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維州之戰,顯現盛唐遺風

唐朝維州之戰,顯現盛唐遺風

盛唐的赫赫武功讓人神往追憶,而安史之亂後的歷史卻讓人嘆息。在當時那個宦官亂政與藩鎮割據的黑暗時代,儘管唐王朝幾近日落西山,但部分唐軍為了求存,依舊保持著盛唐的強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贏得一場又一場外戰勝利,確保唐朝邊境太平,一度為帝國迎來中興。公元801年,劍南節度使韋皋,大破吐蕃的維州之戰,正是唐軍末世時的輝煌代表作。

以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亂後唐朝實力大損,邊境防線嚴重內縮,西線強悍的老對手吐蕃帝國不斷東進,侵佔河西走廊後日益肆虐唐境。中唐以後的唐王朝,一面要應對藩鎮割據,一邊又要面對吐蕃邊境軍事壓力。唐帝國內憂外患,軍隊與吐蕃軍五十多年來在邊境持續征戰,互有勝負,不過在失去隴右等戰略要地之下,唐軍戰略上多處於被動挨打。

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線發動大規模進攻,相繼攻陷麟州等戰略要地,進逼長安。然而此時的唐朝,卻以一招圍魏救趙化被動為主動。駐守四川地區的劍南節度使韋皋,率領步騎兩萬,兵分九路經四川殺入吐蕃,先後轉戰四個月,攻略城池七坐,焚毀堡壘150個,先後擊潰吐蕃大食聯軍16萬人。在維州決戰中,韋皋以三十六計之一的圍魏救趙,消滅吐蕃自西北趕來增援的援軍,成為會戰勝負關鍵。

《舊唐書·韋皋傳》載:蜀師萬人據險設伏以待之,先出千人挑戰,莽熱(此為吐蕃鎮守東南大將論莽熱)見我師之少,悉眾追之,發伏掩擊,鼓噪雷駭,蕃兵自潰,生擒論莽熱,虜眾十萬,殲夷者半。經過四個月持續打擊,唐軍斬俘萬餘,招降3000多戶,解除吐蕃對邊境的威脅,也沉重打擊了吐蕃。

維州之戰前,吐蕃盤踞河西,有如一把大刀放在唐帝國的頭頂,大將韋皋另闢西境,從西南地區出征接連佔領吐蕃西南戰略要地後,徹底扭轉了唐朝在戰略防禦上的被動局面。戰後吐蕃實力大損,曾經雄踞歐亞的吐蕃帝國也漸漸走向下坡,不僅無力再對唐朝發動大規模進攻,對於原有屬地的控制也漸漸減弱。唐蕃間也只有小規模的軍事衝突。

《舊唐書·韋皋傳》局部

公元821年,唐朝與吐蕃於長慶會盟,徹底結束兩大軍事數百年的持續對峙和戰爭狀態。後世對晚唐政治 頗多貶斥,但維州之戰的輝煌,仍可依稀看到盛唐武功的遺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一場叛亂,改變了唐朝,也改變了中國歷史!
山東沒出過一個皇帝,只出王佐之才,網友不服:出過一個土匪皇帝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