探險家的記錄,從中尋找世界各種文化中關於人類共性和習俗多樣性的數據資料。

《霧海上的漫遊者》,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1818

共通的人性這個想法將我們帶入第三個主題——人道主義。理性時代和啟蒙運動的思想家看到一個急切的需要:道德的世俗基礎;因為他們深受幾個世紀以來宗教屠殺歷史記憶的困擾:十字軍東征、宗教裁判所、獵巫行動、還有歐洲宗教戰爭。

他們打下的基礎,我們今天稱為人道主義,它強調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的幸福最為重要,而不是群落、種族、國家或宗教的榮耀。具備知覺力(sentient)的,是個人,而不是團體,個人可以感受愉悅和痛楚、滿足和苦悶。至於目標,不管是為最多人提供最大的幸福,還是將人視為目的而不是方法這樣的定言令式,他們認為:一個人的苦難和安樂這樣共通的能力,應該成為我們的道德關注點。

所幸,人類的本性讓我們可以響應這個號召。因為我們具有同理之心,他們也稱之為仁慈之心、憐憫之心和同情之心。既然我們都有同情他人的能力,那我們的同理心就一定能從我們的家庭和群落擴展到整個人類,特別是理性激勵我們認識到: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所屬的群體,皆無特別之處。我們只能四海一家,接受我們都是世界公民的身份。

人道主義的感受力推動著啟蒙運動思想家們,他們不光譴責宗教導致的暴力,還聲討所處時代世俗社會的殘酷,包括奴隸制、獨裁專制、因為盜竊偷獵等小罪判處的死刑、以及凌虐式的刑罰,比如鞭刑、截肢、刺刑、剖腹、碎輪、火刑等等。有人將啟蒙運動稱為人道主義革命,因為它引發廢除了諸多殘酷刑罰,在過去的上千年里,這些刑罰在各個文明中都是家常便飯。

如果說廢除奴隸制和酷刑算不上進步,那就沒有什麼可以算是進步了。這就將我們帶到了第四個啟蒙運動的理想。科學帶動了人類對世界的理解,我們的同理心隨著理性和世界大同的觀念也得以擴展,人道主義就能在智識和道德上取得進步。它不必向當前的苦難和非理性讓步,也不必試圖回到逝去的黃金年代。

進步的理想也不應混同於20世紀的一個運動,該運動試圖重新工程化社會,從而方便技術官僚和規劃者管理,政治科學家詹姆斯·斯科特稱之為「高級威權現代主義(Authoritarian High Modernism)」。該運動否認人類存在天性,否認人性需要美、自然、傳統和親密的人際關係。從「乾淨的桌布」出發,現代主義者設計的城市復興項目,希望建立起高速路、摩天大廈、暴露在風中的商業廣場和野獸派的建築,取代充滿活力的鄰里社區。

「人類將會重生,」他們的理論是這麼說的,而且要「生活在服從整體的有序關係之中。」雖然這些發展有時候會跟「進步」一詞聯繫在一起,但這種使用是有諷刺意味的,因為沒有人道主義指引的「進步」稱不上進步。

啟蒙運動不想規訓人類天性,而是希望進步的重點關注人類本身。諸如政府、法律、學校、市場和國際機構,應用理性為人類謀福祉,本應是這些人造系統的用途。

由是觀之,政府就不再是宗教神權賦予的神聖統治機構,也不是「社會」的同義詞,或者某種國家、民族、宗教或種族精神的象徵。它是人類發明的,是大家按照慣例簽訂的社會契約認可的,目標是提升公民的福祉,手段是協調大家的行為,阻止自私的行動,每個人都會受到這樣的自私行動的誘惑,一旦做了,會讓大家都過得更糟糕。美國的《獨立宣言》是啟蒙運動最著名的產物,其中提到:為了保障每個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政府必須由人民建立,政府的權力來自受治理人民的同意。

啟蒙運動還讓人們第一次理性地分析了繁榮的概念。它的出發點不是財富如何分配,而是要回答之前的問題:財富首先是如何存在的。只有在允許專業人員交換商品和服務的市場中,專業化分工才有可能發揮作用,斯密的解釋是:經濟活動是一種共同受益的合作行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正和博弈):比起他放棄的東西,每個人都能得到對自己來說更有價值的東西作為回報。在自願交換的過程中,人們以讓自己得利的方式讓他人得利,他這麼說:「我們能夠吃到晚餐,不是源於屠夫、釀酒師或者麵包師的恩賜,而是由於他們看重自己的利益。我們不是訴諸於他們的人道熱腸,而是訴諸於他們的自利自愛。」斯密不是說人皆冷酷無情、自私自利,也沒有強調他們應該怎樣;他是歷史上最懇切地號召人類同理心的人之一。他只是指出:在市場中,不管人們的行為是為了照顧家人還是自己,最後都能提升全體人類的利益。

交換不光能讓整個社會更加富有,還會更加善良,因為在有效市場中,購買要比偷盜成本更低;對你而言,活人更有價值,而不是死人。(正如幾個世紀後的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所言:「如果裁縫要跟麵包師開戰,那從此以後,他就得自己烤麵包了。」)很多啟蒙運動思想家,包括孟德斯鳩、康德、伏爾泰、狄德羅和法國作家德·聖皮埃爾,都稱頌「和善商業(doux commerce)」、「溫和商業(gentle commerce)」的理想。美國國父們,喬治·華盛頓、詹姆斯·麥迪遜、尤其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年輕國家設計的體制就是要催生這樣的市場。

《伏爾泰坐像》,讓-安東尼·烏敦工作室,1778

這就帶來另一個啟蒙運動的理想——和平。戰爭在歷史中太常見了,很容易將其視為人類境況中固有的一部分,因此會認為和平只有在救世主降臨的時代才會出現。但在那時,戰爭不再被視為神降下的懲罰,人們只能承受、哀嘆,或是某種榮耀的爭鬥,必須取勝、讚頌;戰爭被視為一個現實的問題,可以緩解,並在某天解決。在《永久和平》中,康德列出防止領袖將國家拖入戰爭的方法。不光有國際貿易,他還推薦代議制共和國(我們今天稱之為民主)、互相透明、反對征戰和內部干預的規範、自由旅行和遷徙,以及邦聯體制,用以判定政府之間的爭端。

雖然說了所有這些創辦人、籌劃者和思想家的預言,這本《現在啟蒙》不是要將啟蒙運動的人都放上神壇。啟蒙運動思想家們是生活在他們所屬時代——18世紀——的男性和女性。有些是種族主義者、性別歧視者、反猶主義者、奴隸主或是參與決鬥的人。他們擔心的某些問題,在我們今天看來幾乎無法理解,他們還提出了很多愚笨、瘋狂的主意,和優秀的想法一起。更重要的是,他們生年太早,無法理解我們現代社會的一些根本理念和原則,包括熵、演化和信息。

他們這些人,必然會是首先服膺於這些理念的人。如果你讚美理性,那麼比起思想家的性格,他們正直的想法更為重要。如果你認同進步,你就不太可能聲稱我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進步。我們現在發現了一些人類境遇的重要理念,也更洞悉進步的本性,也許啟蒙運動思想家們不了解它們,但這絲毫無損他們的偉大。

※ ※ ※

以上中文文字內容,版權歸鄭柯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天一件藝術品 的精彩文章:

譯文:美國仍舊代表未來——一封情書,給我的新國家

TAG:一天一件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