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完年,我想說……「見鬼去吧,親戚!」

過完年,我想說……「見鬼去吧,親戚!」

過完年,我想說...「見鬼去吧,親戚!」

文/欣欣幸也

01

年前盼過年,過年盼趕緊過完年。

因為過年雖好,可因有一叫親戚的「每年一問」問題,讓不少對過年本來熱切的盼望熱情的年輕人又瞬間冷了下來。

春節前百度上「春節回去,如何回應、躲過親戚的各種盤問」等話題成為熱搜也是不無道理。

前兩天我剛好看到好友阿方的一條動態就是「親戚問題」。

她說,今天和家人去走親戚,有個親戚隨口一問問我在哪裡讀大學,我卻連和別人說出學校名字的勇氣都沒有。

她的話看得我很不是滋味,所以就在底下留言了兩個擁抱的表情表示理解安慰她,沒想到隨後她便私聊了我。

她和我說,雖然當時知道對方只是隨口一問,可自己的心裡還是介意得很。

所以她和親戚含糊其辭地說了一句讀的是本科,但對方聽了以後又接著問讀的是什麼專業,然後又提起誰家的兒子又讀的是什麼大學,她唯有尷尬地笑著附和下,就急忙找借口走了。

其實我知道,讓她覺得尷尬和難過的是父母努力賺錢她上學,讓她交著兩萬多的學費但她卻不敢和別人說出自己學校的名字!

只因她上的是三本學校,不起眼的學校和不熱門的專業實在是抵擋不住親戚的一輪又一輪「問候」。

02

這個阿方是我的高中好友,高考前的成績一直都很穩定地遊離在一本和二本之間,她一直希望在保持二本實力之外再努力衝刺一本。

可是還是因為高考過度緊張,阿方失手了,勉強壓線二本。因為壓線的分數太尷尬,好的學校去不了,復讀她也不願意。

在復讀和降低條件報考二者之間,最後她選擇了背著二本的分數去報個好點的三本學校。

現在我還記得當初她報考後在QQ簽名上寫了那麼一句自我安慰的話:

"就算是命運給了我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讓我學會在絕地反擊吧!"

當時我以為這也算是她對高考的釋懷了,可再次看見她,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事情自己想釋懷別人就可以放過你的。

在中國的人際關係結構體系中,「親戚」是一種很特別的存在。

不管你是三歲小孩還是三十歲大齡剩男剩女,都逃離不開親戚的「關懷」。

小學他們對你的「關懷」僅限於期末考試有沒有考了100分,中學時期對你的關懷升級到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名,到了大學時期變本加厲問到你學校和專業,工作了就不必再提那些「工資多少?有對象了嗎?打算什麼時候買房結婚...」等的老梗。

這就是這些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覺得親戚圈是一個讓人尷尬存在的原因。

但切肉不離皮,人類再偉大聰明都無法改變血緣的事實,中國幾千年傳統下來的抱團產物,存在即是有道理。

03

話說回來,對於名校情結,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曾經有過。

像小時候還不是經常糾結長大以後是考清華還是北大,再後來高中老師經常耳提面命的211還是985。

其實我想說的是,曾經催眠我們的從來不是自己,而是親戚、父母給我們灌輸的名校情結。

所以在我們考去了一個不怎麼讓大家眾所周知的學校時,會讓他們覺得這樣的學校怎麼那麼不入流,他們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不管你的大學是什麼樣的,重要的是你在大學是什麼樣的人。

之前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上大學還是被大學上?

簡單的一個動詞"上"就可以精闢地幫你歸納兩種意義上的大學生活了。

我見過在名校墮落的學生,也同樣看過身處二三流大學,仍然將生活過得多姿多彩的人。

琳師姐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人,並且我也以她為目標不斷努力,為求在畢業之時能夠像她一樣優秀。

她是我們學校她所學專業的連續四年專業第一,還是學校科研論文發表最多的牛人,擔任班級幹部,社團也玩得很開,是社團的部長。

還記得去聽她做優秀學生宣講會那天,禮堂的門口全塞滿了人去看她的師弟師妹。

她演講ppt上面做的時間規劃精確到分鐘去做事情,那麼自律又堅強的人實在是優秀到讓人抵擋不住她的光芒。

當時我就在想自己和她同樣是一個學校的人,可為什麼差距怎麼那麼大啊?

後來某些原因下加到她微信,好幾次鼓起勇氣問她怎麼才可以讓自己變得像她那樣優秀,她的回答讓我字字難忘。她說:

不斷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別太在意現在的學歷,唯有學習是讓你變得優秀的辦法,學歷不是。

嗯,現在我這位給予過我無數動力的優秀師姐,畢業後供職在美國的某家公司。

04

知乎上有過一個回答說得很有道理:

三本只能說你在高考這一輪表現的比別人差。而你上了三本,就說明你已經接受了這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也只是在這四年之內有效。人生幾十年,你這一個階段比別人差了一點,不代表你將來步步都會比別人差。

所以低學歷的學生,我們該怎麼辦?

接受現實,但不能屈就於現實。人生的起點不是只有一個,從來重要的不是起點而是轉折點的機遇。

或者可以做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想著四年以後又是一輪人生的洗牌機會,儘管大學階段比別人差點,但其中只要加把勁兒讓自己趕上來就依然有機會。

別讓自己還沒開始嘗試之前就倒在了親戚的「每年一問」中去。

最後借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的一段話結尾:

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兩字看得多麼美好和重要,一旦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生活同樣會告訴你,親戚往往不如朋友對你真誠。

見鬼去吧,親戚!

-END-

編輯欣欣幸也

排版欣欣幸也

插圖雲朵插畫

往期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落一肩白眉裁一簾冬雪
24歲的我被安排和40歲離異男相親

TAG:全球大搜羅 |